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只盯著“黑暗”,你所見到的將是兩張充滿火藥味的人臉怒目
而視,一場戰爭仿佛一觸即發;若將眼光轉向中間的“光明”,那
么,出現在你眼前的將會是一個為你的成功、快樂、健康而慶祝
的高腳酒杯,或者是一個用來插放玫瑰與希望的美麗花瓶。
第一課 走近“健康”
心靈本沒有密碼,但密碼無處不在。
心靈是自己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變為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為天堂。
頭腦風暴之健康
當看到“健康”這個詞時,你會有哪些聯想?
1.通過自由聯想,發現自己對健康的理解原來是:
2.你認為健康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何種角色?你以前是否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3.你認為心理健康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為什么?
分享我的體驗和感悟: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目前在世界上并沒有統一的說法。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
他或她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因此,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的標準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一、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
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
和理想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短、中、長期計劃;同時,也會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但對
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二、接受他人,善與他人相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于與人交往,不僅接受自己,也接納他人,悅納他人,認可他人
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既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換位思考,又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接
受;在集體中能與他人融為一體,與摯友同聚之時共享歡樂,獨處沉思之時無孤獨
感;在與人交往的活動中積極的態度(如尊重、友善、信任、理解等)總是大于消
極的態度(如敵視、嫉妒、畏懼、猜疑等);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
足的安全感。
三、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對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并能與現實環境保持
良好的接觸;既有高于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之中;在社會
生活中能主動去適應周圍,進而獲得改變現實的機會,而決不會選擇逃避。
四、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
餒;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對于得不到的東西不過于貪求,在社
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需要;對自己現有的一切心懷感激;愉快、樂觀、開朗、滿意
等積極情緒占優勢,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五、熱愛生活,樂于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
趣;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能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
激勵。
六、人格完整、和諧
人格結構包括氣質、性格、能力、興趣、動機、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心理健康
的人在這些方面能夠得到平衡的發展。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
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
為反應,待人接物能采取恰當靈活的態度;與社會的步調合拍一致。
七、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智力正常是人生活最基本
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八、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在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有對應的心理反應,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行
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與同齡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
心理健康的定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
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
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的四個標志: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在人際關系中能夠做到彼此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學習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小杰怎么了
今天又是一節思想品德課,預備鈴已響,還未踏進高一(2)班的教室,就聽見小
杰的大嗓門,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見老師進來,他才趕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見課桌上的書本亂七八糟地放著,匆忙把所有的課本往地上一放。上課了,他還在心不
在焉,一會兒看看窗外的風景,一會兒看看四周的同學.小杰是一個令其他任課老師
都頭疼的學生,上課擺出一副不認真的樣子,頭轉來轉去,還不時亂插嘴,打斷老師的
講課;老師對他批評教育時,他擺出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眼睛望著天花板,一副不合作
的樣子;學習上并不認真,腦子很靈活,但成績處于中等;而且喜歡與頑皮的學生交
往,對打架特感興趣,哪兒打起來,總有他的身影,要么參與,要么看熱鬧,唯恐天下
不亂。不過他也是班級里的“百曉生”,大小事問他準知道。
小杰怎么啦?
分享我的體驗和感悟:
小杰個案心理健康教育引發的思考
一、心理上分析
小杰是屬于那種情緒方面不穩,喜怒無常的類型。表現為: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
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
處,甚至出現打架、斗毆等現象;常為一點小事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并且耿耿
于懷。
二、造成小杰這種心理的原因
1.家庭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父親經常在外做生意,不太關心他的
生活,遇到小杰成績不理想,或在學校里做了錯事,他就動輒打罵,這種不當的教育方
式,造成小杰萬事喜用武力解決,好打架。
2.學校影響:小杰上課不認真,搗蛋插嘴,老師對他很頭疼,批評時可能有些粗
暴,而且批評總有他的份,不能耐心地與他溝通。他特別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得到
老師的關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師的贊美。造成他與老師對著干,有抵觸情緒,聽不進
老師的批評,使學校對他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實處。
3.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響
在青春期,學生身體迅速發育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這一階
段心理發展正處于半成熟半幼稚階段,在這一階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卻又
受到自身經驗和能力的限制,開始有意識地擺脫童年期的直率和純真,并以懷疑和審視
的態度來觀察和面對周圍的事物。這個階段容易沖動,行為不易預測,逆反心理比較
強,所以對于父母和老師的批評和勸導往往產生抵觸情緒。
三、如何解決小杰的心理偏差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形成合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
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的
任務。”
(1)開好家長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小杰這一階段的表現,學習上、行為上及要求
改進的意見,做到把家長請進來。
(2)定期做好家訪工作。多到家庭中了解小杰的生活環境、家庭狀況、個性特點,
聽一聽家長的心聲,融洽老師與家長、學生的關系。
(3)用好家校路路通。網上家長學校有好多文章、經驗值得家長去學習,提高家
長的家庭教育理論水平,多為家長推薦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另外,短信溝通
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這樣可以及時迅速糾正小杰的行為偏差,使其逐步養成良好
的行為習慣。
2.班主任、任課老師互相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對一個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僅僅是
班主任的事情,任課老師也要在自己的課堂中滲透德育。
(1)加強養成教育。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老師,特別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養
成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文明禮貌、衣著、坐姿、學習用品
的擺放等一些小的習慣開始抓起,并定期與他交流和溝通,有成績及時表揚,所以他的
學習興趣開始上來,一些不良習慣得到了糾正,這門功課的成績也多在80分以上。
(2)班主任定期與任課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大家一起商量,提供一些經驗,少一
點批評,多一點建議,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贊美,逐步幫助他克服逆反心理。
(3)教師要關注個性。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
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
子。”每個教師要依據小杰的個性心理特點,為他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
建議。
3.加強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在對他進行品德行為指導時,要認
真分析他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其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
序漸進,切忌急躁冒進,盡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范和正確輿論的
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
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教育者首先要著力于提高自身素養,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教
學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
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制
怒,善于運用機智和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4)重視心理疏導工作。首先,疏導重在講明道理,消除錯誤的認知因素;其次,
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引起情感共鳴;其三,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利用學
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導工作成效。
第二課 “心理咨詢”知多少
一根鏈條,最脆弱一環決定其強弱;一只木桶,最短一片決定其容量;一個
人,性格最差的一面決定其發展。
當我產生心理方面的困惑時,如何去解決?
有沒有想到找心理輔導老師做心理咨詢?
分享我的體驗和感悟:
什么是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借助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語言、
文字及其他信息傳遞方式,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指導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幫助咨
詢對象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并產生認識、情感和態度上的變化,解決學生
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發展自我、增進心理
健康。具體地說,心理咨詢的目的:一方面在于針對一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
種問題,結合他們的認識特點和行為特征,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處理好人際
關系,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處理因環境帶來的各種問題,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解
決現實生活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在于使一些學生進一步確立正確的自我認
識,特別是自我能力、素質方面的認識,幫助他們認識和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突破自
我的種種局限,全面而充分地發展。
對學校心理咨詢的正確認識
1.學生在心理咨詢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心理正常的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
心理困惑,這些心理問題都是學生在發展和成長中遇到的普遍問題。這些問題得到合理
的解決,不僅克服了心理困難,而且會使學生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習、人際
關系和情緒狀態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即使是有
緊張、厭學、人際關系不良或行為不良等心理障礙的同學,也絕不是什么“神經病”。
一個人在遇到學習、生活環境對他壓力增大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而心理咨詢則
能幫助學生盡快找到問題的癥結,以便及時走出心理誤區,解決心理問題。
2.心理咨詢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能夠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老師在
幫助來求助的同學時要遵循“三心”的工作準則,即“給求助者以愛心;對求助者
有信心;幫求助者要耐心”。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就決定了心理咨詢老師與學生是平
等、信任的關系,心理咨詢老師對來咨詢同學的態度是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的
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