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從近幾年來真實的咨詢案例和性教育科普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家庭兒童性教育指導手冊。通過總結和分析0-3歲、4-6歲、7-10歲和10歲以上,幾個年齡段集中體現的性教育方面的問題,從為家長答疑解惑的角度,幫助父母更新觀念,厘清一些知識,走出一些誤區,打消一些顧慮,幫家長建立獨立的思考,從而更從容理性、科學有效地對孩子進行不可或缺的性教育,將性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序 言
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大家族里。在我出生以前,家族一直生的都是女孩子。我是我這代的□□個男孩子,全家都特別喜歡我。但是,他們喜歡的方式有點奇怪。我記得很多大人經常聚集在一起,然后招呼我到他們面前說:“佳威啊,我給你5 毛錢。你小雞雞讓我摸一下好不好?”看著他們手里晃動的5 毛錢,我就說:“好吧,你摸吧!” 當我真的拿到那5 毛錢以后,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致富的道路。于是一沒錢,我就跑到他們面前說:“我的小雞雞讓你摸一下,你給我5 毛錢吧!”
我的姑姑是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后來我長大了,她的兒子豆豆差不多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過年回家,我想起這件事情,就半開玩笑地當著全家人的面跟豆豆說:“豆豆,你小雞雞讓我摸一下,我給你5 毛錢好不好?” 沒想到豆豆義正詞嚴地說:“不行,小雞雞不能隨便讓別人摸的。” 聽到這句話我倒是有點欣慰,但是我不死心,就又問他:“那我給你1塊錢呢?”結果豆豆又非常堅定地回答我:“不可以,給1塊錢也不行!”
我暗暗想,這幾年的性教育引導還是挺有作用,男孩子現在也很了解自己也是需要被保護的群體。不過我還是又問了他一次:“那給你5塊錢呢?”豆豆說:“好吧,那你摸吧!”
原來,并不是豆豆更有隱私意識了,而是現在物價水平上升,5毛錢已經不能打動孩子了……我們可以發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非常重視的當下,性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性是與生俱來的,從出生到死亡,伴隨每個人一生。科學課上,孩子追溯億萬年前人類的起源,獲知幾億光年外某顆星球的名字,在生活中卻對自己的生殖器一無所知,也不知自己從何而來。無知不是純潔,無知也不是可愛。我和豆豆的例子,應該對家長們有些警示作用。
性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它不僅能保護孩子遠離危險和傷害,更關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在塑造孩子的人格。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積極、恰當的性教育能讓孩子更懂得自我保護和自我悅納,更懂得理解、尊重與包容,更容易成長為有責任感和自控力的好人。
曾經,我們的父母對性教育選擇回避和敷衍,現在,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方法給孩子真正的性教育。幾年前,帶著讓我的弟弟豆豆和更多孩子有機會接受更優質性教育的心愿,我創辦了“保護豆豆”。
當你終于鼓起勇氣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卻不知從何處著手時;當孩子開始對性產生好奇,出現與性有關的活動,而你充滿焦慮時,我想幫你做點什么。
這本書囊括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會涉及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列舉了“保護豆豆”近年來幫助家長處理過的大量案例(涉及個人隱私的已隱去),尤其就家庭教育中許多常見的問題提供了詳細解答。
我們希望能幫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訴求,緩解父母的焦慮;我們希望能幫父母在跟孩子孩子溝通性的話題時,讓父母學會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這就是“保護豆豆”和這本書□希望幫到大家的。愿每個孩子都擁有接受性教育的機會,愿父母與孩子談性時不再因諸多無端且根深蒂固的原因而難以啟齒。愿每個孩子都擁有獲得性教育的機會。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性發展情況都不盡相同,本書的二、三、四、五章都標明了每節所提及問題經常出現的大概年齡段,不精確和絕對,只是為了方便家長閱讀和查閱。
胡佳威,保護豆豆機構創始人,中國性學會青少年專委會成員,性教育領域KOL,簡書簽約作者。2011年開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項目,2017年因為性教育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保護豆豆是一家專注于兒童性教育的社會企業,截至2019年用戶已突破77萬,是目前兒童性教育領域影響力超大的機構之一。
曾有一咨詢女兒月經問題的家長說她的女兒剛經歷月經初潮,月經一直不穩定,經常會痛經。我很耐心地告訴這個媽媽:
女孩剛來月經,不穩定是很正常的,因為卵巢還沒有發育成熟。當然,還向她普及了很多應對痛經的方法。可是沒想到,□后這個家長說了這么一句話:“我真想生的是兒子!女兒這樣實在
是遭罪啊!”當時我心里五味雜陳。
仔細想想,真是可怕!如果這位家長一直是這樣的態度,那么她會對自己的女兒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也許這個女孩這一生都會覺得來月經,甚至身為女孩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以致嫌棄自己的性別身份。
與這個家長態度完全相反的是我的一個朋友,她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性教育。她女兒5 歲的時候,有一次看到了衛生間里帶血的衛生巾,就問媽媽:“這是什么啊?為什么上面會有血?”媽媽當時就很自然地告訴女兒:“這是月經,每個女孩長大以后都會來月經。雖然流血了,但是這并不是病,反而說明媽□□身體很健康。等你長大了,你也會來月經。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所以我朋友的女兒從小就知道女生長大以后會來月經,她還會在媽媽來月經的時候,貼心地提醒媽媽不能吃冷的東西。而當女兒進入青春期,經歷月經初潮的時候,她特別高興地找媽媽要了一片衛生巾。媽媽也祝賀女兒真正長大了。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我朋友非常驕傲的事情。有一次她女兒班里有個女同學□□次來月經,那天這個女同學正好穿了一條白褲子,于是她就一直坐在凳子上不敢站起來。朋友的女兒發現以后,立刻將自己的外套脫下來像裙子一樣圍在那個女同學的身上。接著她去辦公室找女老師借了一片衛生巾,并把同學帶去衛生間教她使用衛生巾。之后,朋友的女兒還一直安慰同學說:“你來月經了,這是很正常的,說明你長大了,你擁有生小寶寶的能力了,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朋友和我分享女兒的故事時,我非常驚喜。在大多數孩子以為月經是“倒霉事”的年紀里,她的女兒已經懂得給身邊的女孩子普及正確的月經知識了。
兩個與月經有關的案例,一個是媽媽報怨女兒來月經實在是太遭罪,一個是媽媽告訴女兒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從認知層面看,兩個女孩都知道什么是月經、自己會來月經,以及來月經的時候要使用衛生巾;而從態度層面看,可以發現,
019
家長不同的態度將對孩子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一個女孩可能一直都會覺得自己很倒霉,不如生為男兒身;另一個女孩則是愉悅地接受了這件事情,還懂得了如何去幫助、安慰別人。
當孩子向家長問出一個和性相關的問題時,很多家長會糾結到底該如何回答,怎樣把握回答問題的尺度。事實是,家長自己正確看待性的態度就是□好的性教育。與其糾結如何回答好孩子的問題,不如用自己坦然的、科學的、積極的性態度去影響孩子。
2015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我國4個城市,對超過2萬名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做了一次關于家庭性教育情況的調研,試圖研究到底是什么阻礙了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調研發現:半數以上的家長認為,是“不知道性教育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導致了他們沒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家長認為,自己不好意思和孩子開口談性,覺得孩子太小沒必要知道這么多。
調研結果顯示,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大阻力是他們不知道教什么。不過深入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意識到,□大的阻力可能并不是家長不知道教什么,而是家長根本就沒打算讓孩子了解性。
2017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推出的一套兒童性健康教育讀本,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套讀本在杭州蕭山的一所小學校里被發給孩子閱讀,看到讀本的家長在
微博上指責學校的性教育讀本尺度太大,感覺學校發的是一本假書。
這套讀本中有一個主題是“人的誕生”,直接展示了父母之間發生性行為的畫面,另一圖片旁邊則標注“爸爸的□□放入媽□□陰道”。很多網友都參與了爭論:有必要給這么小的孩子講這些嗎?會不會反而引起孩子的性早熟或者過度好奇?
事實上,這套讀本已經經過了九年的教學實驗。在北京18所民辦打工子弟小學,它被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使用,并且已經有兩屆學生用這套教材從一年級一直學到了六年級。事實證明:這套讀本并未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相反,接觸這套讀本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大都對其持肯定態度。
面對網友的質疑,課題組后來也給出了回應——“每個學期,我們還針對學生進行課前和課后的監測,得到可靠數據,以檢查教學效果和性健康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在性健康教育中,我們也與學生的父母進行了多次交流,并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征集父母對性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九年來,我們已經監測到的數據表明:教師經過系統培訓,能夠勝任性健康教育教學;性健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非常喜歡上性健康教育課;絕大多數父母支持學校開展性健康教育。”
這套讀本針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分別提供了詳細、科學的性教育內容。然而遺憾的是,即便如此,這套讀本后來依然被那所小學收回了。
有些人認為說服家長支持性教育的關鍵是有□□的專家背書,其實未必。如果在家長的認知里性是洪水猛獸,孩子接觸性是危險的,那么即使給孩子提供再科學的性教育,家長也會反對。所以“不知道教什么”可能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本質是家長對待性的消極態度。“不知道怎么教”只是家長給自己不作為的一個理由。
如果家長認為月經是倒霉的,那么就算我們給家長提供正確的知識,家長對孩子說的一句“真倒霉”,也會瞬間瓦解性教育工作者所有的努力。也許,家長改變自己對待性的消極態度,才是自己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步。
你可以嘗試
思考:從小到大,你對性的態度是什么樣的?什么原因導致了你對性的態度是這樣的?你覺得自己對待性的態度有可改進的地方嗎?如果有,要從哪些地方改進?你認為對待性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應該給孩子傳遞什么樣的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