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當你躊躇滿志卻無功而返,是否想過,正確工作比努力工作更重要!
公司的發展40%靠戰略規劃,60%靠項目執行。本書拋開枯燥無味的傳統管理理論,著重介紹項目管理中的實戰方法,從大量案例中幫你抽取實用有效的項目管理工具,幫你反思項目的管理現狀,獲得實用的推進方法,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助推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科技中介服務論:服務鏈與創新鏈融合視角》是對傳統項目管理理論型書籍的補充與挑戰,打破了很多項目管理者學習的理論知識和體系,刺激了其對傳統的思維模式的更新完善,給相關從業人員帶來了實用的思路與工具,適合于企業中高層管理者、項目管理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者及企業管理愛好者閱讀、探討。
科技中介服務既是解決我國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抓手,又是新時期培育科技服務業、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運行效率的重要基礎。新形勢下我國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和要求: 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務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從體系構建而非機構建設角度推動科技中介服務已經成為趨勢;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加速發展,新型科技中介機構和科技服務形式不斷涌現,但總體上科技中介服務仍然難以滿足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服務供需不匹配、服務不成體系、服務能力弱等問題突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06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把科技中介服務體系作為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2014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提出要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等,這一系列舉措都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即科技中介服務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技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如何從理論和戰略高度把握科技中介服務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系,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已成為當前學術界和政府部門亟須破解的一個重大命題。新形勢下,科技中介服務的研究亟須跳出傳統范式,提出新的理論框架,總結對比國內外最新實踐,為科技中介服務政策的制定提供新思路。本書正是在以兩位作者倡導和發起的“中國服務創新研究小組”多年來對服務創新、科技服務、科技政策等領域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構建、統計分析、問卷調查、案例研究和政策梳理,結合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的實際需求撰寫而成的。來自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本書的撰寫。同時,研究小組還聘請了若干名國內知名專家,針對研究過程中遇到的理論、實證、政策和方法等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咨詢和論證。
科技中介服務論
前言
本書從科技中介服務鏈和創新鏈融合視角提出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五論”。傳統研究的局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就科技論中介”;二是把科技中介與創新的關系簡單定義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本書在剖析科技中介服務鏈和創新鏈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論述科技中介服務的“五論”: 供需均衡論、制度創新論、共生耦合論、能力演進論和開放成長論。該研究探索構建了一個新的理論分析范式,更加系統和全面地把握了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規律,可以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提供有益指導,對于形成和豐富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中介服務理論具有參考價值。
本書基于統計數據和調查問卷,全面分析了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現狀。對我國科技中介服務發展面臨的宏觀環境進行了全景掃描;對中觀層面的產業發展現狀,從規模、能力、結構和區域四個維度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微觀機構的發展現狀,運用1150份調查問卷,對九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基本狀況、服務能力、服務績效和政策需求等進行了系統研究,揭示出我國科技中介服務未來發展的需求和潛力。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中介服務發展進入了整合提升期,迫切需要圍繞創新鏈需求優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數量和結構布局、提升服務能力。
本書基于國際視野和本土實踐,總結提煉了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的最新經驗和做法;選取國內若干有代表性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研究了各機構的科技中介服務鏈形態、基于創新鏈的特色運行模式;分析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模式和政府作用,闡述了國際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趨勢和關鍵成功因素。從國內實踐看,我國部分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已經初步具備了市場化的生存發展能力,探索了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服務模式;從國際經驗看,政府和市場共同推動、圍繞創新鏈布局服務鏈、推動服務的集成化和鏈條化、培育專業化經營能力和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等是世界主要國家發展科技中介服務的主要做法。
本書建立了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的戰略框架,提出了問題導向的政策措施建議。從宏觀視角,按國家、產業、區域層面提出了服務創新戰略、資源整合戰略、服務集群戰略、人才集聚戰略、國際化發展戰略;從微觀視角,提出了市場競爭戰略、業務擴張戰略、服務能力提升戰略。對近年來推動科技中介服務發展出臺的相關政策條目,從國家和地方層面進行了細化梳理,從規劃、財政、稅收、人才、資質、信用、評價獎勵等方面歸納了政策的核心要點。從服務需求面、服務供給面、服務環境面,提出了政府和市場協同推進、需求與供給共同作用的政策取向,以及加強科技中介服務的整體布局、完善支持方式、健全政策法規、優化市場秩序、加大政府采購力度、提高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的國際化水平等具體建議。
本書的完成得到了政府、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大力支持。首先,一系列政府資助的研究課題為本書提供了豐厚的素材基礎和成果積累。這些課題主要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課題“自主創新戰略與國際競爭力研究”(04JJD630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服務創新軌道理論研究”(10JJD630008),科技部創新辦專項研究課題“基于創新鏈的科技服務鏈研究”(Y300681801),國家軟科學計劃“有利于資源開放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2010GXS3k058)等。其次,本書的完成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和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貴生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曉明研究員等提出了中肯建議;科技部創新體系建設辦公室徐建國主任、包獻華副主任多次當面或通過郵件給予指導,創新辦程家瑜處長、湯富強副處長,貴州省科技信息所范勇所長等對問卷設計提出了寶貴意見,并積極幫助協調問卷發放與調研工作。最后,相關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課題的調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謹向上述專家學者、領導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是“中國服務創新研究小組”的集體智慧和心血的結晶。除本書作者外,其他成員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王硯羽完成了第四章的初稿撰寫工作,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林敏博士為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撰寫提供了基礎素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謝。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人文經管事業部高曉蔚女士的高效工作,我們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由于作者學術水平有限,書中的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作者聯系郵箱: lin3@sem.tsinghua.edu.cn,wujiaxi@126.com。
作者
2014年9月于北京
藺雷,理學學士、碩士,管理學博士。目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興趣為服務創新、服務管理、技術創新、項目投融資評價。近年來在國內重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服務創新與服務管理方面的專著4部、譯著2部、合著3部。主持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主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重大課題8項。擔任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評審專家,國內管理類重點期刊《科研管理》、《科學學研究》審稿人。為國內多家大中型企業做過服務創新和服務管理類咨詢項目。榮獲2004年度“小林實中國經濟學優秀論文獎”。
吳家喜,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主要從事科技發展戰略、創新政策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基于組織整合視角的新產品開發研究》《動和管理》《走向創新管理》等。
第一篇理論構建: 科技中介服務“五論”
第一章科技中介服務理論構建背景3
第一節不容錯失的戰略機遇3
第二節發展實踐的重大挑戰5
第三節理論突破的內在要求7
第二章科技中介服務理論構建12
第一節基本概念界定12
第二節科技中介服務理論框架28
第三節供需均衡論29
第四節制度創新論33
第五節共生耦合論37
第六節能力演進論42
第七節開放成長論47
第二篇全景審視: 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現狀
第三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宏觀判斷53
第一節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環境53
第二節科技中介服務的發展階段56
第四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中觀分析62
第一節發展規模62
第二節服務能力67
科技中介服務論
目錄
第三節結構現狀71
第四節區域分布74
第五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微觀調查77
第一節調查研究設計77
第二節基本情況分析79
第三節四大專題分析85
第四節兩鏈融合關系分析107
第三篇發展之道: 中國科技中介服務戰略與政策
第六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發展戰略路徑125
第一節科技中介服務戰略結構125
第二節科技中介服務宏觀戰略126
第三節科技中介服務微觀戰略135
第七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政策梳理140
第一節國家層面政策梳理140
第二節地方層面政策梳理142
第八章中國科技中介服務的政策建議146
第一節三維政策框架146
第二節促進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的政策要點147
第四篇經驗借鑒: 國內外科技中介服務實踐
第九章國內案例研究153
第一節中國技術交易所: 基于技術交易的平臺服務模式153
第二節清華大學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市場化的跨國服務鏈159
第三節西安科技大市場: 跨區域科技資源匯聚和配置服務167
第四節四川省技術轉移中心: 技術撮合型服務鏈176
第五節上海創新驛站: 基于SIRC模式的服務鏈179
第六節科易網: 基于互聯網的全程服務鏈182
第七節創新工場: 基于創新鏈的創業孵化服務鏈189
第十章國際經驗借鑒195
第一節美國: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全程服務鏈195
第二節德國: 政府引導、行業協會主導的全程服務鏈201
第三節英國: 市場主導的多層次服務鏈206
第四節日本: 政府主導的全程服務鏈210
第五節印度: 政府引導、面向特定行業的服務鏈215
第六節國際經驗總結219
參考文獻222
附錄1調查問卷227
附錄2機構基礎統計數據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