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是清乾隆年間首次刊印的一部小品集,因其內容廣博、富有哲理、意味深遠而又文字優美,深為世人所喜愛。最近數十年來,這部書的節選本、全本、翻譯本、評注本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這部書以其卓越的智慧、脫俗的品味及雋永深長的意韻,令人感到心地寧靜澄明。
這次作《小窗幽記》的注、譯、評,是本著如下的原則進行的:一是版本。以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小窗幽記》為底本,校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刊本《醉古堂劍掃》(殘存第一至第七卷)、日本嘉永六年《醉古堂劍掃》和日本明治四十一年《醉古堂劍掃》刊本。文字上有一些修訂,部分標點也做了改動。比如卷一“醒”中的“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其中“高才”在乾隆本中作“才高”。比較之下,“倚高才”與“飾厚貌”相對,其義更佳,因此據嘉永本改“才高”為“高才”。又如卷三所輯之“囊無阿堵物,豈便求人;盤有水晶鹽,猶堪留客”,是據天啟本、嘉永本及明治本,在乾隆本《小窗幽記》中作“囊無阿堵,豈便求人;盤有水晶,猶堪留客”,“水晶”和“水晶鹽”,所指截然不同,對于文意的理解更是大有差別。再如卷八所輯“以貨財害子孫,不必操戈入室;以學術殺后世,有如按劍伏兵”,是據嘉永本、明治本,而在乾隆本《小窗幽記》中作“以貨財害子孫,不必操戈入室;以學校殺后世,有如按劍伏兵”,“學術”和“學校”,差異也較大。
另外,有些回目也作了調整,比如乾隆本卷七所輯之“一室十圭,寒蛩聲喑,折腳鐺邊,敲石無火。水月在軒,燈魂未滅,攬衣獨坐,如游皇古意思”與“虛閑,世界清凈,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為兩條,而天啟刊本、嘉永刊本和明治刊本均作“一室十圭,寒蛩聲喑,折腳鐺邊,敲石無火。水月在軒,燈魂未滅,攬衣獨坐,如游皇古。意思虛閑,世界清凈,我身我心,了不可取。此一境界,名最第一。”語意的完整以后者為上,故此條不用乾隆本內容。這條摘自明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核以張大復原文,可知天啟、嘉永和明治本如是處理為佳。
二是注釋。這部書里涉及的典故非常之多,有些多次出現的典故,在第一次出現時詳解,之后則簡略解釋;難懂的文字進行注釋;生僻字加注拼音;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詞匯容易引起誤解的,進行注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文學作品中的為普通讀者不太熟悉的人物,進行注釋。
三是點評。點評的內容,有的是根據正文內容,引用在內容、境界上相近的文字,以俾讀者在原文基礎上得到延伸性閱讀;有的將所引內容的上文或下文補充進來,因為有時輯錄的句子只為某詩或者某文中的一句話,若不補充背景知識或上下文內容,易生誤解或是難以領略到個中妙處;另有部分評論與現代人的生活結合,有所規諫,有所引申。
筆者陳繼儒希望能在準確注釋和翻譯原文的基礎上,與讀者一起領略《小窗幽記》之美,領略纂輯者當初從諸書中采擷這些妙言警句的深心,得到智慧的啟迪,以古人思想之光,為我們今天的生活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悠長的思考。
《小窗幽記》是清乾隆年間首次刊印的一部小品集,因其內容廣博、富有哲理、意味深遠而又文字優美,深為世人所喜愛。最近數十年來,陳繼儒評注的這部書的節選本、全本、翻譯本、評注本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這部書以其卓越的智慧、脫俗的品味及雋永深長的意韻,令人感到心地寧靜澄明。
卷一 醒卷二 情卷三 峭卷四 靈卷五 素卷六 景卷七 韻卷八 奇卷九 綺卷十 豪卷十一 法卷十二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