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是人類活動的社會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并以有效手段取得管理結果和達到管理目的的活動。它具有公共性、服務性、從屬性和非營利性的特征,體現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基本職能和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等運行職能。因此,必須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使之符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定位和要求,并促進公共管理與服務隨現代經濟活動和新公共管理的發展而發展與豐富。
《公共管理學》共分10章,分別為公共管理管理導論;公共管理職能;公共管理環境;公共管理主體;公共管理權責;公共管理過程;公共管理戰略;公共管理方法;公共財政管理;公共管理倫理。
公共管理是人類活動的社會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并以有效手段取得管理結果和達到管理目的的活動。它具有公共性、服務性、從屬性和非營利性的特征,體現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基本職能和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等運行職能。因此,必須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使之符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定位和要求,并促進公共管理隨現代經濟活動和新公共管理的興起而發展。
中國公共管理學科是以公共利益、公共價值為導向,研究如何運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組織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提升國家治理水平,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專門學科。
公共管理學屬于公共管理學科范疇,是綜合運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方法來研究公共管理組織、過程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一般認為,以倫納德·D.懷特(Leonard D.White,1926)的《公共行政學研究導論》和威廉·F.洛比(William F.Willoughby,1926)的《公共行政原理》兩部著作為建立的主要標志。公共管理學是以政府管理功能和公共管理活動為研究核心,目標是研究政府及其公共組織如何更加規范、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建立公共管理學科以來,公共管理學為教育界和學術界所廣泛關注、重視、研究與應用。
當前,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進一步擴展到非政府公共組織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和社會自主治理,強調通過競爭和公民選擇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提倡積極吸收私人部門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技術來改進公共部門的管理。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以及2019年《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審議通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此,我們編寫了《公共管理學》一書,旨在為滿足公共管理教學、研究與實踐之需。
本書所引用的公共管理法令和制度,截至2020年5月末,實際運用時以新規定為準。為使數據資料準確,書中非特殊說明或注明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官方網站公布的資料;各章后的分析題等資料,均為報刊所載或媒體報道。
本書由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劉萍、王曙光和劉西濤任主編,洪富艷、陳建梅和王煒任副主編,馬麗、張小鋒、魏傳立和哈爾濱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運營管理中心戰永潔參加編寫,由王曙光和劉萍教授進行總纂。研究生王熙炎、王盼和許安參加了部分章節的撰寫或校對、資料整理等工作。本書參考了諸多的著述等成果,并附錄于書后。本書的出版得到了經濟科學出版社和哈爾濱商業大學等有關領導及同仁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及資料所限,書中不足或錯誤之處敬請學界同仁惠教,更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王曙光,男,漢族,53歲,山東青島市人,中共黨員,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評為二級教授。黑龍江省政府第九屆勞動模范、黑龍江省政府和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等。現任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省級重點財政學專業、省級精品課程《財政學》負責人和省級公共管理學科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為中國稅收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和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全國高校財政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等。
第一章 公共管理導論
第一節 公共管理基本理論
第二節 公共管理學科規范
第三節 公共管理科學研究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職能
第一節 公共管理職能概述
第二節 公共管理職能目標
第三節 公共管理職能分析
第三章 公共管理環境
第一節 公共管理環境概述
第二節 公共管理國際環境
第三節 公共管理國內環境
第四章 公共管理主體
第一節 政府管理部門
第二節 非營利性組織
第三節 公共管理人員
第五章 公共管理權責
第一節 公共管理權力
第二節 公共管理責任
第三節 公共權責關系
第六章 公共財政管理
第一節 公共財政概述
第二節 公共財政體制
第三節 公共財政收支
第七章 公共管理過程
第一節 公共管理決策
第二節 公共管理執行
第三節 公共管理控制
第八章 公共管理方法
第一節 公共管理方法
第二節 公共管理技術
第三節 公共管理信息
第九章 公共管理工具
第一節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第二節 公共部門危機管理
第三節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
第十章 公共管理倫理
第一節 公共管理倫理概述
第二節 公共管理倫理價值
第三節 公共管理倫理規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