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概論》是普通高等教育交通類專業規劃教材,在廣泛吸取了國內外道路交通安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重點圍繞交通參與者、車輛、道路及交通環境等構成現代道路交通系統的三大要素與交通安全的關系及其對交通安全影響展開系統分析和討論,在內容的選取上注重實用性,旨在普及和傳播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提高公眾的交通安全意識。《道路交通安全概論》共有九章,包括概述、道路交通事故與交通事故風險、交通參與者與交通安全、機動車駕駛員與交通安全、車輛與交通安全、道路與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規與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現場急救與生命保護、道路交通事故防治與交通安全化等內容。《道路交通安全概論》可以作為普通高等教育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及安全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道路交通安全設計、安全管理等工作的相關人員的參考用書,還可以作為交通運輸系統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
人們無論是出行,還是出差、旅游,都希望平平安安,不要發生交通事故。作為交通參與者群體,無論是駕駛員、騎車人,還是行人、乘員,在參與交通活動過程中規避交通事故風險均需要從自身做起。
本書重點圍繞交通參與者、車輛、道路及交通環境等構成現代道路交通系統的三大要素與交通安全的關系及其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展開分析和討論,在內容的選取上注重實用性,旨在普及和傳播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提高讀者的交通安全意識。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兼顧本科教學的特點,每章給出了小結和思考題,便于學習。
本書共有九章。第一章介紹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國內外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及其發展趨勢、現代道路交通系統交通安全狀況的變化過程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內容等;第二章介紹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形式、特點及其分類、危害及易受傷害群體等內容;第三章討論了交通參與者與交通安全的關系;第四章討論了駕駛員與交通安全的關系;第五章主要介紹汽車行駛性能、汽車制動系統等重要裝置的技術狀況、車輛駕駛環境、汽車安全技術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第六章闡述了道路特性、交通環境特性、道路交通設施對交通安全的影響;第七章討論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規對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第八章主要介紹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救護的相關知識;第九章從人員、車輛、道路、管理四個方面討論了道路交通安全化及其實現途徑。
本書由武漢科技大學的鄭安文、中國礦業大學的苑紅偉擔任主編,江蘇省棠張學校的馬力、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的秦聰、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銷售華北分公司的孫微擔任副主編;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還有武漢科技大學的郭健忠、崔平安、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的謝旭飛、北京交通大學的博士生趙峰和天津民航學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柳青等。全書由鄭安文教授統稿,北京交通大學的聶磊教授擔任本書的主審并提出了許多重要而具體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由于篇幅有限未能一一列出,引用及理解不當之處敬請諒解,并在此向這些文獻資料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或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安全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
第二節 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節 國內外道路交通安全概況及發展趨勢
第四節 現代道路交通系統交通安全狀況的變化過程
第五節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內容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與交通事故風險
第一節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式特點及分類
第三節 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與最易受傷害群體
第四節 道路交通事故風險及其防范
第五節 道路交通事故治理與預防概述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交通參與者與交通安全
第一節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與交通安全
第二節 交通行為與交通安全意識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行人騎車人及乘員的交通行為與交通安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機動車駕駛員與交通安全
第一節 駕駛員駕車時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第二節 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 駕駛員素質與駕駛陋習
第四節 一些典型情況下駕車行為的安全隱患分析
第五節 駕駛員的駕駛適宜性與交通安全
第六節 駕駛員駕駛過程中的期望車速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車輛與交通安全
第一節 汽車行駛性能與交通安全
第二節 一些重要裝置的技術狀況與交通安全
第三節 車輛駕駛環境與行車安全
第四節 汽車安全技術與交通安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道路與交通安全
第一節 道路特性與交通安全
第二節 交通環境特性與交通安全
第三節 道路安全設施與交通安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規與交通安全
第一節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規概述
第二節 交通參與者交通管理者從事交通活動時的權利與義務
第三節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及構成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條件
第四節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方法與處理程序
第五節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及其追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交通事故現場急救和生命保護
第一節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急救概述
第二節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救護知識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與交通安全化
第一節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概述
第二節 道路交通事故模型及預防理論
第三節 道路交通安全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節 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德國誕生。汽車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帶給人類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如隨時都可能發生直接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環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由于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尚不能完全避免,因而對每個公民而言,以積極的心態充分利用汽車帶來的正面效應,理性面對汽車使用過程中的負面效應,以科學的方法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這些對于保護自身安全、避免交通傷害具有積極意義。
一、汽車的正面效應
自汽車發明以來的100多年里,世界汽車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使汽車保有量呈幾何級數增加。2003年,全世界汽車保有量已達7.5億輛左右,汽車已成為當今社會數量最多、活動范圍最廣泛、使用方式最普及、運輸量最大的道路交通工具;與此同時,汽車的結構也不斷改進與完善,品種不斷增多,用途不斷擴展,性能不斷提高。在現代社會,沒有哪種交通工具可與汽車的作用相媲美。火車、輪船雖然裝載量大,但只能沿鐵路或水路等固定線路行駛且需要在火車站或碼頭等固定地點裝運乘員或貨物;飛機適用于長距離快捷的運輸,但也需要有固定的機場。與火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相比,汽車在中、短途行程范圍內運輸的最突出特點是:方便、快捷、靈活,易于實現門對門運輸。正因如此,汽車在過去幾十年內獲得了快速發展,已成為人們最主要、最受青睞的交通工具之一。
時至今日,汽車已經全方位滲透到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由于汽車的使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使得人們對汽車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在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以及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無一不與汽車有著緊密的聯系,使得汽車成為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的象征和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