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技術訓練》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課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是為了適應中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需要編寫的。針對職業教育專業技能訓練要求高和就業崗位針對性強的特點,《機械加工技術訓練》編寫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同時參考了人力資源和與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以及其他相關國家標準。《機械加工技術訓練》從中等職業教育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崗位(群)必備的機械加工基本操作技能出發,對相關的傳統操作技能內容實行了較大整合,簡化了操作原理的闡述,突出了能力的培養。《機械加工技術訓練》分車削加工、銑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四個技能訓練單元,每個單元介紹了相關基礎知識、項目訓練的操作步驟等。內容由淺入深,注重實用。《機械加工技術訓練》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及機電類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有關行業的崗位培訓教材及企業職工自學用書。
“機械加工技術訓練”是中等職業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等相近專業的基礎技能訓練課程之一,它與后續核心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基礎技能訓練課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車削加工、銑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基本技能操作訓練所需的相關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操作的工藝要求,能夠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相關機床設備。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者貫徹了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相關知識為支撐的思路,較好地處理了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切實落實“簡明、實用、夠用”的教學指導思想,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關工種的要求,體現了科學性、實用性、代表性和先進性。綜上所述,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凸顯職教特色。針對職業教育對專業技能訓練要求高的特點,緊扣培養目標,根據本專業學生面向的職業崗位群相關職業素養的要求來組織課程結構與內容。
(2)實現課程的模塊化結構。綜合相關學科內容,加大了教學內容整合力度,為不同專門化方向的培養和增強各校教學的自主性、靈活性留有空間。
(3)體現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刪除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關系不大的純理論性的教學內容以及繁冗的計算,以學生的“行動能力”為出發點組織教材。
全書共分四個單元,每個單元設計一定的模塊,每個模塊后均附有思考與練習,全書采用了最新國家標準與術語。
本書由劉鎖林主編,蔣翰成任副主編。單元一由江蘇省丹陽市職業技術中心校劉鎖林和丹陽開發區職成教中心校劉立編寫,單元二、單元四由江蘇省武進市職業技術中心校蔣翰成和王協編寫,單元三由江蘇省丹陽市職業技術中心校劉鎖林和朱曉忠編寫。全書由江蘇省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朱仁盛主審。
本書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系列教材,在推廣使用過程中,非常希望得到其教學適用性反饋意見,以便不斷改進與完善。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錯漏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單元一 車削加工技術訓練
模塊一 正確使用車床
【相關知識】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二 刀具刃磨技術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三 軸類零件的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四 套類零件的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五 圓錐面、成形面等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六 螺紋的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七 車削綜合技能訓練
訓練一 車削球面、梯形螺紋軸(見圖1-88)
訓練二 車削梯形帶槽、梯形螺紋軸(見圖1-89)
訓練三 車削圓錐、梯形螺紋軸(見圖1-90)
訓練四 車削帶孔、三角形螺紋和梯形螺紋軸(見圖1-91)
訓練五 車削雙線梯形螺桿軸(見圖1-92)
單元二 銑削加工技術訓練
模塊一 銑床的正確使用
【相關知識】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二 銑刀的種類及安裝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三 平面的銑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四 斜面的銑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五 臺階的銑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六 溝槽的銑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七 分度頭和回轉工作臺的使用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八 銑削綜合技能訓練
訓練一 銑削v形鐵
訓練二 銑削雙凹凸配合
訓練三 銑削臺階溝槽斜面
單元三 刨削加工技術訓練
模塊一 刨床的正確使用
【相關知識】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二 典型結構的刨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三 刨削的綜合技能訓練
單元四 磨削加工技術訓練
模塊一 磨床的正確使用
【相關知識】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二 砂輪的選用、平衡及安裝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練習與思考】
模塊三 平面磨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四 內、外圓磨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五 內、外圓錐磨削加工
【相關知識】
【項目訓練】
【知識拓展】
【練習與思考】
模塊六 磨削綜合技能訓練
訓練一 平面、平行面的磨削
訓練二 垂直面的磨削
訓練三 花鍵軸的磨削
參考文獻
4)臺階長度的測量和控制方法。
車削前根據臺階的長度先用刀尖在工件表面刻線痕,然后根據線痕進行粗車。當粗車完畢后,臺階長度已經基本符合要求。在精車外圓的同時,一起控制臺階長度,其測量方法通常用金屬直尺檢查。如精度較高時,可用樣板、游標深度尺等測量。
5)容易產生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①臺階平面和外圓相交處要清角,防止產生凹坑和出現小臺階。
②臺階平面出現凹凸,其原因可能是車刀沒有從里到外橫向進給或車刀裝夾主偏角小于90°,其次與刀架、車刀、滑板等發生位移有關。
③多臺階工件長度的測量,應從一個基面測量,以防累積誤差。
④平面與外圓相交處出現較大的圓弧,原因是刀尖圓弧較大或刀尖磨損。
⑤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時,卡腳應和測量面貼平,以防卡腳歪斜,產生測量誤差。
⑥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工件時,松緊程度要合適,特別是用微調螺針時,注意不要卡得太緊。
⑦從工件上取下游標卡尺讀數時,應把緊固螺釘擰緊,以防副尺移動,影響讀數。
(5)刻度盤及刻度盤手柄的使用
1)在車削工件時,為了正確和迅速掌握進給量,通常利用中滑板或小滑板上刻度盤進行操作。中滑板的刻度盤裝在橫向進給的絲杠上,當搖動橫向進給絲杠轉一圈時,刻度盤也轉了一周,這時固定在中滑板上的螺母就帶動中滑板移動一個導程。如CA6140橫向進給絲杠導程為5mm,刻度盤分100格,當搖動進給絲杠轉動一周時,中滑板就移動5mm,當刻度盤轉過一格時,中滑板移動量為5/100=0.05mm。
使用刻度盤時,由于螺桿和螺母之間配合往往存在間隙,因此會產生空行程(即刻度盤轉動而滑板未移動)。所以,使用刻度盤進給過深時,必須向相反方向退回全部空行程,然后再轉到需要的刻度,而不能直接退回到需要的刻度,如圖1-31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