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iere ProCS4標準教程(中文版)》詳細介紹了Premiere Pro CS4視頻編輯的詳細流程與操作方法,以及編輯視頻需要的理論知識。全書共13章,內容涉及視頻編輯基礎、Premiere入門知識、使用素材、視頻轉場、視頻特效、字幕工具、音頻特效和調音臺,以及輸出影片的眾多方法。《Premiere ProCS4標準教程(中文版)》結構合理,圖文并茂,各章安排了豐富的實驗指導和習題,配書光盤提供了大容量多媒體語音視頻教程。《Premiere ProCS4中文版標準教程》適合作為大專院校和高職高專相關專業教材,也可供DV影像后期處理用戶參考。
總結了作者多年影視編輯經驗和教學心得 系統講解了Premiere Pro CS4的要點和難點 實例豐富、效果精美、實用性強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為主導的高科技設備早已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影視娛樂領域中,數字電影、數字音視頻節目也已進入人們的生活,影視節目的制作技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以Premiere為代表的數字音視頻編輯軟件成為人們編輯數字影視節目時的首選工具。Premiere Pro CS4是Adobe公司推出的新一代視頻編輯軟件,能夠幫助用戶自由編輯DV、高清非線性視頻及其他影像文件。
1.本書主要內容
本書幫助讀者輕松學習從視頻編輯基礎知識到后期合成與輸出的整個過程,全書共分13章。
第1章介紹視頻編輯的基礎知識,包括線性編輯和非線性編輯簡介、視頻編輯相關術語、蒙太奇和常見的音視頻格式等。第2章對Premiere Pro CS4軟件本身進行概述性介紹,包括對其主要功能、新增功能和工作環境等內容的講解。
第3章介紹基礎的Premiere編輯知識,包括如何創建項目、如何采集和導入素材以及管理素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等。第4章講解素材的編輯方法,不僅包括了添加、修剪、組接素材的基本操作,還介紹了三點/四點編輯方法,以及滾動編輯、波紋編輯等較為復雜的視頻剪輯技巧。第5章介紹Premiere視頻轉場的相關知識,包括視頻轉場的應用,以及對影視節目常用視頻轉場的介紹等。
第6章介紹Premiere視頻特效的添加與設置方法,還對Premiere關鍵幀進行了詳細介紹,包括通過設置運動路徑來實現關鍵幀動畫的方法等。第7章介紹Premiere中的校正類視頻特效,包括調整類、鍵控類等多個不同類型的視頻特效。第8章講解Premiere合成特效方面的有關知識,并通過逐一講解十多個功能各異的摳像特效,使用戶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Premiere摳像技術。
第9章介紹創建Premiere字幕的方法,主要包括字幕屬性的設置、字幕樣式和圖形對象的應用,以及字幕特效的制作方法等。第10章介紹編輯音頻素材的方法,主要包括音頻素材的剪輯、設置音頻選項、使用關鍵幀增強或者淡化聲音,以及常用音頻轉場和特效的使用方法等。第11章針對Premiere調音臺進行介紹,內容有如何混合音頻素材、搖動和平衡的設置、特殊效果的創建以及子混合音軌的創建方法。
第12章介紹影視節目在制作完成后的影片合成與輸出,主要包括影片的輸出設置和Adobe Media Encoder的使用方法等。第13章介紹如何使用Adobe Encore構建視頻光盤,內容主要有Adobe Encore簡介、工作流程、自定義工作界面和創建導航菜單的方法等。
2.隨書光盤內容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使用本書,本書專門配帶了多媒體學習光盤,提供了本書實例源文件、最終效果圖和全程配音的教學視頻文件。在使用本光盤之前,需要首先安裝光盤中提供的tscc插件才能運行視頻文件。隨書光盤的特色介紹如下。
? 人性化設計 光盤主界面有4個按鈕,分別是“實例欣賞”、“素材下載”、“教學視頻”和“網站支持”。用戶只需單擊相應的按鈕,就可以進入相關程序。
? 功能完善 本光盤由專業技術人員使用Director技術開發,具有自動運行功能,只需將光盤放入光驅中,系統將自動運行并進入主界面。
3.本書使用對象
本書內容全面,結構完整,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配有豐富的實例,每個實例的設計與操作技巧并重,步驟的講解細致到位,知識點突出。因此,在簡單易懂的同時可以給用戶很大的啟發。本書使用對象非常廣泛,包括學生、視頻處理愛好者,以及沒有任何視頻編輯經驗但是希望自己制作影視節目的普通家庭讀者等。
參與本書編寫的除了封面署名人員外,還有王敏、馬海軍、祁凱、孫江瑋、田成軍、劉俊杰、趙俊昌、王澤波、張銀鶴、劉治國、何方、李海慶、王樹興、朱俊成、康顯麗、崔群法、孫巖、倪寶童、王立新、王詠梅、辛愛軍、牛小平、賈栓穩、趙元慶、郭磊、楊寧寧、郭曉俊、方寧、王黎、安征、亢鳳林、李海峰等。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朋友登錄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網站www.tup.com.cn與我們聯系,幫助我們改進提高。
編 者
2010年3月
第1章 影視編輯基礎知識
1.1 認識視頻
1.1.1 視頻畫面的運動原理
1.1.2 數字視頻的概念
1.1.3 幀、場與掃描方式
1.1.4 分辨率與像素寬高比
1.1.5 視頻色彩系統的應用
1.2 數字視頻基礎
1.2.1 電視制式
1.2.2 高清概念全解析
1.2.3 數字視頻壓縮技術
1.2.4 流媒體技術
1.3 數字視頻編輯基礎
1.3.1 線性編輯與非性線編輯
1.3.2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構成
1.3.3 非線性編輯的工作流程
1.4 影視創作基礎知識
1.4.1 蒙太奇與影視剪輯
1.4.2 組接鏡頭的基礎知識
1.4.3 鏡頭組接蒙太奇簡介
1.4.4 聲畫組接蒙太奇簡介
1.4.5 影視節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1.5 常用數字音視頻格式介紹
1.5.1 常見視頻格式
1.5.2 常見音頻格式
1.6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Premiere Pro CS4快速入門
2.1 Premiere Pro簡介
2.1.1 Premiere Pro的主要功能
2.1.2 Premiere Pro CS4的新增功能
2.2 Premiere Pro的面板
2.2.1 項目面板
2.2.2 時間線面板
2.2.3 節目面板
2.2.4 素材源面板
2.2.5 調音臺面板
2.2.6 效果面板
2.2.7 特效控制臺面板
2.2.8 工具面板
2.2.9 歷史面板
2.2.10 信息面板
2.2.11 媒體瀏覽面板
2.2.12 字幕設計工作區
2.3 自定義Premiere Pro CS4
2.3.1 配置工作環境
2.3.2 創建鍵盤快捷方式
2.3.3 設置程序參數
2.4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管理編輯項目與素材
3.1 配置項目
3.1.1 創建項目
3.1.2 項目設置
3.1 3創建并設置序列
3.2 打開和保存項目
3.2.1 保存項目文件
3.2.2 打開項目
3.3 采集素材
3.3.1 采集視頻
3.3.2 錄制音頻
3.4 導入素材
3.4.1 利用菜單導入素材
3.4.2 通過面板導入素材
3.5 定義影片
3.6 管理素材
3.6.1 管理素材的基本方法
3.6.2 管理元數據
3.6.3 打包項目素材
3.6.4 脫機文件
3.7 實驗指導:整理影片素材
3.8 實驗指導:制作簡單的電子相冊
3.9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編輯影片素材
4.1 應用時間線面板
4.1.1 時間線面板概述
4.1.2 軌道圖標和選項
4.1.3 軌道命令
4.2 使用監視器
4.2.1 源監視器與節目監視器概覽
4.2.2 監視器面板的時間控制
4.2.3 在監視器面板中顯示安全區域
4.2.4 監控視頻圖像質量
4.3 在序列中編輯素材
4.3.1 添加素材
4.3.2 復制和移動素材
4.3.3 修剪素材
4.3.4 調整素材的播放速度與時間
4.3.5 音視頻素材的組合與分離
4.4 裝配序列
4.4.1 設置素材的出點與入點
4.4.2 使用標記
4.4.3 插入編輯和疊加編輯
4.4.4 三點編輯與四點編輯
4.4.5 提升與提取編輯
4.4.6 嵌套序列
4.5 應用視頻編輯工具
4.5.1 滾動編輯
4.5.2 波紋編輯
4.5.3 滑移編輯
4.5.4 滑動編輯
4.6 實驗指導:編輯產品廣告
4.7 實驗指導:制作快慢鏡頭特效
4.8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添加視頻轉場效果
5.1 視頻轉場概述
5.1.1 轉場的基本功能
5.1.2 添加轉場
5.1.3 清除和替換轉場
5.1.4 設置默認轉場
5.2 轉場分類講解
5.2.1 3D運動
5.2.2 GPIJ過渡
5.2.3 伸展
5.2.4 劃像
5.2.5 卷頁
5.2.6 疊化
5.2.7 擦除
5.2.8 映射
5.2.9 滑動
5.2.10 縮放
5.2.11 特殊效果
5.3 實驗指導:剪輯旅游宣傳片
5.4 實驗指導:制作個人DV短片
5.5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為影片添加視頻特效
6.1 應用視頻特效
6.1.1 添加視頻特效
6.1.2 編輯視頻特效
6.2 常用視頻特效
6.2.1 GPU特效
6.2.2 變換
6.2.3 噪波與顆粒
6.2.4 扭曲
6.2.5 模糊與銳化
6.2.6 生成
6.2.7 過渡
6.2.8 風格化
6.3 創建運動特效
6.3.1 設置關鍵幀
6.3.2 快速添加運動效果
6.3.3 更改不透明度
6.4 縮放和旋轉運動特效
6.4.1 縮放運動特效
6.4.2 旋轉運動特效
6.5 實驗指導:制作畫中畫效果
6.6 實驗指導:創建動態相冊
6.7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調整和校正畫面色彩
7.1 顏色模式
7.1.1 色彩與視覺原理
7.1.2 色彩三要素
7.1.3 RGB顏色理論
7.1.4 HLS顏色模式
7.1.5 YUV顏色系統
7.2 調整類特效
7.2.1 卷積內核
7.2.2 基本信號控制
7.2.3 提取
7.2.4 色階
7.2.5 陰影/高光
7.2.6 照明效果
7.3 圖像控制類特效
7.3.1 灰度系數校正
7.3.2 色彩傳遞
7.3.3 色彩匹配
7.3.4 色彩平衡
7.4 色彩校正類特效
7.4.1 RGB曲線
7.4.2 RGB色彩校正
7.4.3 亮度曲線
7.4.4 更改顏色
7.4.5 脫色
7.5 創建純色素材
7.5.1 創建黑場
7.5.2 創建彩色蒙板
7.6 實驗指導:制作舊膠片電影放映效果
7.7 實驗指導:校正視頻畫面的色彩
7.8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Premiere視頻合成技術
8.1 合成概述
8.1.1 調整素材的透明度
8.1.2 導入含Alpha通道的PSD圖像
8.2 Premiere摳像特效
8.2.1 無用信號遮罩
8.2.2 Alpha調整
8.2.3 色度鍵
8.2.4 RGB差異鍵
8.2.5 亮度鍵
8.2.6 圖像遮罩鍵
8.2.7 差異遮罩
8.2.8 藍屏鍵
8.2.9 軌道遮罩鍵
8.2.10 非紅色鍵
8.2.11 顏色鍵
8.3 實驗指導:制作望遠鏡畫面效果
8.4 實驗指導:替換影片背景
8.5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創建字幕
9.1 了解字幕的設計
9.1.1 創建簡單的字幕
9.1.2 漫游字幕工作區
9.2 創建文本字幕
9.2.1 創建水平文本字幕
9.2.2 創建垂直文本字幕
9.2.3 創建路徑文本字幕
9.3 使用圖形字幕對象
9.3.1 繪制圖形
9.3.2 貝塞爾曲線工具
9.3.3 創建標志
9.4 編輯字幕屬性
9.4.1 調整字幕的尺寸、角度與位置
9.4.2 調整文本字幕對象
9.4.3 為字幕設置填充效果
9.4.4 對字幕對象進行描邊
9.4.5 為字幕對象應用陰影效果
9.5 字幕樣式
9.5.1 載入并應用樣式
9.5.2 創建字幕樣式
9.5.3 導出和載入字幕樣式庫
9.6 字幕模板
9.6.1 使用字幕模板
9.6.2 創建字幕模板
9.7 創建動態字幕
9.7.1 創建游動字幕
9.7.2 創建滾動字幕
9.8 實驗指導:制作光影流動字幕
9.9 實驗指導:制作光芒字幕效果
9.10 思考與練習
第10章 獲取和編輯音頻
10.1 音頻概述
10.1.1 了解聲音
10.1.2 音頻信號的數字化處理技術
10.2 添加和編輯音頻素材
10.2.1 使用音頻單位
10.2.2 在時間線上編輯音頻
10.2.3 編輯源素材
10.2.4 映射音頻聲道
10.3 增益、淡化和均衡
10.3.1 調整增益
10.3.2 均衡立體聲
10.3.3 淡化聲音
10.4 音頻特效與音頻過渡
10.4.1 應用音頻過渡
10.4.2 應用音頻特效
10.5 實驗指導:制作交響樂效果
10.6 實驗指導:制作左右聲道MTV
10.7 思考與練習
第11章 調音臺
11.1 調音臺概述
11.2 混合音頻
11.2.1 自動化設置
11.2.2 生成混音
11.3 搖動和平衡
11.3.1 搖動/平衡單聲道及立體聲素材
11.3.2 搖動5.1 聲道素材
11.3.3 在時間線內搖動/平衡聲音
11.4 創建特殊效果
11.4.1 設置和刪除效果
11.4.2 繞開效果
11.5 創建子混音音軌
11.5.1 創建子混合音軌
11.5.2 創建發送
11.6 實驗指導:制作5.1 聲道效果
11.7 實驗指導:制作回聲效果
11.8 思考與練習
第12章 輸出影片剪輯
12.1 影片輸出設置
12.1.1 影片輸出的基本流程
12.1.2 調整影片的導出設置選項
12.1.3 選擇視頻文件輸出格式與輸出方案
12.2 設置常見視頻格式的輸出參數
12.2.1 輸出AVI文件
12.2.2 輸出WMV文件
12.2.3 輸出MPEG文件
12.2.4 輸出MOV文件
12.3 Adobe Media Encoder
12.3.1 Media Encoder 界面簡介
12.3.2 Media Encoder初始設置
12.3.3 管理和導出編碼文件
12.4 創建剪輯注釋
12.5 導出為交換文件
12.5.1 輸出EDL文件
12.5.2 輸出OMF文件
12.6 實驗指導:為移動設備輸出視頻
12.7 實驗指導:輸出FLV流媒體文件
12.8 思考與練習
第13章 使用AdobeEncoreCS4創建DVD
13.1 認識Adobe Encore
13.2 Adobe Encore工作流程
13.2.1 導入原始視頻和音頻
13.2.2 使用菜單模板
13.2.3 編輯菜單
13.2.4 創建按鈕鏈接
13.2.5 預覽和錄制DVD
13.3 自定義界面和導航菜單
13.3.1 自定義菜單與按鈕
13.3.2 創建和使用時間軸
13.3.3 自定義導航界面
13.3.4 設置時間軸導航
13.4 實驗指導:制作Ble-ray光盤菜單
13.5 實驗指導:創建循環播放的廣告光盤
13.6 思考與練習
1.NTSC制式
NTSC制式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主要應用于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由于采用了正交平衡調幅的技術方式,因此NTSC制式也稱為正交平衡調幅制電視信號標準,優點是視頻播出端的接收電路較為簡單。不過,由于NTC制式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穩定(易偏色)等缺點,因而此類電視都會提供一個手動控制的色調電路供用戶選擇使用。
符合NTSC制式的視頻播放設備至少擁有525行掃描線,分辨率為720×480電視線,工作時采用隔行掃描方式進行播放,幀速率為29.97fps,因此每秒約播放60場畫面
2.PAL制式
PAL制式是在NTSC制式基礎上研制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克服NTSC制式對相位失真的敏感性。PAL制式的原理是將電視信號內的兩個色差信號分別采用逐行倒相和正交調制的方法進行傳送。這樣一來,當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出現相位失真時,便會由于相鄰兩行信號的相位相反而起到互相補償的作用,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引起的色彩變化。此外,PAL制式在傳輸時受多徑接收而出現彩色重影的影響也較小。不過,PAL制式的編/解碼器較NTSC制式的相應設備要復雜許多,信號處理也較麻煩,接收設備的造價也較高。
PAL制式也采用了隔行掃描的方式進行播放,共有625行掃描線,分辨率為720×576電視線,幀速度為25fps。目前,PAL彩色電視制式廣泛應用于德國、中國、中國香港、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然而即便采用的都是PAL制式,不同國家和地區的PAL制式電視信號也有一定的差別。例如,我國采用的是PAL-D制式,英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使用的是PAL-I制式,新加坡使用的是PAL-B/G或:D/K制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