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事設計職業的設計師,或者正在通往成為設計師道路的朋友,都會遇到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什么是UI?和其他職業有什么區別?我該學什么軟件?從零基礎如何一步步地提升?該培養自己什么樣的習慣才是一名好的設計師?工作中的正確流程是什么樣的?對于配色、設計質量等有沒有可以提升的技巧?該如何進入大公司,又如何應對面試?該如何對設計外包單報價?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應該遵守什么樣的戒律?或許,這本書擁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工具書對大家的幫助是階段性的,而本書更像是一本能作為一名設計師思維經驗上的規劃的指導用書。書籍并不能告訴你該走什么捷徑,因為設計不會有捷徑,但是可以告訴你避免少走彎路。
奧美前創意副總監灰晝破例寫序力薦;小米首席設計朱印、錘子科技前視覺設計總監羅子雄、騰訊UED設計總監任婕、ARK聯合創始人火山大陸滕磊、站酷網CEO梁耀明、UI中國CEO董景博、優設哥張鵬等高顏值實力派聯合力薦。
本來我是要為牛MO王(以下稱阿牛)的書寫推薦的,但是我覺得還是寫序比較好。
基本上我是看著阿牛成長起來的。大家都知道阿牛幾乎是UI界人人知曉的大神,卻不知道他其實也是從一個小設計師做起的。而他的成長歷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我是真的沒想到,這個小伙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牛到這種程度。
大概是2010年,我們在一家業內知名的互動廣告公司做同事。那時他也不叫牛MO王,而我已經是業內知名的所謂的大神,在我看來他真的是一個菜鳥。我們都挺慢熱的,以至于在一個公司里,在座位非常近的情況下,相互之間3個月都沒有說過話。這也是我們之后經常拿來打趣的梗。但是幾個月的工作接觸下來,我發現他有種特別的潛質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以及北方人的重情重義與爽朗。
從此,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后來他去大連,在大連的一家大型軟件公司做UI設計。其實,大連的設計氛圍非常一般。即使在專業的設計公司里,大部分人也是混日子。要知道,一個公司的工作氛圍很重要,一個大部分人都混日子的公司很容易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態。
但是他沒有受到影響。
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我們見了一面。我還記得他興奮地跟我描述如何畫一個圖標的情景,并拿iPad給我展示了他給某個品牌畫的一套圖標,然后給我講解每個圖標他是怎么思考又是怎么完成的。
其實,認真這件事,非常要命。他可以認真到用好幾天的時間去摳一個圖標,細節細致到每一個像素。我想,他對UI的熱愛,大致源于他對每一個像素的熱愛吧。當時我就覺得他是真的喜歡這個、擅長這個。幾年之后,果然如此。
我也曾帶出過很多人,包括幾名站酷網推薦設計師。現在這個時代,懂得感恩的人,依舊不多,但阿牛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個很真誠的人,真誠到辦培訓班之后還建議別人自學。很多做UI設計的小伙伴都知道,阿牛的文章幫助了很多人。
之所以我能為阿牛寫這么多,和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做過平面設計、網站、互動網站,轉到UI設計方向簡直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商業設計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是相通的。任何一個學習UI設計的小伙伴如果能掌握基本的平面設計、網站排版甚至品牌設計等,那么他在UI上面的造詣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這些經歷,他怎么會寫出這些東西?在這個行業內,缺少的就是他這樣無私分享的人。尤其是他的UI系列文章,影響了很多人。
或許有人不喜歡他,但無法否認的是,更多的新人看了他的文章以后,少走了很多彎路,如此就夠了。
就像他的簽名人活著就要實現自己吹過的牛。我相信,這個小伙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奧美前創意副總監/赤云社創始人 灰晝
自序
我是誰
我的網名是牛MO王。牛是生肖,MOMO是我于2006年創作的表情,王是本姓。
大學就讀于吉林動畫學院(現在被稱為中國動漫產業的黃埔軍校)。當初在我入學的時候,這并不是一所有名的大學。
高考之后填寫報考學校的時候,因病不能填寫志愿,那時又沒有手機,所以同桌陰差陽錯地幫我報了吉林藝術學院動畫系和吉林動畫學院設計系。但我并沒有因此自暴自棄既然選擇了設計系,就努力做下去。同系比我起步優秀的人有很多,繪畫能力比我高的人也不少,但我卻總能獲得優秀作業獎。只是因為我比別人用心,態度更認真。
大四時我利用課余時間玩起了Flash,而且幫助互動專業的同學做了兩分鐘的動畫作為其畢業設計,被評為優秀畢業設計。
畢業后,我在北京某外企公司做平面設計,俗稱小美工。雖然安逸,可內心的靈魂總是會因互聯網潮流的發展而躁動。
當我接觸網頁設計后便無法自拔,于是以低薪進入互動廣告行業,做起了互動設計師。剛接觸網頁設計半年的我,因為同事的一句你一輩子都不可能上68設計聯盟專訪的玩笑,而暗自下定決心。半年后我接受了68設計聯盟專訪,并且獲得2010年度中國十佳優秀網頁設計師殊榮。當時,68設計聯盟是國內最大的網頁設計平臺。
后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再次轉行,成了UI設計師。由于離開了北京,因此學習交流就靠網絡。
在大連這座城市我的職位是UED(用戶體驗設計師),在一個全國有3萬名員工的企業,只有我一個設計師的200人的部門,一做就是3年。3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在這里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
2014年,我終于下定決心組建了BIGD這個團隊,并且注冊了大連必格設計有限公司。
2015年,翻開新的篇章,很榮幸在年初的時候,我和合伙人aiki007獲得了UI中國十佳UI設計師的殊榮,這是對我們莫大的鼓勵和榮耀,更是促進我行動的源泉。同年,我拿到了Adobe交互設計師資格證書,我相信未來迎接我的便是光明,也深刻地領悟到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的含義。
2016年,站酷舉辦十周年活動,我再次入選站酷十大人氣設計師,而且BIGD團隊入選站酷十大最酷團隊,這是一份新的挑戰、新的榮耀。
2017年,我成為遼寧省青年設計協會理事,也擔負更大的責任,期待為更多新行業里的新人帶來更多價值,培養更多年輕的設計從業者,讓他們具有正確的三觀和正直的態度。
我走得并不快,底子并不厚,不過即使是蝸牛般的速度,我還是會不斷地向前爬行。因為我從不服輸,我相信,即使不在一線城市,不在所謂的互聯網巨頭企業中,我仍然能做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這就是我,一個以蝸牛般的速度前進的設計師。
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業內比我優秀的人有很多,這本書的編著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契機。以前的我經常活躍于站酷網,后來有幸成為站酷網推薦設計師。剛入行的時候,深知求學的痛苦沒有人指導,只有自己去摸索,走過很多彎路,吃過很多苦頭。現在稍微有一點點成績,感覺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幫助新人朋友避免走彎路。于是,在站酷網、UI中國(前身為iconfans)、優秀網頁設計等平臺分享了很多內容,包括UI系列文章、圖標案例教程、交互動畫教程等。
在各大平臺也收到過很多朋友的私信,向我咨詢相關知識。基本上每一個問題我都會耐心、認真地去解答,后來發現問題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問題都是相似的,并且大多數人也都在問與技法相關的問題,很多朋友就對我說希望我能出書,讓更多的人受益。當時我已經萌發了出書的念頭,只是覺得沒有找到合適的出版社。
后來,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編輯找到了我,問我有沒有意向出一本關于UI設計教程的書,我想這正好是個機會,于是在網絡上發表了UI系列文章,沒想到反響非常好。由于內容有趣,以至于被很多平臺轉載,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更加覺得這個行業太需要一本書來為初學者指點迷津了,于是埋頭寫完這本書。后來發現UI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完的,需要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詞語和案例才能說清楚。所以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盡可能地用比喻及通俗的語言去說明,希望看到這本書的讀者會接受并喜歡這樣的方式。在這里,感謝編輯對我的支持與幫助!不能說這本書是業內標桿,但是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和指導新人步入UI殿堂。
這本書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不慎入錯了行業,或者想轉行,并且對UI設計有濃厚的興趣,或者想提升自己,或者想了解設計團隊的執行和管理,那么我非常推薦你看這本書,我相信,這里的內容和思路一定會對你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我也建議,即使你已經掌握了其中的部分內容,也應該花一些時間耐心、細致地看完,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這也是我最期待的結果。
感謝那些人
一路走來,既坎坷又幸運。
由衷地感謝那些幫助我的人,那些支持我的人,因為是你們激勵我在這個行業做出了些許成績。如今,我相信自己可以去幫助更多的年輕設計師,這是我存在的價值和應盡的責任。同時也寄語即將踏上設計旅程的朋友們,設計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不應該閉門造車,多分享才能彼此進步,才能不斷地去改善中國設計的大環境,我認為,這是一名設計師應有的態度和應具備的一種責任感。
最后,真誠地對書籍對面的每一位讀者說一聲:謝謝!
再版序
互聯網產品都會進行版本的迭代更新,書籍同樣如此。
我要深深地感謝一直以來關注、支持我和《視界?無界:寫給UI設計師的設計書》第1版的讀者朋友們,感謝大家對書籍內容的肯定。在京東、豆瓣讀書、微信讀書等平臺看到大家對書籍的贊譽和肯定,讓我有莫大的榮譽感。
在2016年寫完人生第一本書的時候,我真的非常開心。圖書出版后不斷地再版,讓我完全沒想到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如此之多。在得到贊譽的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意見和建議,這讓我產生了很多遺憾,為此,做一個深刻的反省。同時也暗自下定決心,要讓修訂版的內容更豐富。
首先,對于第1版的封面,原本的設計想法是無論反正、上下,在不同的角度都能讀出視界無界這個名字,卻也忽略了識別性,造成有幾位讀者加我微信告訴我說這個名字真的很難辨認。其次,內容上即使經過多次校對,還是出現了錯誤,這讓我覺得很慚愧。書籍應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一點點文字疏忽都可能會讓讀者誤解,應該更加認真、仔細校對。再次,由于寫這本書的時候是2014年,而歷經兩年的時間,在2016年開始出版印刷時,其中很多資訊、信息已經隨時代老去,也有很多內容沒有及時更新。
關于一些細節內容,比如,設計師的報價技巧、如何詳細地將報價單提交給客戶、面試簡歷的具體內容,而且很多內容缺少畫面實例和數據表格等,這些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在眾多評價中,我看到有讀者評價本書只適合初學者,雖然我也清楚無法讓一本書面向所有層次的群體,但是我希望內容能夠更加完善,而讓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級別、不同年齡層次和職位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是我的一點點期待。
為了使書中的內容更趨于完美,我與編輯溝通,再次改版,無論是作為2.0版還是修訂版都可以,因為我希望能夠完善它,而并非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看過以后就放在書架里不再翻閱的收藏品。這次改版內容也增加了100多頁的干貨,而且原計劃更新30%,慢慢地更新到了50%,最終更新了80%以上的內容。同時,站在兩個立場去闡述內容,力爭讓各個階層的讀者都能夠有所收獲,并添加了對設計的新理解。我希望在UI日益
王涵(牛MO王)
BIGD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Adobe ACA中國設計委員會理事會員
Adobe 認證交互設計師
遼寧省青年設計協會理事
站酷十周年十大人氣設計師 / 推薦設計師
UI中國全國十佳UI設計師
網頁設計聯盟全國十佳網頁設計師
壹 認知用戶界面
002 什么是UI
004 UI時代下的中國創造
007 UED / UXD、IXD、GUI
017 看得見的進化
019 UI設計的價值
024 UI設計的基本原則
031 大眾對UI的誤解
貳 定義設計崗位
040 各種各樣的設計師
040 平面設計師
042 網頁設計師
044 交互設計師
046 用戶體驗設計師
050 GUI設計師
055 美工
057 UI設計師
077 未來 UI崗位的進化
叁 提升方法論
082 1%靈感的重要性
083 零基礎入門的設計師
124 高效心理學習法
130 多場景下運用
肆 好習慣,好設計
134 文件命名
138 切圖命名
147 有規則的設計
167 有目的的設計
175 輸出分享
伍 高效的工作流程
178 頭腦風暴
180 交互原型
183 設計階段
188 輸出研發
188 動效描述
190 補充待命
191 測試上線
192 傾聽用戶
193 熟悉競品
陸 探索色彩的奧秘
196 準確的使用色彩
200 質感決定特性
204 設計中的環境色
柒 從視覺到設計
214 平衡法則
217 沸水效應
219 懶人思維
222 視覺引導
234 學生期的知識儲備
捌 職業規劃
240 實習期與試用期的行動力
242 公司類型選擇的認知
247 設計團隊管理者職責與抉擇
254 創業,還是固定,還是轉行
257 同行業管理層的需求
玖 應聘與招聘
270 簡歷的規范
274 面試的問題
拾 設計服務報價
282 報價公式
286 設計合同
288 產出交付
289 報價參照表
附錄A:迷你術語表和資源
294 VR
HCI / HMI
APP
4A
施樂公司
IOS
295 Windows
AR
H5
用戶畫像
44像素法則
296 MD
三大構成
分辨率
競品
切圖命名
蘋方字體
297 頭腦風暴
貝塞爾運動曲線
色彩心理學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