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體育思想史研究》以西方體育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社會——歷史——文化分析的視角,關注20世紀西方體育思想的發展與變化,以不同時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深化和研究拓展為主線,梳理一百多年來人類體育運動實踐的深化拓展,體育運動與社會權力關系、民族身份認同、社會治理以及意識形態構建之間的復雜關聯,在社會宏觀的政治、經濟、文化語境中體現出體育思想的遷延歷程與發展態勢。
我們不能不讀前輩思想家的著作,不能不吸納巨人的氣息。如果我們對社會學的遺產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恐怕很難有大的作為。我們的視野和思想深度必然受到限制;我們會犯本可以避免的或低級的錯誤;我們會忽視最吸引社會研究者注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可能是社會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問題;我們自以為是的新觀點也許早已為前人所提出。
我們沉浸其中,是“順從世界本來的樣子,并且歡欣、慶!保是“初心不忘,三省吾身,體悟思想的純潔和語言的魅力”?后者當是吾輩之選。
2001年我有幸成為華中師范大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體育文化方向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師從郭敏教授開始修身治學。2004年開始在天津體育學院工作,在從事行政和教學工作的同時,始終堅持著對體育文化研究的熱情,也深切體會到,體育文化研究必須拓展理論視野、了解國外動態。結合社會一歷史分析對體育思想進行梳理和歸納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今年再次回到母校攻讀博士學位,我一直無法擺脫一個疑問——體育文化研究到底如何歸屬?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進行學科史的梳理與分析,一般來說,一門學科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研究的“前科學”時期、學科制度化建構與“常規科學”時期、“常規科學”的持續建構與“科學革命”時期。研究范式的確立,是一門學科發展成熟的標志,是其經由“前科學”時期到“常規科學”時期的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很明顯,目前,世界范圍內的體育文化研究還處于“前科學”時期,因此沒有必要糾結于學科體系與概念范疇,關注新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倡導新的研究議題,促進學術重心的轉移,為學科制度化建構沉淀豐厚的研究基質,當是我輩學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導論 體育是我們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體育思想研究:一種文化的視角
體育思想研究:架構與方法
20世紀體育思想:社會歷史情境
文化多元主義和全球化的拓展
民族主義思想的勃興
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
新技術革命的全面滲透
第一章 現代化轉型初期體育邊界的拓展
第一節 休閑活動普及與游戲理論的發展
當體育成為表演時
赫伊津哈的游戲理論
第二節 對身體的發現與認識:“改革”與“進步”
體操改革思想
進步體育思想
“新體育”思想
第三節 挑戰性別邊界
女性體育思想的先聲
家國情懷下的性別圖景
第四節 人文情懷遇上政治向度:歷史的必然
英國體育教育之父威廉·彭尼·布魯克斯
顧拜旦的奧林匹克思想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艱難復興
第五節 西風東漸中現代體育傳播與民族認同
第二章 現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體育運動與大眾文化
第一節 戰爭年代的體育英雄主義
體育英雄的象征意義
芬蘭飛人魯米
歐洲:大戰之后的療愈
美國:守規則才是真英雄
第二節 體育賽事:不僅是霸權與意識形態競爭
大蕭條時期
鮑比·瓊斯的大滿貫時刻
法西斯陰云下的體育賽事
冷戰時代體育的繁榮
第三節 體育運動的職業化與商業化浪潮
體育商業化進程加速
體育賽事的商業軸心
體育運動職業化
體育的全面商業化
第四節 體育與大眾傳媒的商業化合流
大眾傳媒進軍體育
體育與電影
第五節 性別、種族與體育
女性與體育活動
體育女性主義理論
女性體育:實踐上的巨大進步
種族與體育
第三章 體育一社會一媒介視野中的后現代批判思想
第一節 運動休閑與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對休閑研究的理論貢獻
自我認知和生活方式
運動與休閑形式的全球化
第二節 身體與資本
體育中的文化區隔
體育也是資本
第三節 權力話語與體育
紀律、馴服和體育運動
體育與話語的規范化
體育、身份與治理
第四節 體育、身份與關系
體育中的社會群體
體育運動中的身份建構
體育運動中的關系問題
第四章 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中的多元體育思潮
第一節 體育、文化與傳播
體育與流行文化
體育與媒介體育
體育與文化身份建構
媒介一體育一市場
第二節 全球化思潮與體育大事件
體育大事件
體育大事件的關系命題
體育的擴散和分層組合
“奧運遺產”的研究
體育大事件和公民社會的反思
第三節 體育媒介文化與消費主義
體育偶像與消費文化.
體育一文化一傳播:媒介化的體育
結論:體育思想研究的文化轉向
文化轉向:為什么是體育?一個建構性的話題
文化轉向在體育傳播研究中的表征
文化轉向對體育傳播未來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外文文獻
中文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