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收錄的文字“一類與史學有關,一類則與史學無關”。前者主要是幾篇書評,由小及大,由近至遠,既不失史家的深刻,又兼顧讀者的趣味。后者屬于作者的業余愛好,有回憶性的寫實之作,也有純屬虛構的“文學”小品。
在題無剩義處追索 村民的歷史 回憶周一良師 父親的書 在地鐵看雜志 戰爭與肺炎
胡寶國,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主要著作有《漢唐間史學的發展》、《經史之學與文史之學》等。
自序
讀《東晉門閥政治》
在題無剩義處追索
讀唐長孺先生論著的點滴體會
周一良先生與魏晉南北朝史學史研究
通者的氣象
讀《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
村民的歷史
關于“漢唐間的史學”
《史記》的命運與史學的變化
六朝地志
關于南朝化問題
讀《方言》,說歷史
讀三種《觀世音應驗記》
懷念周一良師
父親的書
話說長江學者
鑒定文章
……
讀唐長孺先生論著的點滴體會
唐長孺先生去世后,周一良、田余慶二位先生曾合寫一挽聯悼念他。上聯是:“論魏晉隋唐義寧而后我公當仁稱祭酒”,下聯是:“想音容笑貌珞珈在遠吾儕技淚痛傷神。”上聯的意思是說,治魏晉隋唐史,陳寅恪先生之后當首推唐長孺先生。周、田兩位先生與唐先生一樣,也都是治魏晉南北朝史的第一流學者。他們對唐長孺先生學術地位的評價既符合事實,也體現出了真正學者的胸懷。此聯精彩,所以廣為流傳。
唐長孺先生的主要論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唐書兵志箋正》、《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山居存稿》等。
唐先生的史學研究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各種制度、民族問題、學術、中西交通等,各個方面幾乎均有重要論述。而單就魏晉南北朝史而論,他的貢獻應該說是在陳寅恪先生之上的。
兩年多前,我的研究生初入學時,我曾要求他第一學期重點讀唐先生的論著。他問我:“唐先生的哪篇文章最好?”我沒有回答,一來“哪篇最好”,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好說;二來我是怕他偷懶,怕他只去讀我稱贊過的文章。我們知道,優中選優是很困難的。如果一定要我選擇的話,我最喜歡的唐先生的文章或許有如下幾篇:一、《晉書趙至傳中所見的曹魏士家制度》。二、《清談與清議》。三、《讀(抱樸子)推論南北學風的異同》。四、《南朝寒人的興起》。五、《范長生與巴氐據蜀的關系》。六、《東漢末期的大姓名士》。需要說明的是,我并不認為這幾篇文章就一定是他所有文章中最重要的,只是覺得這幾篇文章比較能反映出唐先生的敏銳與機智。趙至這個人物在西晉歷史上一點也不重要,一般人看到他的傳是不會太留意的。但唐先生讀書非常仔細,《趙至傳》中的各種異常之事,他都注意到了,并且給予了合理的、可靠的解釋。唐先生這篇短文大概也就三千多字,但文中所展現出的作者目光的銳利確實令人嘆服。《范長生與巴氐據蜀的關系》一文也有類似的特點。范長生對于巴氐李氏的建國起了不小的作用。文中說:“李雄對于范長生的尊敬是為了他挽救了自己的危機,本不足怪。但是范長生何故要支持李氏?他是涪陵人,為什么住在成都附近之青城山,并擁有部曲?為什么他與徐轝的歸附便能影響成敗局勢?即使為了感恩而給予特殊尊禮,又何至要讓長生為君?徐轝的地位相同,為什么沒有像范長生那樣獲得尊重?”在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地方,他一連提出了這么多問題,并最終從民族、宗教諸方面給予了合理的解釋。《清談與清議》一文篇幅不大,作者從這兩個詞在東漢魏晉南北朝各個不同時期的不同用法人手,一直分析到了玄學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