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擁有超過30年心理咨詢經驗的知名心理治療師羅賓·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氣燈操縱的運作模式,從認清煤氣燈操縱的三個階段,到停止煤氣燈操縱的五種方法,以及你該如何決定哪些關系還有救、哪些需要盡早離開的判斷準則。只要提高警覺、保持坦誠、學會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終止這些“毒性關系”。你也會發現,你值得對自己更好一點!
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情商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和副院長,也是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學者。她是一名獲得執照的精神分析師,有30年的從業經驗,病人包括個人、夫婦及家庭。羅賓是RULER(耶魯大學情商中心創立的將情商引入學校和工作場所的方法)的共同開發者之一,也是家庭版的RULER的共同開發者之一,同時是中心各學院的首席培訓師。目前,羅賓也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任教。她出版了兩部著作:《煤氣燈效應》和《重生項目》(Project Rebirth)。
羅賓是伍德哈爾學院的創始成員之一。她在那里花了15年時間創立并推動培養女性領導的計劃。她曾擔任許多美國廣播節目的嘉賓,并到訪多個地方,進行有關情商和關系霸凌的講座。羅賓定期對全球各地的學校和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并在過去的5年中和臉書合作,開發出了一套幫助成人和兒童培養情商、解決網絡暴力的工具。目前,羅賓為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的斯米洛癌癥醫院提供咨詢服務。在2014年至2015年間,羅賓是耶魯大學公共之聲團隊的成員,她的文章曾在多個廣受歡迎的媒體平臺發表,包括《今日心理學》、《赫芬頓郵報》、時代網、《華盛頓郵報》、《國會山報》和《哈佛商業評論》。她還是情商研究協會、“危機熱線”和“由我開始”的顧問團成員。
羅賓居住在紐約。她很珍惜和兒子斯科特、女兒梅利莎的關系。他們也都在追尋著自己充滿激情的夢想。;.;資深媒體從業者,金話筒獎和中國新聞獎得主,《韋氏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審稿專家,擅長英語教學、交傳及同傳。
推薦序 Ⅲ
引言 概念時代已經到來 Ⅶ
第一章 什么是“煤氣燈操縱”? 001
第二章 煤氣燈探戈 039
第三章 第一階段:“你在說什么?” 063
第四章 第二階段:“也許你說得在理! 095
第五章 第三階段:“一切都是我的錯!” 147
第六章 關掉煤氣 183
第七章 我該走,還是該留? 229
第八章 讓你的生活遠離煤氣燈 255
附錄 A 了解你的情緒 277
附錄 B 想象你們的關系 285
附錄 C 照顧好你自己 293
參考文獻 299
致謝 309
釋!比缓笤摳墒裁锤墒裁。但是被操縱者會花上幾個小時進行痛苦的自我反省,急切地想知道對方的指責是否正確。
我在書的開篇寫道:
“煤氣燈效應”來自由兩人構成的一種關系:一方是煤氣燈操縱者,需要扮演凡事都正確的角色,以此保持自我和握有實權的感覺。另一方是被操縱者,她總讓煤氣燈操縱者來定義她的現實世界,把他過度理想化,總期許得到他的認可。哪怕有一丁點“我僅靠自己肯定不夠好”的想法,或者“需要對方的愛和肯定才能完整”的感覺,就容易遭遇煤氣燈操縱。煤氣燈操縱者會利用你的脆弱,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懷疑自己。
有時被操縱者面臨的懲罰不僅僅是指責。也許她和煤氣燈操縱者共同養育小孩,覺得自己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情感層面都沒有能力成為一名單親家長。又或者煤氣燈操縱者是雇主,被操縱者害怕一旦對老板提出質疑或申請離職,就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不良影響。再或者煤氣燈操縱者是親戚或老友,被操縱者害怕自己在家庭或社交圈 里遇到麻煩。煤氣燈操縱者甚至會用我稱為“情感末日”的方式來威脅被操縱者。比如,一連串的侮辱、自殺企圖、可怕的對抗,等等。這種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如此令人不安,以至于被操縱者幾乎愿意做任何事去避免它。
無論什么樣的懲罰,煤氣燈操縱取決于雙方的共同參與。煤氣燈操縱者固然要對他的行為負責,被操縱者也是有責任的。她的脆弱源自把對方理想化、總期許得到對方的認可,或者為了維持這段關系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需求。
這種雙方的共同參與其實是好消息,因為它意味著被操縱者親手握著監獄的鑰匙。一旦搞清楚了狀況,她完全有能力勇敢地、明確地拒絕煤氣燈操縱者對現實的瘋狂扭曲,主宰自己的世界。當她相信自己的看法時,就不再需要無謂的認可,無論是來自煤氣燈操縱者的還是任何其他人的。
當我們從個人層面考慮煤氣燈操縱——比如,戀愛、友誼、工作和家庭——的時候,我仍然相信這種構成。煤氣燈操縱的本質是“煤氣燈探戈”——這支舞必須兩個人才跳得起來。
發現煤氣燈效應
這本書的創作靈感來自我的病人、朋友和我自己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煤氣燈操縱現象。我反復觀察煤氣燈效應——這種有害的模式不但可以瓦解自信女人的自尊,而且它最終導致了我第一段婚姻的失敗。
我看到的那些被操縱者,無論是病人還是朋友,個個能干、強大、事業有成、頗具魅力。但不幸的是,她們都陷入了某種煤氣燈操縱關系——可能在家里,也可能在工作中,她們的自我認知被一點一點地蠶食,卻似乎沒有辦法抽身。
最淺程度的煤氣燈操縱會讓女性不安,質疑自己為何總是錯的一方,或者為何伴侶明明看起來是好人,但自己處在這段關系里就是開心不起來。最嚴重的煤氣燈操縱會導致抑郁癥,使曾經堅強、充滿活力的女性陷于極端的痛苦和自我憎恨之中。無論哪種情形,我都不斷在病人身上和自己的生活中見到,煤氣燈操縱引發的自我懷疑和自我麻痹的程度讓我驚訝不已。
我在通俗文學和專業文獻里沒有看到過對這種特殊的精神虐待模式的描述,所以我試圖尋找一種方式來定義它。在看了1944年首映的電影《煤氣燈下》后,我找到了靈感。這部電影由英格麗·褒曼、查爾斯·博耶和約瑟夫·科頓領銜主演。在影片里,博耶扮演的男主角逐漸讓褒曼扮演的女主角相信她自己正在失去理智。他給了她一枚胸針,看她把它放到手提袋里,然后偷偷地把它拿走,接著再向她索要這枚胸針,女主角怎么也找不著胸針了,但是她清楚地記得放進手提袋里了。于是男主角下定論說:“親愛的,你可真健忘。”一開始女主角會說:“我并不健忘!钡S著類似的情況頻繁出現,她不禁懷疑:也許他是對的,我真的健忘。最后,她已然無法相信自己的記憶和認知。
在影片里,男主角為了霸占女主角所繼承的遺產,刻意地引導她變瘋。他說服她絕不能相信自己的認知,一步步讓她變瘋。在現實生活中,煤氣燈操縱者很少會如此清楚自己的行為。操縱者和被操縱者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身陷致命的“煤氣燈探戈”。探戈繼續的前提是他對她扭曲的看法,以及她日益強大的“他肯定是對的”這種觀念。
我找不到任何一本專門探討這種特殊的情感虐待模式的書,或者說,至少我沒看到哪本書把一切都擺到臺面上進行透徹剖析,給受害者具體的建議,并幫助她們打破魔咒,重拾自尊。所以,我給這種現象起了名字,寫了這本書,并且收到的反饋令我十分驚訝。
一位又一位新的病人出現在我辦公室,紛紛表示我的書完全就是在描述她們的處境:“你怎么會知道我的遭遇?我還以為我是唯一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呢!”很多我以為過得很幸福的朋友也坦言,她們正在被操縱著,或曾經被操縱過——在工作中或在家里。同事感謝我給這種情感虐待取了名,方便他們在工作中跟病人進行探討。這種之前未命名的現象似乎遠比我猜想的更加普遍。
書籍出版后不久,我開始擔任臉書1的顧問。一起參加顧問工作的還有我的同事——耶魯大學情商中心的主任馬克·布拉克特。那時社交網絡剛起步,臉書的工作人員擔心它成為網絡霸凌的重災區,給脆弱的年輕人帶來傷害。馬克和我先后采訪了數十名青少年和成人,旨在建立一個上報和處理包括散播謠言、刻薄謾罵、跟蹤騷擾和直接威脅在內的各種霸凌行為的網絡程序。
臉書的顧問工作和我們平時在美國國內諸多學校進行的情商教育工作揭露了更多煤氣燈操縱帶來的惡劣影響。馬克和我一次次地聽到青少年被不止一個人,而是幾十個現實生活中的和臉書上的朋友煤氣燈操縱的案例。一位年輕女性見到自己的朋友(同為年輕女性)對某句侮辱性的話感到不快,就說那位朋友“太敏感”,接著有二三十人給“太敏感”的評論點贊,并加上進一步的批評。這樣一來,煤氣燈操縱的毀滅性效果會成倍增長。受害者不但受到煤氣燈操縱者的控制,還要面對“所有我認識的人,甚至幾十個陌生人都認為我‘太敏感’”這樣的想法。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臉書建立了“霸凌預防中心”,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上報精神虐待行為的渠道,也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供了一個展開對話的源頭。在整個創建過程中,我一次次地發現煤氣燈操縱是霸凌者最喜歡用的武器,這讓我頗為感慨。煤氣燈操縱最糟糕的部分在于,這種行為很難識別。你會感到自己漸漸地產生困惑,開始自我懷疑,可是為什么呢?是什么讓你質疑自己呢?為什么一個你認為對你好的人卻讓你感覺如此糟糕呢?
事實上,煤氣燈操縱是一種隱秘的霸凌行為,操縱者大多是伴侶、朋友或家人。他們一邊口口聲聲說愛你,一邊暗中搞破壞。你能感覺到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懊簹鉄舨倏v”給了這種行為一個具體的名字,使你可以看清你的男朋友、你的某位親戚,或者你所謂的最好的朋友究竟在對你做什么。正如馬克和我不斷地提醒我們的學生時說的那樣:“你必須先給它命名,然后才能把它制服!
新聞事件里的煤氣燈操縱
本書出版后的幾年間,我偶爾在一些文章里見過“煤氣燈操縱”這個詞。比如,在《周刊報道》雜志里,一篇關于《獵殺本·拉登》的影評把某些審問技巧稱為“煤氣燈操縱”。老練的審問者非常自信地提及一些根本沒發生過的事情,使囚犯懷疑自己的記憶力是否開始衰退。審問者很清楚,想要動搖一個人,幾乎沒有什么比迫使他質疑自己對真相的確認更有效的辦法了。煤氣燈操縱扭曲你心智的強大程度,比起身體虐待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博客開始把煤氣燈操縱和霸凌行為聯系起來,包括私人之間的交往和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戴維·亞馬達在他的博客“關注工作場所的種種”里寫道:“煤氣燈操縱算不算是一種工作場所里帶性別色彩的霸凌行為呢?”另外,不少婚介和心理自助主題的博客也都談論了識別和對抗煤氣燈操縱者的重要性。甚至連維基百科上都出現了“煤氣燈操縱”的詞條,我的書被列在了“延伸閱讀”的部分。
不過說實話,“煤氣燈操縱”這個概念直到 2016 年才徹底進入大眾意識。那年 3 月,著名諧星、HBO 電視網的主持人約翰·奧利弗聲稱唐納德·特朗普對他進行了煤氣燈操縱。乍一看,這件事很簡單:特朗普宣布拒絕了奧利弗的節目邀請。他在推特上寫道:“約翰·奧利弗讓他的同事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參加他那個極其無聊且收視率奇低的節目。我說‘謝謝,沒興趣!’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
此時,出現了轉折:奧利弗并沒有發出那個邀請。他根本沒興趣讓特朗普上他的節目,又為什么要發出邀請呢?
當奧利弗企圖澄清的時候,特朗普提高了賭注。在一個電臺采訪節目里,他堅持聲稱奧利弗向他發出了邀請,而且不是一次,是四五次之多。
到了這個時候,你可能以為奧利弗不過是聳聳肩,把特朗普發的推文用到節目的開場白里,然后和同事一笑了之。但事實上,奧利弗承認他開始動搖了。如果特朗普對被邀請上節目的事如此確信,也許自己真的邀請他了?
“這么自信的謊言,還真是讓人亂了方寸!眾W利弗后來在節目里說道,“我甚至反復核實,生怕哪位工作人員無意間錯發了邀請。當然,最后我發現沒有任何人向他發出過邀請。”
約翰·奧利弗是一名諧星、脫口秀主持人、左翼激進派的評論員,顯然沒有興趣獲得唐納德·特朗普的肯定。他不在乎特朗普怎么看他, 也不在乎他們未來的關系如何。無論從精神、家庭或財務層面來看,特朗普都無法對他進行控制。種種跡象表明,約翰·奧利弗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很清楚真相是什么。
但是,無論如何特朗普成功地讓奧利弗懷疑自己是否發出邀請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對此,《赫芬頓郵報》資深記者梅利莎·捷爾特森說道:“特朗普的言論如此信誓旦旦,以至于奧利弗不禁開始懷疑真相了,盡管他很清楚特朗普在撒謊。這就是煤氣燈操縱的強大力量。”
捷爾特森為了寫那篇報道還特地采訪了我。我也進行了確認:沒錯,無論是對奧利弗,還是對其他人,特朗普的行為都是教科書式的煤氣燈操縱。我告訴她:“當你拒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又或者企圖破壞質疑你行為的人的信譽時,你就是在進行煤氣燈操縱。”
于是,“煤氣燈操縱”這個術語突然變得無處不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Vogue 雜志(青少年版)、沙龍網站,還有許多網絡文章、社交網站帖、博客文章,等等。一夜之間,似乎所有人都在討論“煤氣燈操縱”。
《煤氣燈效應》再版
當出版商跟我說他們想再版《煤氣燈效應》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契機,以此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十年前完成的作品。根據我這些年當心理治療師積累的經驗,加上給臉書當顧問、在耶魯大學情商中心工作的經歷,我會如何看待書里的內容?
我把書重讀了一遍,在此很高興地向大家匯報:書中內容完全沒有過時,我覺得不需要進行任何修改。比十年前更讓我感慨的是,一個人越自信——或者確切地說,一個人越自戀——他就越樂意認定自己眼中的現實,無論有多少人對他所堅持的事實提出質疑。這種自戀正是對認真聽取他人意見或在意他人看法的一種防御。當別人持不同意見時,自戀的人很可能會發怒,而很多煤氣燈操縱者也是如此。這種憤怒并不是因為他們懷疑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忍受不能百分之百掌控他人的感覺。換句話說,你不可能對一名煤氣燈操縱者進行煤氣燈操縱,或者至少就投入程度而言,很難對一名煤氣燈操縱者進行煤氣燈操縱。
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就會更困難。我們會問自己是否確信親耳聽到或親眼看到的事。我們的謙卑和自我意識會讓我們顯得比較脆弱,而自戀的人沒有這樣的困擾。此外,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他人的認知有時比我們自己的更準確。當我們經常聽一個人說“黑即是白”或者“上即是下”的時候,確實很難做到不懷疑自己,是不是別人知道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在《煤氣燈效應》里,我提供了一個如今看來依然可靠的補救方法:我稱之為“向你的‘空中乘務員’尋求意見”。在飛機上,你可以從空中乘務員的行為判斷出剛才的顛簸只是暫時性的不穩定氣流,還是嚴重空難的開始。同理,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空中乘務員”可以幫你看清你的男朋友只是經歷了糟糕的一天,還是在延續慣有的精神虐待。
當你開始懷疑自己對現實的認知時,你的“空中乘務員”——朋友、家人,甚至心理治療師,可以幫你做出精準的評估。
同理,在面對政治或社交性的煤氣燈操縱時,所有人可以互為彼此的“空中乘務員”。我們需要共同發掘可以信賴的信息來源、可靠的分析,以及事實。沒有誰能獨自完成這件事——我們既需要業界的專家,也需要朋友、鄰居、家人和同事,他們的看法同樣重要。煤氣燈操縱會讓人不知所措,影響深遠。也許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堅定立場。
與此同時,如果你或某個你認識的人正掙扎在煤氣燈操縱式的關系中,這本書會幫助你理解和反思,并最終破繭而出。這可能意味著從內部徹底改變這段關系,也可能意味著徹底結束這段關系。回首整個職業生涯,我的目標一直是幫助別人過上有同理心的、高效的、有創造力的、充實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處在一段煤氣燈操縱式的關系中,不停地猜疑自己的反應,永遠在為自己的“過失”道歉,那么我的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正如我十年前寫的那樣:
……你的身體內部隱藏著一個擁有巨大能量的源泉,可以讓你擺脫煤氣燈效應。首先,你要意識到自己在煤氣燈操縱里扮演的角色,看清楚你的行為、渴望和幻想是如何引導你把煤氣燈操縱者過度理想化,并時刻尋求他的認可的。
然后,你的自我認知之旅開始了!睹簹鉄粜窌o你提供幫助,陪伴你走過每一步。踏上這樣一段旅程需要很大的勇氣,而你們已經做好學習的準備。期待你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