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古都風貌、名山大川、草原湖泊、石窟建筑、陵墓園林、宗教圣地、亭臺樓閣、名居建筑、海濱勝地、古城古鎮、歷史遺跡博物館和地質公園等十五個專題的旅游話題,依次分成十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口頭練習、情景口語、篇章閱讀、擴展性練習、文化沙龍5個部分。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我國的山水名勝、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得天獨厚的條件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愛好者。旅游業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急需一批既懂旅游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本教材的編寫正是為了適應我國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該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的英語交際能力,培養業務精通、英語熟練、視野開闊、全面發展的旅游服務及管理人才。
本教材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到旅游專業重要詞匯和句型知識結構的同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全書覆蓋了聽、說、讀、寫、譯5個方面的綜合語言能力訓練,旨在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旅游會話基礎,其中豐富的選材又能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
本教材共分15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口頭練習”,緊緊圍繞旅游活動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展開,每個環節都有生動地道的情景會話和豐富實用的常用詞句;第二部分為“情景口語”,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展開口語對話,靈活運用聽力中提煉的句型,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第三部分為“篇章閱讀”,介紹我國有代表性的古都風貌、名山大川、草原湖泊、石窟建筑、陵墓園林、宗教圣地、亭臺樓閣、名居建筑、海濱勝地、古城古鎮、歷史遺跡博物館和地質公園,選材上注重典型性,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自然和人文景點,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也能給景區景點的外語導游介紹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每篇文章后配有專項練習,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強化知識點;第四部分為“擴展性練習”,旨在擴充學生的旅游文化知識,并提高其英漢互譯的能力;第五部分為“文化沙龍”,介紹我國的傳統節日、絲綢刺繡、飲食文化、傳統中醫、書法繪畫、民間傳統工藝等,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中國的民俗文化。全書選材多樣,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課堂需要選擇教學,并布置相應的課前預習和課后閱讀。
本書由漢口學院的外國語學院和管理學院合作完成。由李飛和袁露擔任主編,并負責全書的統稿、核稿和審定工作;由張曼和陳蔚擔任副主編,并負責Unit 1、Unit 14、Unit 15及每個單元的Dialogue和Cultural Salon的編寫;胡悅芝、解最紅、陸鳳珍參編,并負責編寫Unit 2~Unit 13的內容。
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者參考了一些出版物和網站(詳見參考文獻)。由于選材廣泛,書中沒有一一注明出處,希望得到原作者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盡如人意之處,懇請廣大學者不吝指教。
編者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