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法簡明教程》簡明敘述了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的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即TRIZ法。《TRIZ法簡明教程》共分為7章,包含了TRIZ法的基本思想,TRIZ法中的主要工具,如專利分級、系統進化S曲線、技術系統進化模式、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物質?場模型分析和ARIZ算法簡介等。《TRIZ法簡明教程》還包含有三個附錄,分別為TRIZ法技術矛盾矩陣表、76個標準解以及效應知識庫。若對發明和創新感興趣,閱讀《TRIZ法簡明教程》可快速提高發明創新的能力。對于未接觸過發明創新的讀者來說,閱讀《TRIZ法簡明教程》也可快速激發發明創新興趣,邁入發明創新之路。
《TRIZ法簡明教程》圖文并茂,文字深入淺出,采納注釋了最新的國內若干發明家的成功發明案例。適用于對發明創新感興趣或希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廣大讀者。
中國發明協會作為發明界的全國性協會,在推動發明誕生、促進發明應用、培養發明人才、營造發明氛圍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發明創新工作,從源頭上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須加強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研究、推廣和應用。溫總理指出:“自主創新,方法先行”,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是發明創新的靈魂。國際上創新型國家普遍重視創新方法的研究、推廣和應用。相比之下,我們對創新方法還不夠重視,科技活動沒有完全擺脫跟蹤模仿的局面,自主發明創新成果較少。這就要求我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把創新方法的研究、推廣和應用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來抓,切實從源頭上提升我國的自主發明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領導部門已經開始組織推廣、應用創新方法方面的工作,中國發明協會也已立項參與。在研究的基礎上,中國發明協會這次組織人員編寫了《TRIZ法簡明教程》一書。TRIZ法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解決發明問題的有力工具,引進、推廣這一方法有利于我國發明創新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方法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廣大發明人的發明潛力。本書在編寫中引用了我國的一些發明實例,注重了TRIZ法與我國本土資源的融合,又著力博采一些發達國家研究應用TRIZ法的經驗和案例,可讀性較強。希望本書在培養創新人才,促使更多的人參與發明創新活動,營造我國的創新文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序
前言
第1章 TRIZ法基本思想和體系
1.1 TRIZ法理論的由來及其基本思想
1.2 TRIZ法的定義
1.3 TRIZ法體系結構
1.3.1 理論基礎
1.3.2 TRIZ法問題分析工具
1.3.3 基于知識的問題解決工具
1.4 TRIZ法問題解決流程
1.5 TRIZ法中的科學思想和思維
第2章 專利分級與系統進化S曲線
2.1 專利的等級劃分
2.2 技術系統進化S曲線
2.2.1 技術系統介紹
2.2.2 系統進化S曲線
2.2.3 技術進化S曲線的運用
2.2.4 系統進化多維S曲線
2.2.5 系統進化多維S曲線的運用
第3章 技術系統進化及其模式分析
3.1 技術系統和產品進化簡介
3.2 技術系統進化模式
3.2.1 模式一技術系統的生命周期
3.2.2 模式二增加理想化水平
3.2.3 模式三系統不均衡發展導致矛盾出現
3.2.4 模式四增加動態性和可控性
3.2.5 模式五技術集成以增加系統功能
3.2.6 模式六系統元件的匹配與不匹配
3.2.7 模式七系統由宏觀向微觀進化
3.2.8 模式八提高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
3.3 技術系統進化綜合運用
第4章 物理矛盾與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4.1 矛盾的概念及分類
4.2 物理矛盾及其解決原理
4.3 技術矛盾及其解決原理
4.4 技術矛盾矩陣及其應用
4.4.1 技術矛盾矩陣的構造
4.4.2 技術矛盾矩陣的應用
4.4.3 技術矛盾解決方法實際應用舉例
4.5 TRIZ法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解的基本思路
4.6 40條發明創新原理的使用竅門
第5章 物質-場模型分析
5.1 物質-場模型
5.2 物質-場模型分析模式
5.3 物質-場模型的描述
5.4 物質-場模型工作流程
5.5 物質-場模型組建的規則
5.6 物質-場模型功能分析法的應用
5.7 物質-場模型理論運用實例
第6章 ARIZ算法簡介
6.1 ARIZ算法背景介紹
6.2 ARIZ算法主導思想和觀點
6.3 ARIZ算法的流程
6.4 ARIZ算法的特色和不足
6.4.1 ARIZ算法的特色
6.4.2 ARIZ算法的不足
6.5 ARIZ算法的運用
第7章 TRIZ法的產生和發展
7.1 TRIZ法的誕生
7.2 TRIZ法的傳播
7.3 TRIZ法的應用和發展
7.4 對TRIZ法的簡要評價
附錄
附錄A TRIZ法技術矛盾矩陣表
附錄B 解決問題的76個標準解
附錄C 效應知識庫
參考文獻
3.2.3 模式三系統不均衡發展導致矛盾出現
一個完整的技術系統應由動力裝置、傳輸裝置、執行裝置和控制裝置四個部分組成。缺少任何一個部分,系統就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如果系統中任一部分失效,整個技術系統就無法“幸存”,任何一個部分的薄弱環節將使整個系統性能的提高受到限制。關注系統均衡發展,有助于確定更好發揮系統功能的改進方向,從而少走彎路節約時間和資源。同時,利用它可以對冗雜的系統進行簡化。
例如,自行車運動系統由動力裝置——腳蹬,傳動裝置——車鏈以及車輪軸承,執行裝置——車輪和控制裝置——騎車人握車把的手四個部分組成。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遇到車子不好騎的現象。全新的自行車,但是車鏈不好使,蹬兩下就掉鏈子,不得不停下來修理。檢查整個系統,可以發現是系統中的不均衡。車胎爆了導致執行不靈,車鏈問題導致傳動不靈等,即一些薄弱環節將使整個系統性能的提高受到限制。找到薄弱環節,對其進行改善,則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功能。徐州有一位非職務發明人,發明了免充氣自行車輪胎,在輪胎中有網狀結構的肋板支撐,從而解決了自行車系統中的最大的薄弱環節,深受使用者好評。
在經濟學中有短板理論。指出木桶的裝載量由其最短的一塊木板決定。這兩種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