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個人衛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初步掌握正確的個人衛生知識;了解保護眼睛和牙齒的知識,知道偏食、挑食對健康的影響,養成良好的飲水、飲食習慣;了解自己的身體,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加入同伴群體的技能,能夠與人友好相處;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識,掌握一些簡單的緊急求助方法;了解環境衛生對個人健康的影響,初步樹立維護環境衛生意識。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保持身體清潔 會正確地洗手、洗臉、洗頭、洗澡,勤理發、剪指甲。這不僅能清潔身體,保證衛生,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健康。人的雙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最易沾染上各種污物和細菌。據查,一只未洗凈的手上有四萬到四十萬個細菌,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藏著細菌和蟲卵有三十八億之多。所以少年兒童一定要養成飯前、便后和手臟時及時洗手的習慣。洗手時要認真用肥皂搓洗。如果只用水沖沖是洗不干凈的。
(2)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堅持漱口、刷牙,睡覺前不吃糖果餅干等。
(3)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正確使用眼睛,看書、繪畫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即眼距書本一尺,胸到桌邊大約一拳的距離,握筆時手指與筆尖距離一寸,不在光線太弱、太強的地方看書和繪畫,不用手和臟手帕擦眼睛。
(4)保護鼻道,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
有些小學生有摳鼻孔的壞毛病。有的是因為鼻癢、鼻堵摳兩下,而有的則完全成了習慣性動作,一坐下來,手指不自覺地伸向鼻孔。不論是看書、寫作業、看電視或是聽別人講話,甚至是上課時,都有這么一個習慣性動作。這個動作往往是引起鼻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
此外,手到處觸摸,如不及時洗手,手指一定很臟,尤其是指甲中隱藏著無數的細菌、蟲卵,經常摳鼻孔,易生鼻炎、鼻瘡、鼻竇炎等疾病。鼻孔的粘膜薄,血管豐富,是細菌侵入的門戶,稍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病。
因此,一定要改掉這種壞習慣,學會保護鼻道,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這樣可以使吸人的空氣經過鼻道時變得干凈、濕潤和溫暖,以保護呼吸道和肺,使它們免得疾病。
(5)養成良好的保護耳朵習慣
不挖耳朵,不將異物塞入耳內,洗臉洗澡時不把水弄進耳內,以免損傷鼓膜,引起中耳炎,影響聽力。
(6)保持儀表整潔 小學生應該經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凈整齊,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帶是否系好了。女孩子要經常洗頭發,注意自己的頭發是否整齊。
(7)新購的衣服要先洗后穿
服裝材料在加工和染色過程中,要同許多化學物質結合,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刺激皮膚引起濕疹、過敏性皮炎和刺激性變態反應。一般襪子、內衣都要用有機錫、酚醛、有機汞等化合物作為衛生加工劑,這些化學物質對皮膚可能產生弱刺激反應和接觸性變態反應。
所以買來的新衣服,尤其是內衣時,要先放在清水里浸泡數小時,然后再用凈水沖洗2遍,這樣不僅可以除去殘留在服裝上的化學物質,而且可使內衣更加柔軟、舒適,防止刺激皮膚和機械性磨損。
第一章 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一節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二節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三節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節 學會保護好眼睛
第五節 學會保護牙齒
第二章 營養與健康
第一節 平衡飲食與食譜
第二節 營養早餐必修課
第三節 午餐要吃好
第四節 晚餐要精巧
第五節 偏食與厭食
第六節 水與健康
第七節 奶及奶制品
第八節 豆類及豆制品
第三章 疾病預防
第一節 認識傳染病
第二節 小學生應接種的疫苗
第三節 遠離傳染病
第四節 常見疾病的預防
第四章 心理健康
第一節 心理健康標準
第二節 日常生活禮貌用語
第三節 與人相處的技能
第四節 應具備的傳統美德
第五節 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
第五章 生長發育
第一節 我從哪里來
第二節 小學生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特點
第三節 小學生的系統發育
第六章 安全應急與避險
第一節 交通安全
第二節 中毒的處理方法
第三節 如何對待動物
第四節 使用文具、玩具安全
第五節 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安全問題
第六節 正確撥打求助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