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的書面形式為文言文。由于文字的難寫以及書寫工具之欠缺,自先秦起,文言文就不完全是口語的記錄。其艱澀難解,別說是外國留學生,就是本國
青年,往往也會望而卻步。
以往高校中文系本科的古代漢語課程,按教學大綱要求是:通過一年(有的高校為兩年)的學習,能借助工具書看懂《史記》。但歷來又有幾個學生能真的看得懂?而我院原面向全校各院、系學生所開設的雙學位古代漢語課程,總課時僅為高校中文系本科的四分之一。如何通過這門課,讓學生多快好省地扼要了解與掌握古代漢語的一些基礎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古文閱讀能力,無疑是擺在編著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國際漢語教學系列教材:古代漢語淺說》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典章制度方面的專著,書中未能一一加以注明,書后附錄“參考書目”可供參閱。
前言
緒論
一、什么是古代漢語
二、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
(一)為了提高古文閱讀能力
(二)吸取精華,以提高個人品德修養
(三)向古代作家學習,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學鑒賞能力
三、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一)力爭多讀熟記
(二)勤查有關工具書
(三)注意典章制度
(四)探索字、詞、句的規律
(五)注意并掌握古音通假
(六)熟識古書斷句(句讀)、標點的方法
文選
前言
緒論
一、什么是古代漢語
二、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
(一)為了提高古文閱讀能力
(二)吸取精華,以提高個人品德修養
(三)向古代作家學習,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學鑒賞能力
三、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一)力爭多讀熟記
(二)勤查有關工具書
(三)注意典章制度
(四)探索字、詞、句的規律
(五)注意并掌握古音通假
(六)熟識古書斷句(句讀)、標點的方法
文選
鄭伯克段于鄢(《左傳》)
齊桓公伐楚(《左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子路從而后(《論語》)
君子之不教子(《孟子》)
男女授受不親(《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大學之道(《大學》)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
聽訟,吾猶人也(《大學》)
顧榮在洛陽(《世說新語》)
晉明帝數歲(《世說新語》)
魏武將見匈奴使(《世說新語》)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說新語》)
華佗傳(節錄)(《三國志》)
蒹葭(《詩經》)
氓(《詩經》)
常用詞語辨析(順口溜)
第一講 古代漢語的詞類(上)——代詞
第二講 古代漢語的詞類(下)——助詞
第三講 詞類的活用
第四講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與被動句
第五講 古代漢語的省略與詞序
第六講 習慣句式
附錄一 中庸導讀
附錄二 朱熹《中庸章句序》
附錄三 雙學位古代漢語結業考試試卷
2009年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專業雙學位古代漢語結業
考試試卷(附參考答案)
2011年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專業雙學位古代漢語結業
考試試卷(附參考答案)
2012年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專業雙學位古代漢語結業
考試試卷(附參考答案)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