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佛法,應該回歸人性和自然,然后從自性出發去體驗、觀照。這種新時代的佛法不僅包含儒、釋、道,還有西方的新時代精神,融合而成的一種覺醒和修行系統,目的是幫助紅塵中的人們,可以安住在自己當下的因緣和環境里,不論你是扮演什么角色,或從事什么職業,都可以運用佛陀開悟的心法,超越環境,超越無常和自身不合時代的大腦程序,讓自己活得安心自在,同時運用智慧讓靈性可以進化、升級。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都以為佛法在寺廟里,在像枯木般的打坐中,在想破頭也看不懂的艱澀經文中,在千篇一律的膜拜儀式里,甚至要躲到深山里又饑又渴地苦行,認為這才是學佛修行。
佛陀早就說過了,佛法在世間,就在你的家里,在你的辦公室里,在街道或公交車上,在百貨公司,在電影院、KTV、美食餐廳里,在你執迷的GUCCI包包上面,在你最愛的ARMANI西裝或BMw名車里……佛法,就在你活著的每一個當下里。
很多學佛的朋友告訴我,學佛就要看完三藏十二部經,就要背熟很多佛學的專有名訶,要像佛陀那樣托缽行乞,要像佛陀那樣舍棄家人、財產,連表情也要像佛陀那樣安詳地微笑。
突然間,我似乎看到,西方凈土里,有數不盡的佛在那里托缽,每個人的臉都像是戴著佛陀的面具,面帶微笑,雙眼半合,活像涅架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似的,大家都一模一樣,誰也分不清誰是誰。
老實說,如果西方凈土真是這樣,我寧可淹死在紅塵苦海里。
走自己的路吧!
佛法的本意是超凡智慧,但真正的智慧,是來自于個人內在體悟的。
悟這個東西是屬于自性的,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的悟都是獨一無二的。(悟這個字不就是由吾心組成的嗎?由五種感官一一眼、耳、鼻、舌、身體驗接受到的各種滋味,通通人心,才會有所悟。你的五感不同于我的五感,甚至天差地別,悟這個東西,怎么可能用文字或語言來傳承呢?)
同樣的道理,智慧也無法像在超市里大量流通的罐頭,雖然通過說法和文字,可以讓人有所啟發或醒覺,但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每個人吸收了外界種種因緣,在內心消化吸收后才會出現的。
人生是苦,這是佛陀的體悟,如果你沒有自己去人生的苦海里痛苦一番,你永遠不知道苦是什么滋味。佛陀的苦是佛陀的,永遠不可能是你的。
同樣的,佛陀的覺悟和快樂,也是屬于佛陀自己的,如果你不自己去體驗、觀照,你永遠不知道佛陀的悟和快樂是怎么一回事,頂多是多念幾次經,根據佛經的描述,自己用頭腦想象罷了。
很不幸的,我們都誤解了佛陀的本意,我們都為了急著想離苦而喪失自我,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修行是“個體化”的體驗和觀照,就急著把“自性”丟掉,把家人、親人否定掉,甚至還搞不懂什么是我執和空,就像丟掉垃圾一樣,逼著頭腦把我執刪除。這就好像你逼一臺計算機要它自己消除所有程序和作業系統,這臺計算機遇到這樣矛盾且沖突的指令,必然程序錯亂,接著當機死機。
大家清醒了嗎?很多人學佛學到得憂郁癥或走火人魔,都是這樣來的。
這本書,不是給已經開悟得道的高僧大德看的;這本書,也不是給已經體驗過人生,經過嚴格且專業訓練的修行者看的;這本書,是給那些還活在娑婆紅塵里,還要為一日三餐、為房貸、為孩子學費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惱的凡人看的。或許,我所說的不是最完美的,也不見得適用所有人,但這些卻是我自己親身體悟的;相對的,有很多人說的法很漂亮、很完美,境界很高,卻不見得是他們自己體悟的東西。
這里我只是把我想說的說給大家參考,并不是要顛覆傳統佛教或某些大師。畢竟,佛法是無所不容、是柔軟且有大慈悲心的,而且法無定法,應隨個人因緣不同而現,大家就不必要在文義或意識形態的蝸牛角上爭什么了。 修行是你個人的功課,關佛什么事? 原始佛教沒有像現在的佛教,有那么繁復和形式化的規定,反而更注重個人的體悟和覺醒,更注重內在的心法,反而不重形式的規范。
因為,個人的覺悟,必定來自個人獨有的因緣和際遇,那是人人不同,無法復制的。為了覺悟,你可以選擇出家或到深山苦修,但那只是眾多選擇之一,不是必然的過程。真正覺醒的人,只要懂得往內在去觀照、修行,他在什么地方,擁有什么身份,穿夜市的便宜貨或是穿ARMANI的名牌西裝,手拿紅白塑料袋或是GUCCI包,都不妨礙他或她的修行和體悟,只要懂得保持覺知,懂得不執著于這些因緣聚合的東西,萬事萬物都不會成為修行上的呈礙。
然而,很多學佛的人都跳不出佛陀的劇本,總認為學佛修行就是要去模仿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生活方式和觀點,才能像佛陀那樣到達涅架的境界,這種執著,說穿了也是一種妄見。畢竟,佛陀的時空因緣已和現在不同,如果學佛的人太執著佛的劇本,也等于違反了佛法的本質,不僅矛盾,也讓人感到可悲,體悟修行是你個人的功課,關佛什么事呢?
如果大家能跳脫狹隘的修行概念,就會發現,真正的覺醒者和修行者,是隱藏在各行各業中的,很多人不識字,但能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實相和無常,反而比很多出家眾更懂得人性,更懂得什么才是“解脫”。這些人可能是家產百億的企業家,可能是煮面的師傅,可能是掃地掃了幾十年的清潔工,可能是市場賣菜的小販,也可能是風月場所送往迎來的媽媽桑。
關于這系列以佛陀名號為引子的書,本來我只想寫三本成為三部曲就停筆,但有太多讀者問了很多讓我憂心的問題,雖然我已經盡量把佛法用現代白話、盡可能用大家聽得懂的語法和例子來說,然而,還是有太多讀者不了解佛法的本來意涵是什么,因此,我只好繼續往下寫。
然而,我想,我該說的也應該全部說完了。所謂佛度有緣人,如果讀者還有誤解或不解之處,也請讀者自己再把這幾本書多看幾遍,且用心去看,因為,這本書將是佛陀系列的最后一本,日后這系列的書我不會再寫了,但讀者仍有問題,還是可以寫電郵給我,我能回答的,一定盡量回答。
我寫這幾本書,不求名也不為利,只誠摯希望這些書可以當鬧鐘或小石頭,讓有些人因此覺醒,發現自己仍在夢中,如此,我發愿的使命就可說是完成了。
如果有讀者看得懂我的書,也因此有所啟示或覺醒,希望大家一起推廣“自力覺醒”這個理念,不分宗教、種族、國籍或身份,人人可用,人人都可覺醒,因為,佛說的眾生皆有佛性,是真實不虛的真理,如果你也看見這個真理,就先從自己開始,去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吧!
吳九箴,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其作品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屢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其文章及“吳九箴語錄”被中國網友在博客、論壇中廣為轉載。因為最怕習性和業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還要九箴吾心。從不認為物質只是物質,相信“萬物有靈”,深感人生是苦,卻發現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飴。最喜歡與釋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爾也和科學家及禪師談論《金剛經》。曾任記者及專欄作者,目前致力推廣“自力覺醒”運動,以及“人本自然”式的以人性和自然為本的修行。著有:《拋開妄想,告別任性》、《讓寂寞來,讓寂寞走》、《自在的幸!硎苌罱o你的每一張牌》等。
作者的話
佛陀系列的書,這是最后一本了1
自序
悉達多是獨一無二的佛,你也是9
第一篇 關于佛法,法師和高僧不會告訴你的事
做自己,不要成為量產的“佛”3
佛經參考就好,不要太執著9
佛是喜樂的,不是壓抑、痛苦的14
其實,佛陀從來沒有度化任何人20
永遠離不開維修廠的車子26
燒佛禪師和拜佛像的人35
佛的慈悲,來自于紅塵間的愛43
“無我”不是要你否定自我50
惡魔和佛陀,都在追求同一種快感59
不要禁絕欲望,而是超越它們67
第二篇 “覺知”才是學佛開悟的起點
四十歲,我才學會怎么走路77
你的“無明”決定你的命運87
佛陀也有內心的黑暗面95
把標簽貼在河里的傻子105
你的癮是假的,焦慮才是真的114
風塵女郎也是我們的老師126
覺醒需要比自殺更大的勇氣137
觀照,是讓你看透幻象的X光147
第三篇 遇見穿ARMAN工的“娑婆覺者”
后記
附錄
我們的大腦是妄魔產生器,當我們嘗到了美好的東西,獲得了快感,大腦就會制造一連串的妄想,驅使我們一再追求相同甚至更大的快感;當我們一直被這個驅力逼迫著去陷入更大的快感,我們就像吸毒上了癮,這個驅力也會變成魔,完全控制了我們,要我們不惜生命地去按它的意志行動,來供應它永遠填不滿的需求。如果我們不聽話或表現不好,就會受到它生不如死的虐待、懲罰。
我說的這個妄魔,每個人都受過它的折磨,佛陀也不例外。
例如,人們都渴求長生不老或青春永駐,這是個妄想;然而,當我們的身體慢慢老去,無法滿足妄魔的要求時,內在的焦慮和不安,就如排山倒海似的淹沒我們的意識。悉達多第一次在皇宮外看見老人和死人時,就是這種焦慮恐懼,讓他一瞬間就跌人妄魔的地獄里,生不如死。所以,悉達多想要找出能夠從地獄逃出來的解脫辦法。愛情,是人世間讓大腦最有快感及最容易上癮的東西之一,我也曾熱戀過,失戀過,我也嘗過愛情來時,激化整個大腦釋放腦內啡的強烈快感;相對的,當愛情逝去,我也被大腦缺少大量嗎啡而產生的痛苦折磨過。然而,不管這種折磨多么痛苦,我們為了追求更大的快感,必然會再耗費更多精力及時間,花在愛情上面,然后再接受腦內妄魔更無情的折磨。
當我們沒有覺知,就是一直在玩這個受大腦驅使的輪回游戲,雖苦但也無奈,因為我們沒有能力跳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