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將并購過程中發生的財務問題進行梳理,較全面地闡述了企業并購時所涉及的有關財務問題。王小英編著的《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共有七章,主要內容有: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的有關概述;并購前、并購中、并購后企業應關注和防范的財務風險;企業并購的財務協同效應;并購企業的財務行為研究;并購后企業的財務整合;并購企業的財務績效考評;并購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等內容。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課題“企業并購重組風險問題研究”、“企業并購重組績效問題研究”和福州大學“企業并購重組財務整合問題研究”、“構建并購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的研究成果。
《經管學術文庫: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的主要特點是:將并購過程中發生的財務問題進行梳理,較全面地闡述了企業并購時所涉及的有關財務問題。王小英編著的《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共有七章,主要內容有: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的有關概述;并購前、并購中、并購后企業應關注和防范的財務風險;企業并購的財務協同效應;并購企業的財務行為研究;并購后企業的財務整合;并購企業的財務績效考評;并購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等內容。
《經管學術文庫: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是福建省社科課題“企業并購重組風險問題研究”、“企業并購重組績效問題研究”和福州大學“企業并購重組財務整合問題研究”、“構建并購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的研究成果。
并購是企業實施資本運營、獲得核心競爭力、實現戰略發展的一種方式。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企業并購正越來越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企業并購作為現代企業資本經營的有效形式,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現代經濟中資本優化配置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一種途徑。但并購過程中存在各種風險,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財務風險,如何規避財務風險和進行并購的財務風險預警就成為并購成功與否的關鍵。并購要考慮并購的協同效應和績效、并購的財務行為以及并購之后的財務整合過程,這會直接影響企業資產重組效應和并購后企業整體的經營狀況。如何及時、有效地進行財務整合,使并購雙方實現一體化融合、提高整體企業的共同業績、達到整體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是擺在并購企業面前的一個艱巨任務。正是基于此,本書對并購所涉及的財務問題做了較全面的分類、梳理和闡述,希望本書的研究對并購實踐中的企業財務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將并購過程中發生的財務問題進行梳理,較全面地闡述了企業并購時所涉及的有關財務問題。全書共有七章,主要內容有:(1)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的有關概述;(2)并購前、并購中、并購后企業應關注和防范的財務風險;(3)企業并購的財務協同效應;(4)并購企業的財務行為研究;(5)并購后企業的財務整合;(6)并購企業的財務績效考評;(7)并購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課題“企業并購重組風險問題研究”、“企業并購重組績效問題研究”和福州大學“企業并購重組財務整合問題研究”、“構建并購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的研究成果。本書的順利完成要感謝我指導的研究生林穎種、肖園、張虹、羅冬梅等同學,他們參與課題的研究,收集了大量數據、資料,并完成了相關的研究報告。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書籍、著作和論文、有關通知等文獻資料,恕未一一列明。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廈門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于時間和作者對并購財務有關問題的認識尚淺,以及缺乏更深層次的研究,本書難免會在體系、結構和內容上存在不足。對于本書的疏漏、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3年11月于福州大學
第一章 企業并購概述
一、企業并購的概念及類型
二、企業并購的概況
三、企業并購的動因
四、企業并購的原則
五、企業并購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第二章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一、并購前的風險探析
二、并購中的風險探析
三、并購后的風險探析
第三章 并購財務協同效應
一、國內外研究回顧
二、并購協同效應理論概述
三、協同效應計算模式及來源分析
四、財務協同效應的產生條件及來源
五、財務協同效應的反思
六、案例分析
七、我國企業并購財務協同效應提升和財務風險防控展望
第四章 股權分置改革與并購財務行為
一、股權分置改革與并購財務行為的研究回顧
二、股權分置改革概述
三、股權分置改革后并購財務行為的概念界定、環境與參與者分析
四、股權分置改革后并購交易整合的財務行為分析
五、股權分置改革后并購財務行為案例分析
六、完善股權分置改革后并購財務行為的建議
第五章 企業并購財務整合
一、企業并購整合的理論概述
二、企業并購財務整合的運作
三、企業并購財務整合績效評價
四、企業并購財務整合案例分析
第六章 企業并購績效
一、并購的相關理論基礎
二、并購績效的相關理論基礎
三、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實證研究
四、主要研究結論及建議
第七章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預警
一、并購財務預警概述
二、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成因分析
三、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四、案例分析
五、并購財務風險防范建議
六、研究結論
附錄
三、企業并購的動因
是什么原因驅使著企業進行并購?這是企業并購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企業并購的動因較為復雜,往往難以區分,僅為某一單一的原因而進行的兼并與收購并不常見,大多數兼并與收購有著多種動因,而且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一)企業并購動因的經濟學分析
古典經濟學中的企業,是將生產要素投入組織起來,并對產品生產的分工加以協調的生產單位,其實是一個生產函數。現代企業理論將企業看作連續生產之問為避免機會主義行為而形成的縱向一體化的實體,是對市場的替代。要對混合并購的動機作出解釋,需要我們對企業性質有一個深入的認識,這種認識適用于業務范圍包羅萬象的混合聯合企業,其各部分(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間,既不存在產品生產工藝、過程之間的聯系,也不存在市場交易關系。混合聯合企業各部分的聯系是:第一,有共同的利益,這種共同的利益,由一種金字塔式分層控制結構所形成的統一控制來決定;第二,服從一個企業家統一指揮;第三,它們在要素市場上,以一個統一主體的身份出現。可見,混合并購所形成的混合聯合企業,由于各組成部分擁有共同的利益而服從同一企業家的領導;各組成部分在要素市場上,由多個主體變為一個主體,從而在要素市場上,居于比較有利的地位。這兩方面是我們加深對企業性質認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們對混合并購的動機作出解釋的依據。對企業性質認識的加深,需要我們強調企業家的作用,強調企業作為要素市場主體的性質。據此,我們可以認為,企業是由一個企業家將各種生產要素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家設定的目標,生產一種或若干種產品的組織;企業作為產品市場的供應者面向消費者,同時,作為要素市場上的需求者面向勞動者和資本家;企業的所有者是誰,對企業的性質并不重要,所有者可能是企業家,也可能是勞動者或資本家,所有者的決定,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對混合并購動機的解釋,首先,可以從作為企業中心參加人的企業家角度進行,這里所說的企業家是指企業剩余控制權和企業剩余索取權的擁有者。其次,可以從要素市場的角度進行。
我們可以將企業家視為一個具有“征服的、戰斗的和優于別人的愿望”的創新者;可以將企業家視為一個“自信或勇于冒險”的不確定性的承擔者;還可將其視為一個“擅長對稀缺資源的協調作出明智決斷的人”。種種觀點,都能對包括混合并購在內的企業并購動機,作出一定解釋。
從要素市場的角度認識并購,可以發現,任何企業都是要素市場上的需求者,兩個企業的合并,意味著原先兩個獨立的需求者成為一個;即使兩個企業并未合并,而僅是控股關系,在法律上仍然是要素市場上獨立的需求者,但控股關系所決定的母公司對于公司的控制,也使兩者實際上成為要素市場上利益與共的同一主體。因此,并購增強了企業在要素市場上的地位,這種地位表現為討價還價的能力、消除存在于要素市場上的企業機會主義行為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乃至自己提供生產要素的能力。對于這種在要素市場上更具實力的買方地位的追求,也是企業進行混合并購以及其他類型并購的內在動機。
在對企業并購進行了以上理論分析后,再反觀西方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歷次大規模的并購浪潮,我們發現:歷史上每次并購浪潮發生的原因,都在于企業生存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對企業并購動機的刺激。企業并購就是在內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產生和發展的。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包括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周期波動、資本市場發展和法律環境變化,其中科技進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科技的發展,一方面導致這些行業的零部件向標準化發展,從而刺激了混合并購的動機,另一方面還極大地刺激了以直接獲取技術為目的的并購動機。從宏觀上看,隨著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企業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由交易費用決定的企業市場邊界,發生了變化,從而以企業規模邊界重置為目的的大規模并購風潮就發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