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03年度國家*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劉東生院士光輝的奮斗歷程,無疑是我國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地學工作者一部內容豐富的生活教科書。本書運用口述實錄和客觀描述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從七個方面,記錄了劉東生傳奇式的人生經歷。集中體現了他嚴謹治學、平易近人、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
總序(路甬祥)
序(丁仲禮)
第一章 家世與早期成長
一、鐵路人之子 愛國小學生
二、親歷“皇姑屯事件” 深種民族恨
三、跨進南開門 景仰張伯苓
四、投入救國熱潮 刻苦鍛煉身體
五、“七七事變”起 滯留淪陷區
六、奔赴后方春城 求學西南聯大
七、一年級暑假歡度 二年級實習豐收
八、日寇飛賊肆虐 美國空軍援華
九、畢業前后多周折 深謝名醫王蘇宇
十、盟國空軍招待所 考古學家吳金鼎
第二章 中央地質調查所:天堂與搖籃
一、歸來歸來兮!獻身地質事業
二、時刻銘記汲清訓 終生難忘北碚情
三、湖南旅途和事佬 地調所內樂陶陶
四、三峽工程為先驅 喜見奇人薩凡奇
五、辛勤整理老標本 潛心鉆研古脊椎
六、旁聽中大生物系 愛國運動勇參與
七、初出茅廬顯身手 復活學會立新功
八、來去匆匆西北行 文中教誨多聆聽
九、向往光明志不移 抗遷護所迎解放
第三章 赤膽忠心報效人民
一、地調所接受改造 陳列館宣傳匯報
二、東北大地找礦產 膠東半島覓恐龍
三、工作方向大轉折 內蒙草原尋寶藏
第四章 黃土研究的彈指一揮間
一、三門峽狂想曲
二、兩位不同類型的導師
三、想象中的第四紀科學
四、找到了第四紀研究的方向
五、從農民的眼睛看黃土——黃土的分帶性
六、從工人的眼睛看黃土——黃土的濕陷性
七、籌建地質圖書館 總理關懷暖心田
八、完成第四紀學科建設的任務
九、出席第三屆全蘇第四紀科學討論會
十、李四光的親切教導與關懷
十一、出席第六屆INQUA會議
十二、中國黃土研究的五本書
十三、黃土研究的第一次沖擊波——黃土研究不限于水土保持
十四、黃土研究的第二次沖擊波——是下海還是上陸
十五、黃土研究的第三次沖擊波——是青藏高原還是黃土高原
第五章 京外十一年
一、黃土研究的第四次沖擊波——將黃土研究推向微觀
二、黃土研究的第五次沖擊波——環境和黃土研究的統一
三、新中國第一個訪美科學家代表團
四、登山科學考察在繼續
五、澳大利亞貴賓來訪
第六章 世界第四紀科學的巨匠
一、重返北京 籌備盛會
二、成功的盛會 小平的關懷
三、兼任科協書記 促進國際合作
四、從第一個研究室到“五足鼎立”
五、中澳合作同研討 第四紀學得雙贏
六、新時期的力作——《黃土與環境》
七、窗口與喉舌——《中國第四紀研究》
八、思念海外摯友 培養接班后代
九、走進INQUA
十、當選第13屆INQUA主席
第七章 探索未有窮期
一、領導科學探險 親近地球多極
二、石筍微層揭奧秘 瑪珥紋泥譜新章
三、開拓考古地質學 闡述智圈人類世
四、追昔撫今展宏圖 還知于民論黃土
五、兩次全面總結 四大輝煌成就
六、泰勒環境成就獎 中國黃土譜新章
七、國家最高科技獎 地學戰線首爭光
八、主編科技專家傳 客觀公正評學人
九、生命不息常奮進 黃土情節永記心
十、九旬再傳新捷報 洪堡獎章贈英雄
十一、光輝耀蒼穹 寰宇同懷念
附錄一 劉東生年譜
附錄二 劉東生主要著述目錄
附錄三 劉東生主要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后記
查看全部↓
《劉東生傳》:
三、跨進南開門 景仰張伯苓
1929年,劉東生從奉天省立第二小學畢業后,父親特地送他到皇姑屯一位私塾教師李彬清的學館去學了半年古文。這位李老師是新、舊學兼通的,不但教古典文學(經史子集、諸子百家),而且數學也教得很好。像劉東生這樣小學已畢業、有些基礎的學生,不需要從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及“四書”“五經”教起了。劉東生學的第一篇古文是《滕王閣序》,里面有不少人生哲理,如“老當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劉東生在李彬清門下學習了半年時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白天在李彬清的學館補習,晚上還要提著馬燈到離家不遠處去上兩個小時的英語課。
劉東生與同班畢業的同學也討論過就業問題,大家覺得學醫有前途。有一位姓馬的同學,其父親從日本留學回來,開了一家醫院。沈陽有日本人辦的南滿醫科大學,很有名,還有附屬的南滿中學,畢業后可升入南滿醫科大學,一些人為了學醫,就先考南滿中學。劉東生本來想學醫,繼承祖父、伯父的事業,但因為對日本侵略者極端厭惡,堅決不上日本學校。在升學問題上,劉東生的父親也有自己的想法。父親的一位同事金先生,是天津南開中學第一期畢業生,與后來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是同班同學。在金先生的大力宣傳和介紹下,父親決定讓劉東生去考南開中學。
1930年秋,劉東生順利考人南開中學。初到南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