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思維是人類最重要的高級心理活動之一,思維和意識的存在使人類和其他動物有了顯著的不同。心理學很早就關注對思維的研究,但傳統的心理學把思維與問題解決等聯系起來,對思維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很少關注。隨著文化心理學的發展和積極心理學運動的進一步深入,人們開始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思維方式的影響上,心理學家意識到思維方式是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本書就是這種思路的體現,作者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通過對成功人士的分析,總結出了一系列優秀的思維特征,并試圖把這些成功思考者所使用的方法提供給我們每一個人,掌握了這些思維方法的人將會成為命運的主宰。
本書用17章的篇幅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從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意義到如何成為一個批判性思考者以及一個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應該是什么樣的等問題。作者在第1章里首先闡述了公正性的含義,并把它看成是批判性思維的正確走向。第2章分析了批判性思維的不同階段,看看你是處于哪個階段的思考者是進一步思維訓練的基礎。第3章從自我理解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做到思維公正。第4章則詳細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組成。第5章給批判性思維確立了標準。第6章從提問的角度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如何通過訓練而養成。第7章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學習中要掌握的內容。第8章講了優秀思考者的學習過程。第9章則是對學習的評估。第10~13章進一步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在一些特殊領域的培養和應用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決策、自身非理性的克服、媒體和宣教偏見以及心理謬誤的問題。第14章從道德的要求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問題。隨后的第15章和第16章則從策略性角度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第17章則對如何成為一名高級的批判性思考者做了總結。通過這一系列的分析,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批判性思維是如何培養和建立起來的。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實踐性強,每一種觀念或觀點都有方法的支持,也就是說,只要你遵照作者提供的方法,你一定能夠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與布魯克·諾埃爾·摩爾和理查德·帕克所撰寫的同類書籍《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相比,這本書所提供的方法操作性更強。批判性思維作為心理學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相信這本書所提供的理論和方法能對我們每個人訓練自己的思維有所幫助。
感謝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參與了這本書的初譯,他們是郭曉明、蔡雯欣、陳書怡、李昕琳、姜佟琳、孫曉琪以及華南師范大學的董夢辰同學。同時感謝本書的策劃編輯李欣瑋,她從選題到統稿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全書由我校稿審定,由于時間關系和譯者的水平有限,難免會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侯玉波
于北京大學靜園3院
前言
思維方式決定著行為方式。思維決定行為、感受和需求。如果思維方式不現實,你將會因此身陷沮喪和挫折之中。如果思維方式過于悲觀,你就會錯失生活中很多快樂的事情。
認真思考生活中能夠引發你強烈情感的事情,然后分析在這些事情中,是怎樣的思維方式引起了你這樣強烈的情感。舉個例子說,假如上大學使你感到無比興奮,這可能是源于你對大學的美好預期。而如果你不愿意去上課,這可能是因為你認為上課很無聊,或者可能是學習內容太難。
同樣地,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夠理想,這也很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導致的。在生活中,積極的思維方式帶來積極的心理感受,相反,消極的思維方式帶來消極的心理感受。
當你認為大學生活必定是充滿了快樂、友誼,受到同學的尊重和喜愛時,你的生活也會充滿同樣的歡樂和激情。而當你認為原本設想的一切美好都沒有實現、你對這耿耿于懷的時候,你會深感失望甚至沮喪(這主要取決于你對經驗解釋的消極程度)。
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都是潛意識的。這就像大部分悲觀的人都不會承認自己是悲觀的一樣,他們絕不會承認他們自己以消極悲觀的方式來思考自我和自己的生命經驗,并且總是千方百計地讓自己不高興。
要想在人們沒有意識到自身思維過程的情況下改變思維是不可能的。當思維在潛意識中運作時,我們無法察覺到思維的存在,從而也就不會想去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少數人能夠認識到思維方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夠對其進行控制。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自己思維方式的受害者,我們慣常的思維方式常常對我們有害無益。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潛意識中的思維方式成為我們生活中問題的來源:它妨礙我們對機會的覺察和把握,使我們不能專注于最有意義的事情;妨害我們的人際關系,使我們墜入痛苦的深淵。
我們如何界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呢?決定一名大學生是否優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從事學術研究時思維質量高,研究質量就會相應地提高;閱讀的時候思維方式活躍,讀書就會卓有成效;寫作的時候思維質量高,寫出的文字自然經讀耐讀。總的來講,如果一名學生研究做得不錯,閱讀和寫作也優秀,那么這名學生就是優秀的。當然,導師也會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導師做得好,有的導師做得差一些,但是即使最好的導師也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思考、閱讀和寫作。如果一名學生缺少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的必要思維技能,他就不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就不會在大學中獲得成功。
本書探討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果思維方式是一個人幸福、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為何不去發現和學習那些幸福、成功人士的思維技巧呢?你或許不能精通所有的思維技巧,但是學到任何一種思維技巧,你都會獲益匪淺。
本書將會呈現那些成功思考者所使用的思維方式,并且提供學習和練習這些思維方式的方法。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和學習,你將會成為一個掌握自己命運的批判性思考者。但最終決定你的思維方式能否改善的關鍵還是你自身提高的意愿。下面是成功思考者的一些特征:
優秀的思考者總是在思考他們的思維過程。優秀的思考者認為思維并不是自動的。他們不認為優秀的思維方式是天生的,他們關注自己的思維過程,不斷地對其進行反省和調整。
優秀的思考者都有明確的目標。優秀的思考者從不盲目,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所在。他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擁有明確的目標并知道這些目標之間的優先順序。他們不斷地檢查和調整自己的行動使其服從于目標。
優秀的思考者使用一些思維工具來提升他們思維的質量。優秀的思考者知道如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維方式、如何檢查思維方式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他們知道如何專注于與目的相關的問題上。優秀的思考者知道如何全方位深度地看待問題,使思維方式更加具有邏輯性。
優秀的思考者能夠將他們的思維與感受、需求相分離。優秀的思考者清楚想法自身不能轉化為現實。他們知道人們會不理性地感到憤怒、害怕或者缺乏安全感,但他們不會允許無端的情感左右他們的決策。他們能洞察自己的心思,這使得他們可以審查自身思維運作的過程,從而可以仔細地控制思維過程(見第1章)。
優秀的思考者常常分解、剖析事情。優秀的思考者常常分析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不相信心智可以自動對思維方式進行分析。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學習和分析思維方式這個方法,這需要我們了解(思維組成部分的)相關知識和進行(精確控制這些思維組成部分的)練習(見第2章)。
優秀的思考者經常評估自己的思維方式找出他們思維方式的優缺點。優秀的思考者不相信心智會對自己自動地進行評估。他們認識到心智對自己的評估方法有天生的缺陷。人們必須有意識地學習評估思維方式的方法,這也需要(關于思維普遍標準的)知識和(執行這些標準的)練習。
本書作為一個整體,將會向我們展示對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正確思考的思維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解決學習中、生活中和職業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如果你能認真學習這些方法和技巧,并練習使用它們,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最終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
新版的特點
新!對于原版中一些過于前端的章節,我們很多老師在授課時都沒能把它納入自己的課程中,因此我們將這些章節刪除了。本書所有內容都可以在一個學期或者兩個學期內授完。
新!新版中修正了書中的很多圖表,并且添加了一些新的圖表,這些圖表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書中的觀點。
修訂!新版第15章、第16章提供了一些練習策略,有助于我們提高生活質量、設計自己批判性思維方式的練習計劃。
修訂!第14章強調了我們發展批判性思維的主要障礙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讓同學更真實地了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思考者所需要做的種種努力。
修訂!本書使用的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是全面、綜合、詳盡的。此外,我們還以簡明、易懂的語言向同學介紹批判性思維的原則。本書闡明的批判性思維的概念適用于所有與人類思維和生活有關的領域。
修訂!書中的概念都建立在公正思維的基礎上,以幫助教師培養學生公正的思維方式、拒絕詭辯的思維方式。
修訂!第1章不僅強調了思維技能的發展,更強調發展思維特質。這能夠有助于教師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正直性、公平公正等其他思維品質。
修訂!本書選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不是專業術語,以使同學能夠很好地理解書中的觀點。
致謝
感謝以下學者閱讀我們的草稿并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他們是:Dr. Rochelle R. Brunson, Alvin Community College; Jan C. Graham, Maryland Community College;以及Bob Schoenberg,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獻辭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因普遍存在的偏見、自欺和不道德的思維方式而遭受苦痛折磨和不公的人。
感謝
特別感謝Gerald Nosich一名有奉獻精神的思想家、學者典范、我的終生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