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余年的生長, 當年襁褓中的小女嬰儼然變成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即將迎來自己的青春期--她一生之中最絢爛的季節。這個時期的女孩單純善良, 無論到哪里都能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 但這個時期的女孩也多愁善感, 有她不愿訴說的焦慮和彷徨。本書將以父母的口吻, 敞開心扉, 與羞澀的玫瑰花共敘成長的故事。
青春期心理問題是我們成長的路上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題。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心理問題,讓我們的心理更加健康,這有助于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對于未來的人生也有更好的幫助。
網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天天會接觸到的,其中的內容良莠不齊,如何甄別判斷,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書內容將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延展,用孩子的疑問和媽媽的回答來糾正一些錯誤的認識,并且解決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疑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培養個人氣質,讓女孩子在青春期能夠更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外表;對學習中遇到的困擾和挫折能夠積極地自我疏導;愛情是青春期女孩子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基于第一冊中關于心動和初戀的問題進行延展,進一步解答青春期女孩子在面對愛情時的正確應對方式,以及如何正確樹立愛情觀;青春期是一個叛逆與解放天性的時期,女兒與媽媽之間由于年齡和閱歷不同自然存在代溝,雙方的不解以及來自學習的壓力會讓女孩在這個時期產生很多心理問題,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并且積極尋求解決方法是青春期特別需要關注的話題;最后一章主要闡述在網絡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并對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做了一些指導。
關注女孩成長,讓未來更加美好!
《女兒,沒事兒,這是青春期:寫在你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2)》:
在一些親子沙龍中,和一些媽媽們交流,很多都表示不讓自己的女兒穿好看的衣服,認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打扮自己的外表上。在她們的認知里,穿好看就等于你想要談戀愛了,你開始為了吸引異性而打扮。很多青春期的女孩子經常會因為穿著打扮而跟媽媽們意見不合而爭吵。正值叛逆期的女孩子的倔強,遇上作為家長的固守,常常讓雙方堅持己見而陷入冷戰。
那么,追求漂亮到底有沒有錯?
當然沒錯!這是人的本能,大家都喜歡美麗的事物和人。我也經常鼓勵陽陽要多多關注自己的外表、儀態,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落落大方和自信。
媽媽的悄悄話
每個年齡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美麗,我們要從小關注自己的外表,同時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在這里,我要告訴你:追求漂亮沒有錯。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少女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開始講究穿著打扮、穿衣搭配,這無可厚非,愛關是女孩的天性。但什么是美呢?這是很多女孩子沒有深刻理解的一個問題。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的發育,開始懂得了淺顯的關于美的含義,受外界審美賦予她們的影響,她們開始追求她們心目中的美,這種表現源于孩子的正常生理反應。在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中,有一個叫作奧菲莉亞的姑娘,曾經的她純潔、善良、美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但邁入青春的門檻后,燦爛的生命之火卻漸漸熄滅了。奧菲莉亞一心追求快樂,想要取悅別人,她依戀、順從,把別人的需要看作自己的需要,漸漸地失去自我。她遭到戀人的唾棄,父親和兄弟的埋怨,最終,她一身盛裝,在一條撒滿鮮花的溪流里和這個世界告別。這個故事也給了當今社會女孩子們以警醒。對于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她們會因為過度地關注自己的容貌而頻繁地照鏡子,上課照鏡子下課也照鏡子。這些行為都反映出她們害怕不被別人接受,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鴨,覺得只有社會普遍審美中的女人才是受人喜愛的女人。于是這些青春期女孩便急著想要成為那樣的女人,因為這樣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喜愛。因此,她們開始注意自己的容貌和穿著打扮,“女為悅己者容”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但是她們似乎遺忘了,在為了博得大家喜愛的同時很可能會漸漸迷失真實的自己,還有純真的內心。她們有意無意學著成年女性的裝束,突出自己的“女性關”。有的女孩為了追求“曲線美”,強化自己的女性特征,十二三歲就開始束腰節食,有的過于頻繁地換服飾衣著,穿緊身或袒胸露背的衣服,追求“薄、亮、透、緊”的效果,甚至燙發,戴耳環,畫眉毛,涂唇膏等。然而過分的“女性化”裝扮對少女的身心健康是沒有好處的,因此不宜提倡。少女過早“女人化”,容易刺激少女性心理的早熟,引發性沖動。
青春期本是學本領、長知識的黃金時期,思想還不成熟,意志還不堅強,情緒還不穩定,如果這時性意識早熟與強化,很容易分散學習精力,導致精神上的貧乏與空虛,處理不好會沉溺于對“女性美”的盲目追求。從聲音、語調、動作、姿勢到面部表情,都故作“嬌”態,結果反而失去了少女的清純和天真,令人反感。同時,也容易誘發周圍男性的性欲望,導致早戀,甚至招來性侵害,后患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