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語言表達氛圍、引導方式、表達技巧、禮貌用語等方面,講述了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特點,同時,作者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和研究,精心梳理出60個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有理論、有指導、有實踐,為困惑中的家長們支招。
★ 校長推薦!構建學習型家庭,與孩子共同成長。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北京四中網(wǎng)校副校長劉開朝老師為您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豐富家長的教育理論,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zhì)量觀。★ 貼近生活,可操作性強,從孩子的心理培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兩個方面“雙管齊下”,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 本書案例豐富,閱讀輕松,信息量大,適用于從孩子出生到整個童年期的表達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 權威性:特聘教育專家為作者,既有扎實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又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為依托。★ 針對性:根據(jù)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特點,給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見解和方法。★ 指導性:書中所寫的教育方法切實可行,貼近生活。理論上深入淺出,易學易懂。
劉開朝,北京四中網(wǎng)校副校長,曾任教于北京師大二附中,中國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專家講師團成員,北京市語文教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研究員,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研究員。著有《網(wǎng)絡時代的家庭教育》、《陽光下的心靈家園》等作品。近幾年潛心研究家校結合及家庭教育理論,是遠程教育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2013年作為嘉賓受邀參加金鳳凰在線教育高峰論壇并講話。2014年作為嘉賓受邀參加教育圣典高端訪談。多次被國內(nèi)多個省市的重點中學邀請進行講座與培訓。
目錄
**章
孩子語言發(fā)育的幾個關鍵期\
**節(jié) 對嬰幼兒語言發(fā)育的培養(yǎng) / 5
第1招 與孩子說話 / 6
第2招 用手說話——手語 / 9
第3招 爸爸與孩子交流 / 10
第二節(jié) 3~4歲幼兒語言的培養(yǎng) / 13
第4招 親子式交談 / 13
第5招 尊重孩子不著邊的創(chuàng)意 / 17
第6招 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談話氛圍 / 18
第7招 營造“兒歌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氛圍 / 21
第三節(jié) 教孩子說普通話 / 23
第8招 糾正孩子不正確的發(fā)音 / 23
第9招 教孩子分清你、我、他 / 24
第10招 培養(yǎng)孩子說普通話 / 26
第二章
積極營造適合孩子表達的氛圍
**節(jié) 與孩子溝通交流 / 32
第11招 傾聽孩子真誠的傾訴 / 32
第12招 理解孩子的弦外之音 / 35
第二節(jié) 訓練孩子對外交往的能力 / 42
第13招 引導孩子與同伴交流 / 42
第14招 在訓練交往能力中提高孩子的語言水平 / 44
第三節(jié) 把幼兒智能強項與語言學習聯(lián)系起來 / 48
第15招 鼓勵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強項 / 48
第三章
引導孩子,激發(fā)表達欲
**節(jié) 寓教于樂:愉快的家庭對話 / 53
第16招 “你說呢”——表達的**引導語 / 53
第17招 10種游戲,讓孩子的嘴巴停不下來 / 55
第二節(jié) 尊重孩子的語言表達 / 62
第18招:善待孩子的“辯護”行為 / 62
第19招 教孩子“看圖說話” / 65
第20招 為孩子創(chuàng)建“春天畫廊” / 68
第21招 與孩子一起進入情境與生活 / 69
第四章
孩子學得會的表達技巧
**節(jié) 故事,孩子表達*有營養(yǎng)的創(chuàng)意素材 / 73
第22招 選好對孩子有益的故事 / 73
第23招 家長學會講故事 / 76
第24招 在故事中啟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意 / 78
第25招 用故事激勵孩子進行奇思妙想 / 80
第二節(jié) 在引領孩子閱讀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 82
第26招 陪著孩子一起閱讀 / 83
第27招 幫助孩子讀好書 / 85
第三節(jié) 在對話中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 87
第28招 涂鴉中的對話練習 / 87
第29招 讓孩子在觀察中對話 / 89
第30招 在“演講”中學習成長 / 91
第五章
培養(yǎng)孩子的“名嘴范兒”
**節(jié) 讓孩子“語”眾不同 / 97
第31招 啟發(fā)大膽想象,鼓勵與眾不同 / 97
第32招 用成語故事來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 / 99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必須具備的幾種能力 / 101
第33招 積累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 101
第34招 培養(yǎng)孩子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 103
第35招 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 107
第36招 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113
第37招 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 117
第38招 演講中的場面控制能力 / 120
第39招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 122
第40招 延遲滿足 / 136
第41招 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 140
第三節(jié) *有力的潛臺詞——思考力 / 143
第42招 家長要善于提問 / 143
第43招 開放性的標準讓孩子更會思考 / 146
第四節(jié) 表達源于“應變之道” / 150
第44招 幽默是“應變”的關鍵 / 150
第45招 應變之道源于知識積累 / 154
第46招 “形式多變”也是應變之道 / 157
第六章
**表達——言之有物
**節(jié) “言之有物”之“物”的獲取 / 163
第47招 學會觀察與積累, 才能“言之有物” / 163
第48招 豐富詞匯才能“言之有物” / 165
第二節(jié) “言之有物”的技巧 / 170
第49招 講話中的“言之有物” / 170
第50招 作文中的“言之有物” / 173
第51招 生活素材讓你“言之有物” / 177
第七章
培養(yǎng)孩子的禮貌用語
**節(jié) 禮貌用語的啟蒙 / 183
第52招 掌握孩子語言發(fā)育的三個階段 / 183
第53招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 / 186
第54招 創(chuàng)設良好寬松的禮貌用語氛圍 / 190
第55招 豐富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的內(nèi)容 / 193
第56招 在游戲中滲透禮貌教育 / 194
第二節(jié) 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 / 197
第57招 在移情體驗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 / 197
第58招 教孩子學會表達感恩 / 200
第59招 教孩子學會表達愛 / 207
第60招 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個人禮儀 / 211
第4招親子式交談
小明已經(jīng)4歲了,可是在家里,爸爸媽媽對他總是“呼來喝去”,爸爸想讓他幫忙遞一下杯子的時候,總是說“去把杯子拿來”,要不就是“把報紙拿來”。媽媽催促小明去彈琴的時候總是說:“趕快去彈鋼琴。”雖然小明在心里是非常樂意去幫助父母的,但是每次聽到這樣的話,也就沒什么動力去做了。
專家表示,孩子和成人一樣,都不喜歡命令式的口吻,而是喜歡受人委托。“去把杯子拿來”和“幫爸爸把杯子遞一下”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后者聽起來就讓人舒服多了。作為父母,總是很難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從而在與孩子的對話與交流中不能做到“平等”。而把“你要”“你應該”作為對孩子說話的口頭禪,這種情形只會導致孩子逐漸喪失跟家長交流的興趣,而且往往是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越反感。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3~4歲是孩子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的大腦發(fā)展迅速,支配孩子一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形成于這個階段,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性階段。大腦發(fā)育迅猛,隨之而來的是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這一時期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只有學會說話,才能把自己的意圖和愿望正確地表達出來,才能自由地與人交往,同時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jīng)驗。父母在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其今后交際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
3歲孩子的接觸范圍逐步擴大,開始有了友情,語言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他知道什么是過去、什么是未來,可以隨便和大人交談,說話的語句也長起來了,并帶有豐富的感情。到了4歲,孩子的語匯更加豐富,說話時能自由地使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時態(tài),并且能正確地表述出時間和空間,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傳達給別人,說話帶有夸張性,不時地問這個、問那個,對周圍聲音的反應也敏感起來。為了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要不厭其煩地和孩子對話,對孩子的提問要耐心地進行解答,要拿出誠意和孩子交談。
采用“談話”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3~4歲幼兒口語的發(fā)展。談話實際上就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語言交往,一般是通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或是分析問題等的方式來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它通常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談話;另一種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談話行為。
與孩子*有效的交談方式是“親子式交談”。三四歲的孩子通常對父母有很強的依戀之情,這種感情也是孩子與父母之間親密而持久的情感關系的基礎,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與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親子式交談”就是父母與幼兒建立一種溫馨和諧的關系,父母經(jīng)常用愛心、耐心、細心來面對孩子,并與之進行平等自由的交談。這種方式不僅使孩子在與父母的語言交流中得到情感的滿足,而且在無形之中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孩子坐在一堆積木旁不知該怎么搭,媽媽來到他旁邊并親切地說:媽媽和你一起搭積木好嗎?”“我們一起搭成一座高樓吧。”媽媽一邊說著一邊就開始搭積木,同時引導孩子加入進來,動手參與。媽媽要適時鼓勵孩子說:“對呀,就這樣,積木搭得高不高?”孩子可能就會拍著手高興地說:“哈哈,積木高嘍。”在這種寬松自由的交談氛圍里,媽媽那富有情感的指導性語言,可以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樣板,與此同時,還能使孩子在有意或無意的交談過程中感受到正確的發(fā)音、詞句的組織和語言的表達。
在親子交談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 在具體情景中,**是根據(jù)人、事、物展開交談
3~4歲孩子對語詞的理解有一定的“語境依賴”,換句話說,他們的語言以及對語言的理解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產(chǎn)生的。正因如此,父母在與孩子一起游戲或是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與孩子進行交談,交談的內(nèi)容**是圍繞著眼前的情景或是孩子目前所從事的活動與形式而展開,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孩子把自己動作符號、形象符號與語詞表征符號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從而在實景中學會遣詞造句。
2. 父母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表達
3~4歲孩子的交談以自我為中心、語言缺少層次感和條理性,表達內(nèi)容不清晰,常常會讓人聽起來很啰唆。針對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去制止或打斷孩子的話,相反,要對孩子的話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耐心地聽完,同時揣測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當孩子詞不達意時,父母用接話或是提問的方式予以及時的反饋,包括正確的語音示范、適當?shù)摹疤钤~擴句”等,然后用眼神、點頭,或是贊賞的話語鼓勵孩子,引導他們繼續(xù)交談、學會交談。
3. 使用“兒向語言”而非“小兒語”
國外有關研究中把成人與幼兒自然交談的話語稱為兒向語言,也就是兒童化的語言。研究者認為,兒向語言是一種動態(tài)的話語,成人要想了解孩子當前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可以在交談中以稍難一些的語法、語義以及語言內(nèi)容與其進行交談。另外,父母使用兒向語言可以對孩子的語言進行重復、擴充和評價。當然,父母所使用的語言必須是孩子能理解的或是經(jīng)過進一步解釋能夠被孩子理解的語言,而不是以音代詞、疊音代詞為主的小兒語。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盡快從動作交流過渡到口語交流,從字詞交談過渡為句子交談,從而加強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穩(wěn)定的提高。
當然,每個孩子天性不同,尤其是3~4歲的幼兒,他們的語言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發(fā)音清晰度不同;對周圍語言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不同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表現(xiàn),對于在語言發(fā)展中出現(xiàn)障礙的孩子,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該細心和耐心地觀察和了解孩子在語言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多個角度分析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