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力量一:好學
讓孩子主動學習,關鍵在于引導
一提到孩子的學習成績,90%的父母就會感到焦慮和無奈。孩子的學習,是父母最關注的事情,也是父母必須面對的挑戰。很多時候,父母都在問:“怎么才能培養孩子好學、愛學的好習慣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話是不是很多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都幾點了,還不寫作業?”“這次考了多少分啊?”“你的英語是不是需要補補啊,報個班吧?”……在我們小時候,這些話或者類似的話經常縈繞在耳邊。而現在面對孩子,這些話我們自己也經常脫口而出。
身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學習,做一個好學的孩子呢?可父母怎么才能真正、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好學、愛學的性格呢?我想,這才是廣大父母應該且必須知道和學習的內容。父母想真正幫助孩子培養好學的性格力量,首先需要了解孩子不愛學習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我們可以猜想一下,可能是孩子在思維和學習上缺少方法,沒有獲得有力的支持,孤軍奮戰,沒有成就感。于是一提到學習,孩子的腦海中就會條件反射地涌出兩個字“不會”。還有一種可能是,學校和父母對于孩子的學習普遍感到焦慮,一提到孩子的學習,就把它描述成一件特別苦的事、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一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事。每每在對孩子講述學習的事情時,不管是往遠處考慮還是往近處考慮,老師和父母總是一副愁云慘淡的樣子。于是無形中,這種焦慮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除了這些,孩子不愛學習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學習的內容比較抽象,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多,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回憶一下,我們當年不愛學習的原因,是不是就有上面三種情況中的一種或幾種呢?那么,針對上面三種情況,我們來具體說說,如何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孩子主動學習,并愛上學習。
通常情況下,不管遇到什么事情, 父母都習慣直接給予孩子建議,讓他們照著我們說的去做。這樣做看起來是節省時間,但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做決定的權利被剝奪了。父母想要在學習方法上支持和引導孩子,讓孩子真正愛學習、好學習,就必須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培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方面,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提問啟發孩子獨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該怎么做。
父母的提問可以引發孩子的自我覺察,讓孩子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孩子就成了開著“學習”這輛車的“駕駛員”,而父母則是坐在副駕駛座位上指導孩子的“教練”。此時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父母就從命令者變成了引導者,孩子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了學習的主導者。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提問,才能在思維方式上給予孩子有力支持,讓孩子自覺地學習呢?我們可以先從選擇式的問句開始,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問:
“讀這一段文字,你是想就這樣結束,還是打算讀得更熟練一些呢?
“這道題的四個選項中,你覺得可以先排除掉哪個選項呢?
“這兩句話,哪句有可能和答案有關呢?”
上面這幾句話就是選擇式的問句。
除了選擇式問句,父母也可以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比如:
“再讀一遍題目,會不會對你有些幫助呢?
“多讀幾遍文章,會不會加深你對文章的理解呢?
“排除一些選項,會不會對你找到答案有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