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農村貧困狀態呈現出新的特征,貧困群體分化問題凸顯,同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非農就業結構與市場需求也已發生根本性轉變。那么,在特殊的經濟背景下,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是否能夠有效緩解農戶的貧困程度?其對農戶收入貧困與多維貧困的影響存在何種差異?若其具有正向效應,不同的農村勞動力流動模式的減貧效應是否存在差異?同時,影響貧困地區勞動力流動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 圍繞著這一系列問題,本研究遵循“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政策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系統分析等方法深刻揭示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減貧的作用機制及其功能發揮的基礎性條件,由此形成理論分析框架。其次,基于我國連片特困地區微觀農戶調查數據,運用計量工具,從收入貧困與多維貧困的雙重視角實證檢驗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減貧的實際效應,并考察了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異質性行為對農戶貧困的影響。最后,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脫貧攻堅的戰略目標為準則,構建具有可持續性、操作性強的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減貧的政策體系,從而切實提升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減貧功能。
韓佳麗,女,漢族,重慶銅梁人,管理學博士、法學博士后在站,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農村貧困、農村勞動力流動以及區域經濟等領域的研究。在《經濟科學》《中國軟科學》《中國行政管理》《農業經濟問題》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十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