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獨一無二的傳記,由蹤跡和面孔構成,為我們描繪出20世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伊曼紐爾·列維納斯的生平與思想。作者所羅門·馬爾卡穿梭于時空,尋訪列維納斯的人生蹤跡:從他童年時代的立陶宛小城考納斯,到戰前的巴黎,再到納粹集中營;從達沃斯到魯汶,從梵蒂岡到特拉維夫;從東方以色列師范學校的走廊,到索邦大學的階梯教室;從他寂寂無名獨自工作,到被全世界所熟知。
交織在列維納斯人生蹤跡之上的重要面孔,都在本書中參與了他的人格寫照:摯友莫里斯·布朗肖、讓·瓦爾,導師舒沙尼先生;對他有重要影響的人,胡塞爾、海德格爾、羅森茨維格;還有對話者,保羅·利科、雅克·德里達,以及教宗保羅二世等。因此,這本傳記也是對20世紀的獨特一瞥。它的優長之處是充分挖掘了列維納斯的猶太特征,又如實展示了他在哲學家身份和猶太身份之間所取得的平衡。這是理解列維納斯的關鍵。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是20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猶太思想家。列維納斯也是納粹集中營幸存者,這一經歷對他的思想影響至深。西方與猶太在這位探究他者的哲學家身上共存。
本傳記作者所羅門·馬爾卡從青少年時代起就跟隨列維納斯學習。在列維納斯于1995年去世后,馬爾卡花費五年的時間來為這部傳記做準備。本書完整記錄了列維納斯出生于東歐,求學于法、德,成名于法國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發展歷程。
列維納斯既是典型的20世紀法國哲學家,發展了存在、有、他者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學概念,同時,他也是一位百分之百的猶太思想家,猶太文化獨有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貫穿著列維納斯的一生。本書忠實再現了列維納斯身上的雙重屬性,既關注《塔木德》的光輝,又關注蘇格拉底式的哲學思辨。
本書屬于我思墨涅摩緒系列。
所羅門·馬爾卡(Salomon Malka),法國作家、記者,RCJ電臺的編輯,猶太思想史學者,曾長期師從列維納斯學習哲學和猶太經典,著有《閱讀列維納斯》(Lire Lévinas)、《舒沙尼先生》(Monsieur Chouchani)等書。
離去
引言
開端
部 地點
一 考納斯
二 斯特拉斯堡
喂?
三 弗萊堡
四 巴黎
五 被俘
痕跡
六 在東方以色列師范學校的那些年
七 拉希課程
八《塔木德》課程
一次會面
第二部 面孔
一 擺渡者與流星
二 壞天才
三 副本和反面
可以說
四 遠與近
五 檔案管理員與先驅們
六 貴族與主教
微光
七 儀式與世界
八 蒙田和拉博埃西
九 果戈理的《鼻子》
十 承認
十一 列維納斯在耶路撒冷
贖罪日
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