《機械制圖》貫徹最新制圖標準,由制圖概述、圖樣基本畫法、圖樣特殊表示法、圖樣標注和機械圖樣5篇組成,共16章,主要內容有制圖的基本知識、正投影法基礎、基本立體及其表面交線的投影、組合體、圖樣畫法、軸測圖、傾斜結構的表示法、標準件和常用件、焊接和鋼鐵零件熱處理表示法、機件的尺寸標注、技術要求、零件圖、裝配圖和零部件測繪等。
《機械制圖》與劉合榮、劉明濤主編的《機械制圖習題集》配套使用。
《機械制圖》內容通俗易懂,簡明扼要,適于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近機械類各專業學生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選用。
前言
緒論
第1篇 制圖概述
第1章 制圖的基本知識
1.1 國家標準有關制圖的基本規定
1.1.1 圖紙幅面及格式
1.1.2 標題欄
1.1.3 明細欄
1.1.4 比例
1.1.5 字體
1.1.6 圖線
1.1.7 尺寸注法
1.2 幾何作圖
1.2.1 等分圓周及作正多邊形
1.2.2 斜度和錐度
1.2.3 圓弧連接
1.2.4 橢圓
1.3 平面圖形的分析和尺寸注法
1.3.1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
1.3.2 平面圖形的線段分析
1.3.3 平面圖形的繪圖步驟
1.3.4 常見平面圖形的尺寸注法
1.4 繪圖技能
1.4.1 繪制儀器圖的方法和步驟
1.4.2 徒手繪制草圖的方法
第2章 正投影法和點的投影
2.1 正投影法的基礎
2.1.1 投影法
2.1.2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質
2.2 點的投影
2.2.1 三面投影體系與投影軸
2.2.2 點的三面投影
2.2.3 點的投影和坐標
2.2.4 點投影作圖
2.3 兩點的相對位置
2.4 重影點及其可見性
第3章 直線的投影
3.1 直線投影概述
3.1.1 直線對投影面的位置
3.1.2 換面法求一般位置直線的實長及其與投影面的夾角
3.2 點與直線的相對位置
3.2.1 點與直線的從屬關系
3.2.2 點分割線段的定比原理
3.3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3.3.1 平行兩直線
3.3.2 相交兩直線
3.3.3 交叉兩直線
3.3.4 直角投影定理
第4章 平面的投影
4.1 平面投影概述
4.1.1 平面的表示法
4.1.2 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4.1.3 求一般位置平面的實形
4.2 平面內的點與直線
4.2.1 平面內的點
4.2.2 平面內的直線
4.3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
4.3.1 平行
4.3.2 相交
4.3.3 垂直
第5章 基本立體及其表面交線的投影
5.1 基本立體及其表面取點
5.1.1 平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取點
5.1.2 曲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取點
5.2 截切立體的投影
5.2.1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5.2.2 平面與曲面立體相交
5.3 相貫立體的投影
5.3.1 利用積聚性求相貫線的投影
5.3.2 利用輔助平面求相貫線的投影
5.3.3 相貫線的特殊形式
5.3.4 相貫線投影的近似畫法
5.3.5 綜合舉例
第6章 組合體
6.1 概述
6.1.1 組合體的組合形式
6.1.2 組合體相鄰表面之間的關系
6.2 組合體視圖的畫圖方法
6.2.1 用形體分析法畫組合體的視圖
6.2.2 按切割順序畫組合體的視圖
6.3 組合體的尺寸注法
6.3.1 基本體及常見形體的尺寸注法
6.3.2 組合體的尺寸注法內容和尺寸基準
6.3.3 標注組合體尺寸的基本要求
6.3.4 組合體尺寸標注的方法和步驟
6.4 組合體的讀圖
6.4.1 讀圖的基本知識
6.4.2 讀圖的基本方法
6.4.3 組合體讀圖的綜合舉例
第2篇 圖樣基本畫法
第7章 圖樣畫法
7.1 視圖
7.1.1 基本視圖
7.1.2 向視圖
7.1.3 局部視圖
7.1.4 斜視圖
7.2 剖視圖
7.2.1 剖視圖的概念和基本畫法
7.2.2 剖視圖的種類
7.2.3 剖切面的種類和剖切方法
7.3 斷面圖
7.3.1 斷面圖的基本概念
7.3.2 斷面圖的種類和畫法
7.4 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7.4.1 局部放大圖
7.4.2 簡化畫法
7.5 表達方法的綜合舉例
7.6 第三角投影簡介
第8章 軸測圖
8.1 軸測圖的基本知識
8.2 正等軸測圖
8.2.1 正等軸測圖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8.2.2 平面立體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8.2.3 回轉體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8.2.4 組合體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8.3 斜二等軸測圖
8.3.1 斜二等軸測圖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8.3.2 平行于各坐標面的圓的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8.3.3 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8.4 軸測圖的剖切畫法
8.4.1 軸測圖剖切畫法的一些規定
8.4.2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第9章 傾斜結構的表示法
第3篇 圖樣特殊表示法
第10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10.1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表示法
10.1.1 螺紋的形成、結構和要素
10.1.2 螺紋的規定畫法
10.1.3 螺紋的種類、標記及其標注
10.1.4 常用的螺紋緊固件及其標記
10.1.5 螺紋緊固件的裝配畫法
10.2 齒輪表示法
10.2.1 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要素和尺寸關系
10.2.2 直齒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10.3 鍵表示法
10.3.1 鍵的結構型式及標記
10.3.2 鍵的畫法及標注
10.4 銷表示法
10.4.1 銷的結構型式及標記
10.4.2 銷聯接的裝配畫法
10.5 彈簧表示法
10.5.1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參數及尺寸關系
10.5.2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10.6 滾動軸承表示法
10.6.1 滾動軸承的構造與種類
10.6.2 滾動軸承的代號與標記
10.6.3 滾動軸承的畫法
第11章 焊接和鋼鐵零件熱處理表示法
11.1 焊接圖表示法
11.1.1 焊縫符號
11.1.2 基本符號和指引線的位置規定
11.1.3 焊接件圖樣舉例
11.2 鋼鐵零件熱處理表示法
11.2.1 金屬材料熱處理簡介
11.2.2 鋼鐵材料熱處理的表示方法
第4篇 圖樣標注
第12章 機件的尺寸標注
12.1 尺寸標注的正確、完整與清晰
12.1.1 尺寸標注的正確和完整
12.1.2 尺寸標注的清晰
12.2 尺寸標注的合理性
12.3 機件尺寸標注的方法和步驟
12.4 常見幾類機件尺寸標注示例
第13章 技術要求
13.1 表面結構的表示法
13.1.1 基本概念及術語
13.1.2 表面結構圖形符號
13.1.3 表面結構補充要求的注寫位置
13.1.4 表面結構要求在圖樣上的標注
13.2 極限與配合
13.2.1 互換性
13.2.2 尺寸公差與配合注法
13.3 幾何公差
13.3.1 幾何公差的幾何特征符號
13.3.2 幾何公差的標注
第5篇 機械圖樣
第14章 零件圖
14.1 零件圖概述
14.1.1 零件圖與裝配圖的關系
14.1.2 零件的分類
14.1.3 零件圖的內容和特點
14.2 零件上的工藝結構
14.2.1 鑄造工藝結構
14.2.2 機械加工工藝結構
14.3 零件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14.3.1 主視圖的選擇
14.3.2 其他視圖和表達方法的選擇
14.4 典型零件圖例分析
14.4.1 軸套類零件
14.4.2 輪盤類零件
14.4.3 叉架類零件
14.4.4 箱體類零件
14.5 零件圖的閱讀
14.5.1 讀零件圖的要求
14.5.2 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14.5.3 讀零件圖舉例
第15章 裝配圖
15.1 裝配圖的內容
15.2 機器或部件表達方案的選擇
15.2.1 裝配圖上的規定畫法
15.2.2 裝配圖的特殊表達方法
15.2.3 裝配圖的視圖選擇
15.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的注寫
15.3.1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15.3.2 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注寫
15.4 裝配圖的零、部件序號的編排及明細欄和標題欄
15.4.1 裝配圖的零、部件序號的編排
15.4.2 裝配圖的明細欄和標題欄
15.5 裝配結構的合理性
15.5.1 接觸面與配合面的結構
15.5.2 可拆連接結構接觸處的結構
15.5.3 軸向零件的固定結構
15.5.4 密封裝置結構
15.5.5 防松的常見結構
15.6 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15.6.1 準備工作
15.6.2 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15.6.3 畫裝配圖的應用舉例
15.7 讀裝配圖和拆畫零件圖
15.7.1 讀裝配圖的目的和要求
15.7.2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15.7.3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第16章 零部件測繪
16.1 測繪的意義和分類
16.2 零、部件測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16.3 零件草圖的繪制
16.4 零件尺寸的測量
16.5 零、部件測繪舉例
16.6 由零件草圖繪制部件裝配圖
附錄制圖界常用現行標準
(3)合起來想整體 各部分的形狀和形體表面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確定后,綜合起來想象出組合體的整體形狀。一般情況下,以疊加為主的組合體用形體分析法讀圖就能較順利地讀懂組合體視圖,但是對于局部投影復雜的組合體,還需逐一分析線、面來認識。2.面形分析法 面形分析法就是運用投影規律,分析組合體上線、面的空間位置,再通過對這些線、面的投影分析想象出其形狀,進而綜合想出物體的整體形狀。這種方法常用于切割體的讀圖。分析:對組合體的三視圖進行分析,確定該組合體被切割之前的形狀,三個視圖的外輪廓基本是長方形,那么原始形體為一四棱柱。(1)投影分析想形狀 對于特殊位置平面,從投影具有積聚性的視圖入手,利用三等關系,在其他視圖中找出對應的投影,想象出截平面的幾何形狀。而一般位置平面,可進行點、線的投影分析。如圖6-31b所示,從俯視圖積聚為圓弧的投影入手,在主視圖中找出對應的封閉線框,它是將四棱柱的右端切成了圓柱面。(2)抓住特征分析面 當物體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時,視圖上較明顯地反映切口的形狀特征,以此為依據,確定被切平面的空間形狀。(3)綜合起來想整體 搞清楚各面的空間位置及幾何形狀之后,還應通過三視圖對面與面之間的相對位置及其他細節作進一步的分析,進而綜合想象出物體的完整形狀。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讀圖時以形體分析法為主,分析物體的大致形狀與結構,面形分析法為輔,用來分析視圖中難以讀懂的線或線框,兩者結合運用就能較順利地讀懂組合體的三視圖。6.4.3組合體讀圖的綜合舉例 在讀圖練習中,常常要求由已知的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或補畫視圖中所缺的圖線,這是檢驗和提高讀圖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培養和提高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1.補畫視圖 補畫視圖實質是讀圖與畫圖的綜合訓練,一般可分兩步進行:首先根據已給出的兩視圖,利用形體分析法及線面分析法想象出物體的形狀,然后在看懂已知兩視圖的基礎上補畫第三視圖。作圖時,可根據投影規律,逐個作出每個基本體的第三投影。注意先補畫主要部分,后補畫細節部分,每部分先畫外形,再畫細節,從而完成整個物體的第三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