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作者首次提出的“股東資源”這一全新的學術概念,全面分析論證了其在公司生存、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作者認為,與其“事后觀察”并討論股權結構對于公司治理、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如“事前預判”什么樣的股東會走到一起創辦公司并共同追求價值增值。在股東資源邏輯看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好地刻畫了公司由傳統的“資合”向現代的“人合+資合”蛻變過程中所體現的資源效應(物質基礎)以及內嵌于公司運行中的治理邏輯(上層建筑)。其中,股東資源(主要指少數大股東的資源稟賦)的異質性、互補性、長期性,以及股東資源集聚對公司發展所需的其他資源的吸附能力等,構成公司發展的物質基礎;因股東資源投入及其利益保護而構建的大股東協同控制型治理,構成公司發展的上層建筑。顯然,股東資源邏輯下的公司治理與財務管理有別于西方代理框架下的公司治理與財務管理,它既能解釋中國公司大股東存在的合理性、正當性和有為性,也能為當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全新的解釋框架和政策建議。
作為一項原創性的基礎研究,本書的目標在于為中國特色公司治理和財務基礎理論研究提供一個全新范式,進而開啟一片全新的學術天地。
王斌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財務系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校外博士研究生導師,財政部會計名家,北京市長城學者。兼任中國會計學會理事及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成本研究會常務理事、財政部管理會計咨詢專家等。同時任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瑞銀證券等公司的獨立董事。
主要教學與研究領域為集團治理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與控制等。講授財務基礎理論、公司理財等課程;出版了《公司財務理論》《股權結構論》《公司預算管理研究》《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等專著;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以及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涉及財務理論與公司治理、企業集團財務與管理控制等領域。
第一章 股權結構理論及其反思
第一節 西方股權結構及其理論:在講什么?
第二節 來自中國公司的詰問:大股東眼里真的只有“私人收益”嗎?
第三節 舊治理與新經濟:研究范式的反思
第二章 股東資源的概念
第一節 透視公司的股東:引子
第二節 來自資源基礎理論的啟示
第三節 股東資源:一個全新的概念
第四節 股東資源視角下的公司:商業常識
第三章 股東資源與公司財務理論框架
第一節 不同發展階段的股東結構:分類
第二節公司不同發展階段的股東:資源投入及利益訴求
第三節 再融資新規與戰略投資者:基于股東資源觀的分析
第四節 股東資源、大股東聯盟與財務研究范式的轉變
第五節 基于股東資源觀的公司價值創造:財務機理與邏輯框架
第六節 股東資源與公司財務理論:主要研究議題
第四章 異質性股東資源、股東資源集聚及其效應
第一節 關于資源異質性的基本認知
第二節 股東資源集聚:從股東個體到公司整體
第三節 案例分析:寧波港引入上港集團中的股東資源及其效應
第五章 公司型大股東、股東資源與產業協同
第一節 公司發展階段與大股東:機構型大股東與公司型大股東
第二節 現實中上市公司的公司型大股東:何以成為?
第三節 理論上需要解釋的核心問題
第四節 機理式討論:公司型大股東、股東資源及產業協作
第五節 公司型大股東與產業協同運作:以優然牧業為例
第六章 股東資源與董事會機制:協同控制型治理
第一節 公司治理是權力制衡還是價值創造:基于中國情境的理論反思
第二節 基于股東資源的董事會職責:以價值創造為核心
第三節 公司治理的本質:大股東資源聯盟、董事會協同控制型治理
第四節 高科技公司雙重股權結構設計的邏輯:對中國科創板的啟示
第五節 創始股東的股東資源與控制權爭奪:以雷士照明為例
第七章 大股東聯盟控制、利他主義與投資者關系管理
第一節 大股東聯盟控制下的潛在問題:“大股東中小股東”的利益沖突
第二節 大股東利己主義、利他主義及其調和
第三節 投資者關系管理:集聚股東資源的重要機制
第八章 股東資源理論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節 引子:中國經濟為什么能持續增長?
第二節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制度梳理與理論回顧
第三節 國企混改實踐:以中國聯通為例
第四節 透過聯通案例看國企混改:對混改要素的邏輯歸納
第五節 混改本質:“混”的是股東資源(物質基礎),“改”的是公司治理(上層建筑)
第六節 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