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29篇涉及中國古代史及考古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主要分為古代幣制研究、東漢末年政治史、兩漢人物考論以及食物考古等四部分,尤以最后一部分的對于現如今的日常所見的食物,諸如燒餅、饅頭、湯圓、餛飩等進行深入淺出地追根溯源,頗為有趣而引人入勝。
本書結構嚴謹、立論審慎,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準,以綜合的視角全面系統地考察了造船業對宋代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所探討的造船業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對深入認識中國古代手工業技術和行業對社會運行和文明進程的影響等問題的研究具有較重要的借鑒意義。故特為推薦。
曾維華,1951年生于上海。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任校科研處、社科處處長等職,曾兼任全國地方所屬本科師范院校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發表各類文章150多篇,其中部分集為《中國古史與文物考論》出版。著有《華夏五千年�6�1先秦秦漢》,主編《秦漢器物文化拾英》、《中國古代通史�6�1圖表》等。參與《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通史詞典》、《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宋代文化史大辭典》、《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元明貨幣)》、《中國古代軍事三百題》、《從蒙昧走向文明》、《古文觀止譯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大全》等近30種書籍的編撰。
第一編 貨幣史論
3/“秦權錢”質疑——兼論秦代貨幣管理制度
18/論劉邦的貨幣改革
34/漢武帝錢幣改革系年考
52/略論漢武帝時期的貨幣改革——兼談漢文帝時期的“四銖半兩”錢
70/秦漢錢幣的造型藝術與價值——半兩錢、五銖錢、王莽錢
79/西漢“五銖錢”鑄造額考
86/唐“開元通寶”錢“仰月紋”述考
94/元、明貨幣大事編年
第二編 秦漢史論
157/居延漢簡“左部司馬”考
172/東漢“鴻都門學”設置原由探析
185/略論東漢末地方割據形成的原因199/論曹操對豪族的基本策略:以爭取為主
213/論荀彧與曹操集團的關系
224/晁錯上《貴粟疏》時間考
231/關于賈誼的生卒年
237/西漢名臣汲黯卒年考
243/西漢時期匈奴軍臣單于立年考
250/司馬遷生年新證
256/《史記》、《漢書》“七”、“十”互誤考四則
264/三國“軍祭酒”、“軍謀祭酒”避司馬師之諱獻疑
第三編 名物考論
277/漢代的胡冠與鹖冠考
289/漢代兵器——鉤鑲
297/我國古代食品“牢丸”考
306/胡餅、麻餅與燒餅考
314/饅頭、包子與蒸餅考
325/餃子與餛飩源流考辨
335/月餅與中秋節源流考辨
348/湯圓與元宵節源流考辨
363/漢字本義考辨兩則
368/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