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我認識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的媽媽,她們總因為陪孩子時間太少而產生焦慮和愧疚;工作時卻牽掛著孩子無法全心應對。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我總是這樣勸慰。要心安理得地接受“我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的事實。除此之外,還要心安理得地休息,安排獨處的時間,熱愛這個“熱愛自己”的自己。很多時候,我用一個媽媽的天性去面對孩子,我能給孩子的只有兩樣東西:愛與平常。尋常里,作為父母是怎樣過日子的,每天吃什么,家里是怎么裝修的,怎么面對友情、關系等。其他東西需要孩子自己去找。
媽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在靜默里獲得滋養,才能給孩子給世界以從容的微笑。我們可以通過探索一種有美感的生活來成全一個更完善的自己:讀一本有挑戰的書,進行有營養的交談,不為抵達某處而開始長途跋涉……我不想填滿孩子的生活,我想給他們很多空白。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我也想要我自己的空白。
教育是無形的,教育不是你要教給孩子什么,教育首先必須是:施教者,你在成為什么。
愿我們大家都能好好做自己,做一個放松又堅定的媽媽。
☆“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遠2020親子教養之作。
暢銷書《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有本事文藝一輩子》的作者;
2008中央電視臺*美女主播;獲得過中國主持人獎*高獎“金話筒”獎;“遠遠的陽光房”服裝品牌創始人;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的生活美學家。
十點讀書、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新京報、看天下、鳳凰衛視等重量級媒體多次專訪。
LOHAS樂活雜志連載作家,一個APP熱門作者,微信公號千萬大V【治愈系心理學】多次熱門轉發。 ☆ 和三個孩子的愛與日常。教養就是生活本身,以母親的天性面對孩子。
我能給孩子的只有兩樣東西:愛與平常;教育的第一步,是做好自己;在不確定哪種教育方式更好的時候,用一個媽媽的天性來面對孩子;靜靜地陪在孩子身邊,只是陪伴。這也是蔡穎卿在踐行的教養方式。
☆我們養育孩子,也培養自己,既要做媽媽,又要不失去自己。
寧遠養育三個孩子的真實日常。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家長的成長過程;媽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心安理得地休息;給自己獨處的自由,在靜默和沉思中滋養自己;有定期的聚會,讀有營養的書……更好地做自己。
☆ 三川玲、渡渡鳥、粲然、蔡朝陽、蔡穎卿 聯袂推薦。書中附有教育問答,滿滿的干貨。
寧遠首次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如何對孩子進行美育的,如何平衡對三孩子的愛等。
序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
我認識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的媽媽,她們總因為陪孩子時間太少而產生焦慮和愧疚。另一方面,上班時牽掛著孩子也無法全心應對眼前的工作。
現代社會強加給女性很多負累,好像我們扮演好所有角色才會獲得所謂的幸福。尤其在城市,一個女性要在職場和家庭隨時完成身份的完美切換:穿上高跟鞋我們就是往前沖的職場麗人;系起圍裙,我們又要做善解人意的妻子。
有一天我們當了媽媽,一整套屬于媽媽的標準又來了:你要這樣養育孩子,你要那樣照顧孩子的情緒,這么做是錯的,那么做是缺乏考慮的……處在這些漩渦里,一個“戰斗中”的媽媽很難不被影響和裹挾。
如果我們的幸福是被他人(社會)決定的,我們就很難在這個洪流里建立起自我。為了“正確”和“標準”,付出的代價就是,一個又一個媽媽的面目變得模糊。
可是啊,難道不是因為做了媽媽,我們才有可能去完成一個更好的自我嗎?孩子的出現應該是一個機會,一個使女人變得更完整的機會。每一位媽媽都應該過一種不被他人(社會)捆綁,也不把自己的未來和希望捆綁在他人(孩子)身上的人生,同時,我們還要肯定個體內在探索的意義,而不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里迷失自我。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我總是這樣勸慰那些希望成為完美媽媽的女性朋友。要心安理得地接受“我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的事實。除此之外,還要心安理得地休息,安排獨處的時間,熱愛這個“熱愛自己”的自己。
媽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在靜默和沉思里獲得滋養,也才能給孩子、給世界以從容的微笑。是的,這是“一位媽媽的育己書”,我通過書寫,在文字里進行對自我的探索和審視,是在很認真地“養育自己”呢。
我和幾個同為媽媽的好朋友有一個組織,組織的名字叫“老娘今天不是媽”。我們會定期組織聚會,有時只是一個下午茶,有時一起大吃一頓小龍蝦,又或者相約到熟識的小酒館喝上幾杯,興致來了還要在離家不遠的酒店開個房間徹夜長談。
最大的一次活動,是組織了一次為期八天的旅行。總之,活動五花八門,唯一的相同是不帶孩子,因為“老娘今天不是媽”呀。
在聚會時,我們還時不時地提醒彼此,聊天中不要提孩子,我們要談論美、文學、友誼、八卦、喜歡的明星……總之,就像我們還是十多年前那群無所事事的少女。
當然,這所有的交談,最后都會成為對彼此的支持和滋養,鼓勵我們去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是為了做個好媽媽,而是,做個好媽媽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如果大家都這么“自私”一點,很多焦慮可能就不會發生了。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只能從自我出發去考慮問題。
不要焦慮,要知道有很多事情可能越是用力越做不好,比如“舉止自然”,比如愛一個人。我們太容易把愛當作籌碼從而占領情感或道德的高點,以此來入侵他人的生活。放輕松,生活里有太多值得去努力的事物,唯獨不需要“努力去愛”。
愛他人不是唯一的道路,我們還可以通過探索一種有美感的生活來成全一個更完善的自己。
那些可以輕易獲得的,一抬眼就在眼前的,感官的刺激,炫目的事物早已對我不構成吸引力。需要用心才能體會的細微,讀一本有挑戰的書,進行有營養的交談,不為抵達某處而開始的長途跋涉……通過這些,訓練一顆不受束縛又有覺知的心,在日常生活里獲得滋養,擁有對抗虛無的力量。
每晚照顧好孩子們上床睡覺之后,我就走進書房。這是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有時候閱讀,有時候聽音樂,有時候寫作。“寂靜像霧靄一般裊裊上升、彌漫擴散,風停樹靜,整個世界松弛地搖晃著躺下來安睡了……”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我寫下了我與三個孩子的愛與平常。
寧遠
作家,生活美學家。曾人電視臺主持人、高校教師,獲得過中國主持人獎*高獎“金話筒”獎,2011年辭去教職,離開主播崗位,經營原創服裝品牌“遠家YUANJIA”。現在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出版作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有本事文藝一輩子》《豐收》《真怕你是個乖孩子》《素與練:日常的衣服》《愛與平常:一位媽媽的育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