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著名投資策略師預測經濟、市場、周期的邏輯和方法。洪灝曾精準預測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的上證指數趨勢,媒體稱他為中國“新晉股神”。他準確預測了2013年中國“錢荒”市場的暴跌和反轉,2014年中至2016年中中國股市5000點泡沫的始末,這些預測都精確到歷史性事件發生的當天,并且在洪灝實名認證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洪灝的中國市場策略”上公開展示。2011年、2015年他被彭博評為年度新聞人物,有關洪灝的新聞點擊量在彭博終端和網站上名列前茅。他被彭博譽為“中國最精準策略師”和“極少數幾個精準預測了2015年泡沫頂*的人”。洪灝和團隊2017年在《亞洲貨幣》雜志的評選中榮獲12個獎項,在之后的《亞洲貨幣》評選投票中,他個人持續獲得了超過80%的投資者在市場策略研究領域里的投票。
2.理論+實戰+60余張專業系統繪制的國內外數據對比、走勢分析圖片,教你理解、研究、看懂經濟和市場的周期,學會運用經濟和金融學的原理、軟件、系統、模型、不同指標間的對應關系、指數走向等,來預測周期中的經濟走勢、市場拐點,最終把握投資機會,合理配置資產、實現收益最*化。
3.潮酷經濟學家首部力作,新浪微博“洪灝”和微信公眾號“洪灝的中國市場策略”,同步票選封面,引爆市場。
4.對于投資者、策略師、經濟學家、金融從業者、散戶來說,都是值得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的一本書。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清華五道口紫荊商學院教授,跨境金融50人論壇奠基成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曾任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全球策略師,摩根士丹利(悉尼、紐約)消費行業分析師,花旗集團(紐約、倫敦)全球策略師。
洪灝在2017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為A股、港股策略第一名,經濟學家第一名,并同時囊括12項市場策略、宏觀經濟研究個人和團隊獎項。2011年、2015年被彭博評為年度新聞人物,被彭博譽為“中國最精準策略師”和“極少數幾個精準預測了2015年泡沫頂*的人”。
洪灝也是《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財新周刊》《財經》等報刊的專欄作家,中央電視臺、CNN、BBC、彭博電視臺、CNBC、鳳凰衛視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的特約嘉賓。2016年洪灝擔任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行業協會品牌和形象代言人。
周期的規律
既然企業主投資預期的變化會引起經濟周期的波動,同時央行在理性預期的基礎上,試圖以寬松貨幣的形式在市場出現危機時拯救市場、穩定預期,那么邏輯上有兩個結論是顯而
易見的:一是經濟周期的起伏與央行的貨幣政策有關;二是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是可以預測的,所以周期也是可以預測的。
在過去的數年里,我以自己的周期理論和模型為基礎,每半年對中國市場的走勢進行預測。這些預測最終大部分都被市場的實際情況一一驗證。比如,我在 2016 年對 2017 年的全年展望是“微妙的平衡”,并向投資者預測了大盤股和港股的機會。我之后的市場展望報告的標題依次是:2017 年下半年“再創新高”,2018 年“無限風光”(此標題取自“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詩,但省略了“在險峰”三個字,因為對 2018年的展望發表于 2017 年 11 月初,距離 2018 年 1 月底全球市場階段性見頂還有 3 個月,而這 3 個月里市場的上行趨勢非常猛烈),2018 年下半年“亂云飛渡”,2019 年“峰回路轉”,2020 年“靜水流深”,以及 2020 年下半年“潛龍欲用”。市場在2018 年1月運行到頂峰之后,便一路下行,直到2019 年“峰回路轉”,市場過去 4 年的走勢和我歷年的市場展望報告的標題隱含的意思大約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預測與當時人們對于未來市場走勢的預期是不一樣的,有時候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但最終得到了市場的印證。我一直認為,只有拐點才能改變人生,只有與眾不同并不斷被驗證的投資建議才能真正為投資者增添價值。這些以周期理論和模型為基礎的投資建議,并不是我可以用來自詡的資本,只是可以用來佐證自己的周期理論和模型有效性的一些實際論據。
我的量化研究發現,中美經濟運行的短周期為 3~3.5 年。在周期運行的時候,大量的宏觀經濟變量同時且有規律地以大致固定的速度向同一個方向運行。因此,在確立周期長度的時候,我們只要找出最關鍵的一組驅動周期運行的變量,就可以大致推導出其他變量運行的方向和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預測的時候,我關心的是經濟變量運行的趨勢和方向,并不是它們的絕對水平。因此,在本書里討論的周期,是增長率周期,而不是經濟運行的絕對水平周期。其實,日本的所謂“失去的30 年”里的經濟增速,雖然是在放緩,但是大體上還是保持正增長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們討論的中國經濟的放緩,嚴格地說,與西方經濟的衰退不一樣,雖然表現出來的形式都是經濟增長率的放緩。
我的研究發現,中國經濟周期的起伏,也就是經濟增速的加速和放緩,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活躍性密切相關。在分析并擬合了幾組房地產及其相關數據,形成了一個中國經濟周期領先的指標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 20 多年里,中國的房地產周期驅動中國經濟周期以 3~3.5 年的時間長度向前波動。同時,中國經濟周期的大趨勢呈現出一個長期下行的狀態 —— 每一個經濟短周期的高點和低點都越來越低。當然,這種長期下行的狀態其實也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長期來看,隨著中國的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經濟學里的邊際效應遞減的規
律將會越來越明顯,周期的高點和低點,也就是中國經濟增速的變化,將會越來越小,而宏觀經濟里的波動性也將會逐步收斂。
此外,我的研究發現,美國經濟的短周期大約是 3.5 年,其主要的領先指標在于美國在科技研發上的投資,如半導體出貨量的變化、公司的資本支出計劃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更傳統的指標,如新房開工、新房建筑批準、新房貸的申請等經濟領先指標。這些指標的變化也呈現出周期波動的特征 —— 同時且有規律地以大概一致的運行速度向同一個方向波動。當中美周期同時進入下行階段的時候,市場往往會發生大幅動蕩,雖然并不一定伴隨著經濟的衰退,比如 2018 年第四季度。2018 年 9 月 3 日,我發表了一篇題為“中美周期的沖突”的論文,以量化模型詳細論證了美國經濟周期運行的規律,并指出當時中美周期同時下行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美國市場暴跌。回過頭看,這篇論文發表的時間點恰恰在當時美股的頂峰。最終,美國市場開始的一輪波瀾壯闊的暴跌,使 2018 年第四季度成為 1929 年大蕭條以來最差的第四季度。
一般來說,2~3 個 3.5 年基欽庫存短周期,鑲嵌構成一個7~11 年的朱格拉資本置換中周期;5 個以上的 3.5 年基欽庫存短周期,鑲嵌構成一個 17.5 年以上的中長周期;最后,10 個以上的 3.5 年基欽庫存短周期,鑲嵌構成一個 35 年以上的長周期,也就是現在可能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康波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周期運行的時間長度并非一成不變的,特殊的社會、經濟事件常常會干擾經濟周期的運行。然而,經濟周期的運行有其內生的規律,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個規律的形成。因此,即使有無法預計的事件干擾了周期的運行,這些事件也只能改變周期波動的幅度,而不能改變其運行的方向和趨勢。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陷入了 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央行救市的力度也空前絕后。很多人認為,經濟會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后迅速恢復,因此
會進入一個新的周期。雖然 2020 年 2 月 15 日我在自己實名認證的微博賬號“洪灝”上預警了市場暴跌會在兩個星期之內到來,并把這場暴跌的嚴重程度類比 1987 年 10 月的大崩盤和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但是這場暴跌隨后的發展以及帶來的后果,還是超出了我最壞的預期。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使 2018 年第四季度到 2019 年第一季度的新的經濟短周期提前結束了。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只是這輪經濟周期結束的開始。2021年后,經濟將再次進入放緩衰退的階段,并同時伴隨著巨幅的市場波動。這是因為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寬松貨幣政策雖然會拯救一時的經濟衰退,但是其無底線的貨幣政策將帶來其他經濟惡果。這些救市的成本,最終將反饋到實體經濟上。比如,經濟里通脹的壓力大幅飆升,增長卻止步不前,最終形成一個滯脹的,甚至是惡性通脹的環境。在這樣的滯脹環境里,股債雙殺。
我們還要認識到,周期的運行雖然有著相對穩定的時間,但是除了上述不可預測的事件對周期運行的干擾,周期的鑲嵌也讓判斷周期運行的始末成了一種追求“模糊正確”的藝術。
周期的鑲嵌,是指周期的運行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上一個周期的結束,孕育著下一個周期的開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