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疲勞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倦怠,是助人群體所面臨的一種職業心理健康問題。高校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教育與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隊伍,在與學生互動時會面臨共情壓力,在處理校園危機事件時易暴露在一定的創傷事件中,因此也有遭遇共情疲勞的職業風險。共情疲勞不僅會導致輔導員自身產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還會破壞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共情關系,從而影響其工作效果。為了維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心理健康,幫助高校輔導員更好地達成育人與助人的工作目標,本研究在理論分析和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對我國高校輔導員群體遭遇共情疲勞的現實基礎進行論證,并對我國高校輔導員共情疲勞的現狀、危害和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開展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張敏,女,1981年9月出生,河南博愛人,副教授,2014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師范大學社會事業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與社會工作。在《中國特殊教育》《中國青年研究》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后期資助、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青年專項等科研項目10多項。
楊揚,女,1981年3月生,河南鄭州人,講師,200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在《中國成人教育》《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與10余項廳級、省級課題。
喬曉熔,女,1980年3月出生,河南孟津人,講師,200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心理研究》《現代中小學教育》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地廳級項目4項,參與省部級課題4項。
第一章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面臨的新挑戰
(二)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的演變與發展
(三)角色理論下的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分析
(四)助人者角色在輔導員職業中的重要性
(五)共情疲勞:助人者特有的一種職業倦怠
二、共情疲勞的文獻綜述
(一)共情疲勞的概念溯源與內涵辨析
(二)共情疲勞的相關理論模型
(三)共情疲勞在各職業群體的研究現狀
三、高校輔導員的共情疲勞問題分析
(一)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二)高校輔導員的共情疲勞與職業倦怠現象辨析
(三)高校輔導員產生共情疲勞的原因
(四)高校輔導員共情疲勞的癥狀表現
四、高校輔導員共情疲勞問題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五、高校輔導員共情疲勞問題的研究意義與價值
(一)理論意義與價值
(二)實踐意義與價值
第二章 輔導員共情疲勞評價工具的修訂及其信效度檢驗
一、共情疲勞測量工具概況
二、專業生活質量量表(Pro-QOL)簡介
三、共情疲勞問卷修訂及其信效度檢驗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數據處理
四、共情疲勞問卷修訂及其信效度檢驗的研究結果
(一)項目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各分量表總分間的相關分析
五、總結與討論
……
第三章 輔導員群體的共情疲勞現狀與人口學變量的影響作用
第四章 共情疲勞的危害
第五章 共情疲勞產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六章 共情疲勞的預防與應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