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我國校長資格制度與培訓制度歷史變遷的梳理,著力分析了校長的專業知識與學習獲得的特點,科學界定了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的內涵,探討了校長培訓課程體系與專業素養養成的路徑,闡明了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過程中應處理好的幾對關系,借鑒了發達國家校長專業發展的經驗,試圖在把握校長專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的理論、模式與方法體系。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校長身份定位及其培訓 1
第二節 對話的力量 1
第三節 作為社會過程的學習 14
第二章 校長資格制度與培訓制度的變遷 23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校長資格制度 23
第二節 新中國的校長資格制度與培訓制度 23
第三節 中小學校長培訓相關研究的理論分析 23
第三章 中小學校專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42
第一節 中小學校長的生存發展狀態分析 42
第二節 中小學校專業發展的制度分析 52
第三節 新時期學校與政府、社會關系中的校長角色 59
第四章 知識管理與校長專業化發展 70
第一節 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的創建 70
第二節 校長專業化 91
第三節 校長培訓及其專業化發展的途徑 94
第五章 校長的角色與職業規劃 100
第一節 校長角色的多元性 100
第二節 校長專業發展的周期性 110
第三節 校長的職業生涯規劃 114
第六章 校長隊伍的結構與培訓類型 120
第一節 校長隊伍結構的現狀分析 120
第二節 校長培訓的類型分析 125
第三節 校長培訓過程中的幾對關系 128
第七章 校長培訓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140
第一節 課程設計理論 140
第二節 心理學理論 145
第三節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150
第八章 校長培訓課程體系與專題設計 159
第一節 校長培訓課程設計的原則 159
第二節 校長培訓課程體系的設計 163
第三節 校長培訓的專題課程設計 171
第九章 校長培訓的理論、模式與方法175
第一節 校長培訓的理論 175
第二節 校長培訓的模式 179
第三節 校長培訓的方法 181
第十章 校長培訓的績效評價與管理 198
第一節 校長培訓績效評價 198
第二節 校長培訓績效評價體系 203
第三節 校長參訓后管理的有效機制建構 210
第十一章 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的前瞻 214
第一節 校長培訓中的十大關系 214
第二節 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的走向 219
第三節 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的路徑選擇 222
第十二章 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226
第一節 英國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226
第二節 澳大利亞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234
第三節 新西蘭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240
第十三章 日本、韓國中小學校長的專業發展與培訓 244
第一節 日本中小學校長的專業發展與培訓 244
第二節 韓國中小學校長的專業發展與培訓 249
第三節 對我國的啟示 252
第十四 章美國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255
第一節 美國中小學校長的選拔與專業標準 255
第二節 美國中小學校長資格證書制度 259
第三節 美國中小學校長“走課”制 261
第四節 對我國的啟示 263
參考文獻 268
《現代教育管理叢書:現代校長專業發展與培訓》:
(三)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過去有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好像學校并不直接從事物質財富的生產,不能直接而只能間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實際上,在現代社會,學校不僅生產新的生產力,而且通過新的生產力——人才去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學校也生產知識和科學技術,新的知識、新的科學技術本身就是生產力。鄧小平同志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新知識、新科技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是一般生產力不可比擬的,它們將對社會經濟、文化發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許多重點大學所產生的理論、科研成果對社會生產的革命性推動。即便是基礎教育中的小學、中學也是有不少新知識、新科技生產出來的,廣大師生的科研論文、科技制作、科學實驗成果等都是新知識、新科技成果。另外,在現代社會,許多學校本身也從事物質文明的生產,如大專院校的科研機構、工廠、實驗室等所產生的重要成果,所生產的物質財富;中、小學的工廠、農場、勤工儉學等所生產的物質財富。所以,學校在新時代已經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強大助推器,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重大的助推作用。
(四)發展社會精神文明
具有完善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區別于資本主義等其他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之一。而學校在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則具有其他社會組織不可替代的功能,學校實際上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校要用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先進的文化去教育、影響一代代的青少年,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素質和文明素質,所有的公民接受正規的精神文明教育首先是從學校開始的,走出學校后,又去影響社會;二是學校本身的精神文明成果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家長、社區,推動著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如學校的優良校風會使整個社會都受熏陶,學校的優秀文化產品會使社會成員廣受教益等;三是學校教師的為人師表形象為廣大社會成員樹立了道德榜樣,推動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所以,如果學校這個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失守,那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總體就會崩潰。
(五)維護社會穩定
乍看起來,學校和維系社會穩定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在人們心目中,只有公安機關才是維系社會穩定的。其實不然,現代社會,學校和整個社會都發生著緊密聯系。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人人都要接受教育,沒有哪個家庭的孩子不上學,因此學校與社會中千千萬萬家長是休戚與共的關系。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首先是希望他們能在學校里安全地學習、成長。如果孩子們在學校里有個三長兩短,就會牽動整個社會的神經,往往一個孩子在學校里出了安全事故,成百上千的家長都會涌向學校,學校所在的社區都會躁動起來。這已經是被一些學校的安全事故案例所證實了的。而學校在當今形勢下,安全問題卻面臨著嚴竣的挑戰,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有來自校外對師生安全的威脅:有潛入學校盜竊財物的;有潛入學校侮辱女生的;有勾結社會上不良人員入校挑釁滋事的;有在校外攔劫學生、侮辱學生的;還有拐騙學生、販賣學生的;還有綁架學生勒索錢財的;更有引誘學生去干壞事的。有來自校內的不安全因素:有因學校建筑質量不達標而造成坍塌引起師生傷亡的;有因學校防火防電措施不到位而引起師生被燒傷、觸電的;有因學校食堂衛生工作不到位而引起師生食物中毒或某種疾病傳染的;有因思想工作不細致而引起學生斗毆造成傷亡的;有教師違法違紀傷害、侮辱學生的;等等。學校的不安全因素實在太多,有不少學校已經發生了這樣那樣的安全事故,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國家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下發關于做好學校安全工作意見的文件正是針對當前學校安全問題眾多、安全形勢嚴峻而做出的。總之,在現代社會,學校已不單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而且是一個維系整個社會穩定的重要陣地。如果學校把安全工作做好了,不出安全事故,就是對整個社會安全穩定做出的積極貢獻,一旦出現安全事故,則會給社會安全穩定帶來重大的影響,有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影響。例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湯山鎮作廠中學學生和部分居民共200余人因食用被投了劇毒鼠藥的面條而中毒,致38人死亡案;2002年9月24日,遼寧朝陽凌源市18所中學600余名學生因飲用了不潔豆奶而中毒案,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社會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