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學由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和國際金融三部分組成,研究開放條件下的生產、交換行為和價格、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本教材分三編,共13章。第一編為國際貿易理論,第二編為國際貿易政策,第三編為國際金融。
《國際經濟學》適合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國際經濟學研究開放條件下的生產、交換行為和價格、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由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和國際金融組成。國際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共同構成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
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學中的微觀部分,即開放條件下的微觀經濟學,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政策兩部分。國際貿易理論研究的內容包括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國際流動的原因、方向和結果,經濟增長和技術變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研究的內容包括貿易政策工具的效果、貿易保護的理由和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國際金融是國際經濟學中的宏觀經濟理論,主要研究開放條件下的宏觀問題,包括開放經濟中國民收入決定,國際收支平衡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變化與貨幣、資本市場上利率變動之間的關系,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開放經濟中的作用等。
基于以上分析,本教材共分三編13章。第一編為國際貿易理論,第二編為國際貿易政策,第三編為國際金融。
全書由李釩擬定編寫大綱,并由包括李釩在內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相關教師共同討論后分工編寫。全書由李釩、孫林霞擔任主編,袁丹、王益君擔任副主編。
本教材是作者在多年從事國際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基礎上,參閱大量國內外文獻編寫而戍的。其主要特點是內容豐富、結構合理、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簡明扼要,不僅具有理論研究的前瞻性,而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本教材適合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歡迎廣大師生在使用過程中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便再版時修正。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筆者的學生邊瑞雪、強會娉、梁軒、郭璟怡等參與了資料整理、文字錄入等基礎性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謝。
第一編 國際貿易理論
第1章 古典貿易理論
本章概要
學習目標
1.1 重商主義
1.2 絕對優勢理論
1.3 比較優勢理論
1.4 比較優勢理論的多個國家或多種產品貿易模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延伸閱讀
第2章 新古典貿易理論
本章概要
學習目標
2.1 新古典貿易理論標準貿易模型
2.2 提供曲線和貿易條件
2.3 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
2.4 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延伸閱讀
第3章 新古典貿易理論的擴展
本章概要
學習目標
3.1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
3.2 要素的跨國流動與國際貿易
3.3 特定要素模型
3.4 運輸成本與國際貿易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延伸閱讀
第4章 當代貿易理論
本章概要
學習目標
4.1 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4.2 要素稟賦、技術差距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4.3 產業內貿易理論
4.4 需求決定的貿易理論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延伸閱讀
第二編 國際貿易政策
第5章 貿易壁壘
本章的重難點
5.1 關稅壁壘及其影響
5.2 非關稅壁壘及其影響
延伸閱讀
第6章 貿易保護政策
本章的重難點
6.1 鼓勵出口措施
6.2 管制出口措施和進口鼓勵
6.3 貿易制裁
延伸閱讀
第7章 貿易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本章的重難點
7.1 貿易政策決定的基本框架
7.2 貿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經濟學模型
7.3 貿易談判的政治經濟學
7.4 發達國家農業保護的政治經濟學
延伸閱讀
第8章 經濟一體化與關稅同盟理論
本章的重難點
8.1 國際經濟一體化
8.2 關稅同盟理論
8.3 當代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發展
延伸閱讀
……
第三編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