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學問 : 名家憶母親(朱永新與名家們在“對話”中感悟母愛的智慧。馮驥才、梁曉聲、張抗抗、趙麗宏聯袂推薦)
定 價:¥49
中 教 價:¥41.65 (8.50折)
庫 存 數: 0
本書編者從教育的角度對選編的老舍、季羨林、史鐵生、鐵凝、袁隆平等名家回憶母親的散文輯結成書,并對每篇文章從教育的角度進行了點評,找出愛的教育的規律。
本書主題鮮明,以愛動人、以情感人,通過細膩溫暖的筆觸,真實的情感喚起人們對母親無盡的愛與思念之情,甚至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每讀一篇,都仿佛能回憶起為人子女與母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也道出了母親對自己的啟蒙與影響,關愛與威嚴,從而讓讀者們真切地體悟到母愛的溫暖、質樸與無私。
全書突出了母愛的教育意義,引導父母和讀者領會教育的本質以及母愛教育的意義。本書既是一本散文佳作,也是教育家與各界大家就母親教育問題進行的一場暖心對話。
☆精選了文學界、藝術界、科學界等領域諸多名家回憶母親的經典散文。文章或質樸素雅,或誠摯溫暖,凝聚了名家們對母親的深情回憶,對母親智慧的溫情感悟。給讀者以文學美的體驗。
☆教育大家朱永新主編,并于每篇散文后書寫教育感悟,從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的角度闡釋母愛的智慧,引導讀者領會母愛的教育意義,學會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愛孩子,教育孩子。
☆張抗抗、馮驥才、梁曉聲、趙麗宏聯袂推薦。
☆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全書包含名家小傳、精品散文和教育感悟,給予讀者全方位閱讀體驗。
☆制作精良。特種紙燙金護封、純質紙印刷。
母愛是一門學問(代序)
母親是女人神圣的天職。
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祿倍爾曾經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我國近代學者梁啟超先生也有一段異曲同工之妙的話: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廣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養始;蒙養之本, 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婦學始。故婦學實天下存亡強弱之大原也。
為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如此重視母親在孩子成長歷程中的作用?首要的原因,就是母親與孩子的天然聯系。十月懷胎,兒童寄生于母親體內,并不是一個只汲取母親體內營養的生物體,而是一個通過母親去感受外部世界的學習體。中國古代的胎教就非常重視母親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要求母親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這些要求盡管現在看起來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就重視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生活狀態與情緒反應而言,還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
對于一個剛剛出生的兒童來說,母親就是他(她)的全世界。母親不僅意味著物質上的溫飽,同時也提供著精神上的慰藉。母親微笑,就是世界向他微笑,母親歌唱,就是世界向他歌唱。心理學家雷納·施皮茨在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嬰幼兒沒有感受到這樣的愛,即使物質上并不匱乏,也會因為冷落真正失去活力,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他將這種病癥稱為孤兒院癥。
所以,哪怕一個普通的母親在滿足著兒童簡單的食物需求時,也是在同時滿足著兒童對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需求。但直至今日,很多母親都并不明白這一點。就拿母乳喂養來說,母乳營養豐富、安全、容易消化吸收,是適合孩子成長需要的,但一些母親因為把母乳喂養視為簡單地滿足孩子生理需求的過程,讓奶粉或者奶媽代勞。其實,母乳喂養的同時還是建立母子一體感的重要方式,是孩子精神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有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情。話雖然說得有些刻薄,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人類的愛應該不同于其他動物的愛。這就是我們新教育說的智慧愛。一般情況下,母親愛孩子近乎天性。沒有母親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是不同的母親可能會選擇不同的愛的方式,本能的愛或者智慧的愛。本能的愛,往往只關心孩子的溫飽與安全,智慧的愛,還要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心等心靈需求。
朱永新,博士研究生,教授。現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中華教育思想研究》《困境與超越當代中國教育述評》《未來學校》《春天的約會》《使命與擔當》等。
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 胡 適
芭蕉花 / 郭沫若
循循善誘的良師 / 鄒韜奮
母親的大愛 / 蘇雪林
母親眼睛里嚴肅的光輝 / 豐子愷
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老 舍
回憶母親 / 冰 心
母親的時鐘 / 魯 彥
賦得永久的悔 / 季羨林
母親的書 / 琦 君
夢里依稀慈母淚 / 秦 牧
母親那雙審美的慧眼 / 吳冠中
一方陽光 / 王鼎鈞
我的母親是春天 / 宗 璞
媽媽,稻子熟了 / 袁隆平
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 / 梁從誡
母親的手 / 莊 因
母親的鼾歌 / 從維熙
嚴母的慈愛 / 資華筠
母親,你是中國根深的力量 / 葉維廉
母親百歲 / 馮驥才
誰說母愛不能是這一種 / 劉心武
生日卡片 / 席慕蓉
永恒的母親 / 三 毛
我的媽媽 / 程乃珊
一生中的勇敢都來自母親 / 余秋雨
母親 / 肖復興
慈母情深 / 梁曉聲
蘇醒的母親 / 張抗抗
她押了一生的歲月 / 尤 今
合歡樹 / 史鐵生
母親和書 / 趙麗宏
回家去問媽媽 / 畢淑敏
飛入芒花 / 林清玄
風箏 / 王安憶
母親的歌唱 / 莫 言
母親在公共汽車上的表現 / 鐵 凝
慈母在天堂 / 王開林
小巷深處 / 林 莉
后 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