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心理老師(咨詢師)寫給家長的書。通過社會熱點話題、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共性的心理問題及困擾,進行具體的案例呈現,然后再進行剖析,并且提供一些相應的策略,如何更好協助孩子成長。案例涉及“校園欺凌”“手機控”“青春期情緒”等問題。
本書一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為如何建構親子間的關系,如何和自我建構關系,如何和他人建構關系三個部分。那每一個部分有11個專題,每個專題都有三個故事。一共99個小故事。
其中每一個小故事分為:案例、分析、支招三個部分。
案例就是心理老師看見的、聽見的、接待的,一個個具體的故事。
分析就是就是根據上述的案例做一些心理理論上的剖析。
支招就是,在具體的分析會給家長和讀者一些具體的方法的指導。
本書借以小故事開頭,可讀性較強,是一本心理普及性讀物,鑒于全國上下對心理、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將家庭心理氛圍營造、家庭成員關系鏈接做無痕的陳述。
溫暖的呵護
首先要祝賀蔡老師又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小夢想,其次也想要表達在此寫序的榮幸與感激。和蔡老師也就是我的媽媽相識已有二十年了,想用“相識”來表述,是因為媽媽更像朋友,比起血脈間的命中注定,用朋友般的相識相知,更能體現我對與媽媽這一份關系的珍惜與重視,一直覺得能夠和媽媽成為母女,成為朋友是一件幸運的事,一直感激不.已。
我成長的二十年,也是媽媽成長的二十年,在我的認知中,我們共同成長,互相見證彼此的成長,也相互作用著彼此的成長,媽媽對于我成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對媽媽的作用似乎顯得有些浮夸,但能夠大膽說出這樣的話的自信完全來自媽.媽。
媽媽主張愛的教育,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從小她都沒有把我當做一個未長成的小孩看待,愛我、尊重我,看見與認可我的閃光點,讓我更好地向內認知,審視自己,這一份被看見、被尊重、被認可都化作我生命中堅定的力.量。
媽媽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人,有時很感性,有時很理性,我們時常會有走心的談話。媽媽時常會表達遇見我是她這一輩子的幸福,每每這樣的時刻,幸福感都溢于言表,我也一直感到幸運,能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
媽媽于我,不止有愛,還有以身作則,媽媽的呵護不僅溫暖,還有力量,她十年如一日的積累與堅持,一直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我的每個人生階段,媽媽在電腦前碼字或是批閱到深夜的身影從未改變,我常常會心疼,但也懂得了媽媽想要傳遞給我的這一份盡職與執.著。
媽媽溫暖呵護的不僅有我,還有她教過的孩子們。小時候,媽媽對班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熱心照顧,長大了,他們彬彬有禮,都體現著他們對媽媽的愛戴,緣于媽媽愛的教育的踐行與感受到被愛的反.饋。
看著媽媽一路走來,縱然辛苦,但心中洋溢著幸福,堅定了我未來想要做像媽媽一樣的人的信念,要成為一個有所堅持,有所傳遞,溫暖且有力量的.人。
亦冰
2019年6月
蔡素文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心理教研員,教育心理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攻關計劃名師后備成員。
2014年獲上海市園丁獎、上海市寶山區教育系統第六、七、八屆心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研員)稱號。心理成長SPA活動(心理團輔活動)被多家媒體報道,社會反響良好;多次參與電臺、電視臺的心理健康教育欄目。2011年擔任《康復》雜志“為人父母”心理專欄撰稿人。2015年擔任《東方教育時報》“案例門診”心理專欄撰稿人至今。著有《成長自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