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三位國內著名TRIZ專家傾力合作、歷時三年寫成。該書詳細介紹了作者多年來研究、應用TRIZ的最新成果。本書重點介紹了以下內容:在概論部分,介紹了與TRIZ相關的某些基本概念。這些概念對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發明方法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提出了功能有六種不同的定義方式,屬性關聯的物質與功能。在U-TRIZ基本概念部分,介紹了五方面重要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以功能為導向、以屬性為核心的新思想,與經典TRIZ的以技術系統為導向、以消除矛盾為核心的思想有所區別。本書的撰寫結構充分考慮了繼承性和可讀性,通常是在每章中先介紹和闡述經典TRIZ的內容,然后再介紹基于經典TRIZ所開發出來的U-TRIZ的內容。同時盡量介紹了各種解題工具與功能的關聯性。在進化法則部分,除了介紹了經典TRIZ的進化法則,還介紹了現代TRIZ的進化法則(如增強流的進化法則等),同時提出了U-TRIZ的兩個全新的進化趨勢。在內容和案例上盡量融入了工業4.0和互聯網等先進要素。在介紹40個發明措施時,著力澄清措施、方法、原理的區別與聯系。提出了分離原理是所有發明措施的總原理的新的原理體系。同時補充了40個發明措施在非工程領域的應用。在物場介紹部分,除了介紹經典的76個標準解之外,還比較詳細地論述了場與物質的關系,指出了從物場模型到功能模型的演變,為開發SAFC模型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內容和案例上盡量融入了工業4.0和互聯網等先進要素。在科學效應部分,介紹了效應與物質屬性的關系,指出兩個物質的屬性可生成一個效應,施加在被作用對象上,即形成功能。并介紹了構建多種效應與功能所對應的知識庫的工作。在問題陳述與定義中,特別加入了如何陳述在工程和科研實踐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如何去準確地定義和再定義這些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三種不同策略。在問題分析部分,介紹了多種實用的問題分析工具,如從功能分析發展出來的功能屬性分析,從因果分析發展出來的因果屬性分析,流分析等,特別是U-TRIZ獨創的SAFC模型。在問題求解部分,介紹了多種實用的解題工具,如物理矛盾求解、流問題求解等,特別給出了多種SAFC模型的問題求解。本書力求把一個案例用多個U-TRIZ工具加以分析和求解,以加深讀者的認識和體驗。在附錄中,在國內首次以多種表格的形式給出了豐富的科學效應知識庫內容。
前言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客觀世界由物質、能量和信息構成
第二節系統的定義、特性與種類
第三節物質是運動和相互作用的
第四節構建系統的目的是實現預設功能
第五節系統問題的表現形式
第六節用發明方法來解決發明問題
第七節TRIZ若干學術流派
第八節創新的基本定義與實施方式
思考題
第二章U-TRIZ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功能
第二節技術系統
第三節資源與屬性
第四節矛盾與參數
第五節理想化、理想度、理想化最終結果(IFR)
思考題
第三章技術系統進化法則與功能
第一節技術系統是不斷進化的
第二節經典TRIZ的進化法則
第三節現代TRIZ中的流進化法則
第四節技術系統進化理論的發展與改進
第五節技術發展預測分析及實例
第六節對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的理解與改進
思考題
第四章40個發明措施與功能
第一節40個發明措施概述
第二節圍繞發明措施的理解與討論
第三節發明措施與技術系統的功能
第四節發明措施與效應、屬性和進化法則
第五節發明措施與分離原理的關系
第六節發明措施在多領域的應用
思考題
第五章物場標準解與功能
第一節經典TRIZ的物場理論概述
第二節經典TRIZ的基本物場模型
第三節76個物場標準解概述
第四節對物質和場的深入理解與討論
第五節信息化設備、傳感器與物場
第六節從場到功能
思考題
第六章科學效應與功能
第一節科學效應概述
第二節科學效應分類
第三節對科學效應的深入理解與討論
第四節科學效應知識庫
思考題
第七章解題流程:問題陳述與定義
第一節經典TRIZ問題求解流程
第二節U-TRIZ的解題流程
第三節如何陳述一個工程問題
第四節工程問題的再定義
第五節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思考題
第八章解題流程:問題分析
第一節資源分析及屬性分析
第二節矛盾分析及矛盾屬性分析
第三節功能分析及功能屬性分析
第四節因果分析及因果屬性分析
第五節其他常用問題分析方法
第六節SAFC模型分析及SAFC功能因果鏈
思考題
第九章解題流程:問題求解
第一節矛盾類型問題的求解
第二節物場類型問題的求解
第三節功能化類型問題的求解
第四節流類型問題求解
第五節SAFC模型類問題求解
思考題
第十章行業應用案例
案例一:某紀念堂外墻腐蝕問題
案例二:解決充電電源生產工藝問題
案例三:解決炭火烤肉的問題
案例四:技術預測――醫學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展歷程
附錄
附錄1技術創新問題提交表
附錄2固、液、氣、場不同形態物質實現功能的效應知識庫
附錄3操作物質屬性參數實現功能的效應知識庫
子表1――改變物質屬性參數的效應表
子表2――增加物質屬性參數的效應表
子表3――減少物質屬性參數的效應表
子表4――測量物質屬性參數的效應表
子表5――穩定物質屬性參數的效應表
附錄4科學效應總表(922個效應)
參考文獻
后記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