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甚至多語)現(xiàn)象日益劇增,相關的研究也迅速發(fā)展,眾多學者參與這一領域的研究,從語言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不同學科進行的研究已十分深入,科學地分析和論證形成雙語或是多語現(xiàn)象的原理和過程,但這些學術研究大多在各自領域里獨立進行,各自為營常常引發(fā)學術爭論。《雙語研究:從理論到教育實踐》花費了大量篇幅介紹國外雙語研究的歷史和進展,為研究者拓展研究視野,努力推動雙語言現(xiàn)象的交叉學科研究。《雙語研究:從理論到教育實踐》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雙語理論和實證研咒;下篇介紹雙語的教學實踐和歐洲美國的雙語政策,編譯了四份美國雙語學校英語語言教學課程的實踐指南。在編譯這四份指南的時候,考慮到讀者無須了解過多的細節(jié),考慮到翻譯的難度,對有些內(nèi)容進行了省并,請讀者諒解。
總而言之,《雙語研究:從理論到教育實踐》對雙語研究的介紹分理論、方法、應用和實踐四個方面,結合認知、生理、發(fā)展社會、語言學和教育學的多學科領域,闡述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和原理,涉獵甚廣,比如微觀的個體特征,包括生理變化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比如相關的語言學要素到個體學習語言的心理特征,乃至教育政策的制定、學校教學實踐。
緒論
上篇 雙語理論和實證研究
第一章 雙語研究方法
1.1 雙語研究的自然觀察法和實驗法
1.2 自變量、因變量和混淆變量
1.3 操作定義、信度和效度
1.4 雙語研究的各種變量類型
1.5 實施雙語研究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雙語記憶的心理模型
2.1 雙語記憶:一種或兩種記憶系統(tǒng)
2.1.1 支持共享假設的實驗
2.1.2 支持獨立理論假設的實驗
2.2 復合雙語和并列雙語
2.3 雙語雙重編碼理論
緒論
上篇 雙語理論和實證研究
第一章 雙語研究方法
1.1 雙語研究的自然觀察法和實驗法
1.2 自變量、因變量和混淆變量
1.3 操作定義、信度和效度
1.4 雙語研究的各種變量類型
1.5 實施雙語研究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雙語記憶的心理模型
2.1 雙語記憶:一種或兩種記憶系統(tǒng)
2.1.1 支持共享假設的實驗
2.1.2 支持獨立理論假設的實驗
2.2 復合雙語和并列雙語
2.3 雙語雙重編碼理論
2.3.1 語言學能與第二語言習得的關系
2.3.2 學能問題和解決方法
2.4 小結
第三章 雙語教學的心理語言學
3.1 在跨語言心理學研究中的分析水平
3.1.1 語音學
3.1.2 語義加工
3.2 比較語言心理學中的語用和語篇
3.2.1 語境中的語言
3.2.2 雙語句子加工的條件
3.2.3 跨語言的詞匯歧義
3.3 語言的生成
3.3.1 編碼轉(zhuǎn)換及其內(nèi)涵
3.3.2 跨文化的手語
3.4 語言學習
3.4.1 學習第二語言
3.4.2 關鍵時期的假設
3.4.3 語言和文化
3.4.4 跨語言的顏色詞匯術語和分類
3.4.5 其他詞匯類別范疇
3.4.6 形象語言加工
3.5 小結
第四章 雙語與語言認知發(fā)展
4.1 語言的延遲發(fā)展
4.2 語言的加速發(fā)展
4.3 跨語言轉(zhuǎn)換
4.4 認知差異
4.5 小結
第五章 雙語現(xiàn)象和認知老化
5.1 認知老化的理論解釋
5.1.1 單語老化
5.1.2 單語老化研究總結
5.2 烈語的老化
5.2.1 雙語的特定因素
5.2.2 雙語老化研究
5.3 雙語老化研究的方法整合
5.4 第二語言形成過程的解釋模型及年齡因素
5.4.1 自動化和控制化加工
5.4.2 激活閩限假說(ATH)
5.4.3 第二語言老化的影響結果
5.5 小結
第六章 雙語語言原則和應用
第七章 第二語言習得和雙語現(xiàn)象
下篇 雙語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