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鄉村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礎。在急劇的城市化、現代化面前,鄉村快速消失和改變性質,鄉村治理成為目前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從如何處理好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的“三農問題”,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呈現出鄉村的重要性,涉及產業、居住地、社群以及社會變遷等諸多問題。
現實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需要歷史性地認識,了解歷史上的鄉村不失為一種途徑,這是鄉村歷史研究的現實意義。當然,研究鄉村史更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鄉村史本身是歷史的一部分。
我們選擇了鄉村史側重社會與生活的學術論文,編為讀本,以滿足在校師生、相關研究人員與社會人士的需求。選文兼顧了三方面的考慮:一是較為宏觀闡述學術研究與觀點的作品,二是不同時段的論文,三是海內外的名家名作。這些著名學者學思深邃、研究精深,為我們呈現出中國傳統社會鄉村的多種面貌。
馮爾康先生《中國古代農民的構成及其變化》一文,基于對中國古代社會生產關系與所有制的理解,高屋建瓴地探討了多層次的農民的構成及其變化,對于農民的職業、階級、等級的身份屬性,有獨到的認識。
日本學者的論文收了三篇。堀敏一先生畢業于東京大學,他曾參與日本唐代史研究會創立,是歷史學研究會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村”》一文,從社會結構與發展視角探討中國中古時代聚落變遷,認為魏晉南北朝出現了被稱為“村”的新的集落組織,產生于都市之外的田野。然而魏晉南北朝的國家并不是在這種“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必須另外設立具有編戶齊民性質的行政村,以恢復中央集權,這才是當時地方支配的主流。這一研究有助于我們認識中國中古時代的鄉村,了解日本對于中國歷史分期討論的理論實踐,還可以體會日本中古史學者的學術特色。
同樣是畢業于東京大學的周藤吉之先生,是日本宋史研究的先驅,他所著《宋代鄉村制的變遷過程》則提供了對于宋代鄉村制度的看法。他大致以時間為序,論述了五大問題:即宋初鄉村制的變化,北宋中期以后耆戶長、壯丁的免役、差役兩法和保甲法之關系,北宋中期以后至南宋的鄉書手制,南宋的保正長、耆戶長之法,南宋的都保制和官戶的土地所有,詳細考證、辨析各種制度的內容與因革,新見迭出。最后,文章揭示出宋代在中國鄉村制發展史上的大變化:“在宋初,經歷唐末以后的戰亂,中國內地的鄉村發生了變化,因此,于鄉里之外設管,置耆長、戶長,似將原來的鄉村進行了再編,耆長由豪族、官戶擔任,所以其權力較強,管之下形成了耆制。然而,北宋中期行保甲法,北宋末保甲法代替役法而穩定下來,保正、大保長便行耆、戶長之事,管、耆皆被分為都保。特別是由于保正行耆長之事,都制才得以成立,北方還殘存管制,而到南宋,鄉、里和耆之下一般皆行都制了。”精良的考證與以小見大的學風,堪稱日本學術的典范。
兩篇導讀揭示出相關學術爭論的情況,對于讀者開闊視野與加深理解有所裨益。
與前兩篇論文不同,濱島敦俊先生是日本明清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領域標志性人物,他的《農村社會——研究筆記》總結了自身江南農村社會研究的歷程。論文導讀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明清社會經濟史學的發展與濱島敦俊的學術之路,概述了濱島開發史視角下的明清江南社會經濟研究,探討了濱島對明清江南農村社會研究的影響與反思,對于我們全面認識日本學者的研究思路與學術成果十分有益。
旅美中國學者蕭公權先生的英文著作《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具有社會科學與中西比較的視野,學術影響巨大。其中的《宗族與鄉村控制》部分稱得上是最早全面、系統探討清代宗族的著作,呈現出了清代國家與社會關系中的鄉村宗族問題。美國學者施堅雅先生的《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馳名中外,有關介紹為數不少,羅艷春教授獨辟蹊徑,以地圖視角,重返施堅雅中國研究的學術起點,重新梳理了其學術理路與學術史,頗有新意。
撰寫導讀的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們因有南開求學的經歷而與我相識,并多參與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的學術活動,學術過從較為密切。同事夏炎教授是中古社會史專家,著有《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唐代州級官府與地域社會》等專著,先后在日本愛知大學、早稻田大學訪學,對于日本的學術有較深入的理解。廈門大學歷史系刁培俊教授師從宋史學家漆俠先生研究宋代鄉村賦役制度,發表多篇相關論文,由他導讀周藤吉之先生研究宋代鄉村制度的論文是很合適的。蘇州科技大學許哲娜、同事張傳勇均治社會史有年,各有專門研究。哲娜長于社會文化理論分析,傳勇研究城隍廟與江南葬俗,對于濱島敦俊先生的學術研究較為了解,二人合作,亦有特色。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羅艷春研究區域社會史與歷史人類學,導讀施堅雅先生的論文,自有心得。對于上述五位學者的合作,在此表示誠摯謝意!我將對于恩師馮爾康教授宏文的理解與學習蕭公權先生巨著的體會貢獻給讀者,也可看作是對自己學術工作的檢視。
堀敏一先生、周藤吉之先生的兩篇名作是首次譯成中文,衷心感謝程郁教授、齊會君先生百忙之中提供譯作!尤其要感謝虞云國教授幫助我們邀請到程郁教授合作!
最后,衷心感謝本書所選論文原作者慨然允諾授權出版,衷心感謝撰寫導讀各位學者的精心之作!
常建華
2019年6月于津門
目 錄
中國古代農民的構成及其變化 / 馮爾康
《中國古代農民的構成及其變化》導讀 / 常建華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村” / [日]堀敏一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村”》導讀 / 夏炎
宋代鄉村制的變遷過程 / [日]周藤吉之
追求精細幽微的史學典范之作
——周藤吉之《宋代鄉村制的變遷過程》導讀 / 刁培俊
農村社會——研究筆記 / [日]濱島敦俊
《農村社會》導讀 / 許哲娜 張傳勇
宗族與鄉村控制 / 蕭公權
《宗族與鄉村控制》導讀 / 常建華
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第一部分) / [美]施堅雅
《中國農村的市場與社會結構》(第一部分)導讀 / 羅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