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理溝通與領導藝術(精)》采用案例剖析的寫法,圍繞大學管理者親身經歷的的一些典型管理事例來談溝通。案例中的內容均來自一線大學管理者們的親身實踐以及感悟。觀察和訪談是本書*主要的研究方法。案例中的人物均以訪談人物為原型。為了增加案例的可讀性,作者陳霞玲對一些案例進行了適當的改編,期望通過本書展示大學管理溝通中的具體場景和實踐過程,串聯起影響大學管理溝通的各種因素。在每個案例的末尾,作者力求從理論分析的角度,對其進行簡要評述,以期給讀者提供一個分析案例的視角。
第一部分 領導特質
案例一:做校長第一步是做人
一、初到大學
二、以做人樹立威信
三、做人不需要宣揚
四、做校長要坦蕩
五、不給別人留想象的空間
評述
案例二:校長要堅守自己的風格
一、流言止于智者
二、保持交往的平衡
(一)不刻意宣揚
(二)平等地關心教師
三、成功的溝通依賴于切實的行動
(一)尊重貧困生
(二)推行誠信考場
(三)不開除學生
四、堅守自己的風格
(一)不跟風
(二)少一些世俗
評述
案例三:校長不能沒有管理溝通意識
評述
案例四:校長要敢于向上級政府要政策
一、為教師爭編制、待遇
二、新校區劃地
三、升格為本科
評述
第二部分 溝通技巧
案例五:增進對創新事物的知曉和體驗——首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一、學會妥協
二、廣開言路
三、自愿參加
評述
案例六:空降院長做增量溝通
一、學院院長做增量
(一)吸引人才
(二)修改利益分配方案
(三)鼓勵教師學習
(四)與教師協商
二、溝通體會
(一)不要自負
(二)溝通技巧與原則
評述
案例七:冷處理:中突——研究生課程改革
一、當副院長
二、當研究生部主任
三、當科研處長
四、當副校長
五、溝通體會
評述
案例八:下級對上級有三次建議權
一、學校辦公室主任
二、上級與下級溝通要尊重對方
三、下級對上級有三次建議權
四、面對面交流是比較好的溝通方式
評述
案例九:借助**論證觀點
評述
案例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研究生部主任處理學生自殺事件
評述
案例十一:主動及時進行溝通——組織部長召開黨代會
一、在籌備過程中統一思想
二、黨代會召開過程中的溝通和協調
三、及時處理溝通障礙
四、溝通體驗
(一)溝通原則
(二)溝通障礙的原因
評述
案例十二:溝通好了才能上會
一、溝通好了才能上會
二、一些問題不宜拿到會上討論
三、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
評述
案例十三:缺乏有效引導容易導致會議冗長、無效
一、會議背景
二、會議開始
(一)第一發言
(二)主持人進行匯報
(三)機構設置組匯報
(四)崗位設置組匯報
(五)財務組匯報
(六)物力配置組匯報
(七)副組長匯報
(八)總結發言
評述
案例十四:深思熟慮地準備講話稿
一、一次講話一個主題
二、認真準備講話稿
三、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評述
第三部分 組織溝通
案例十五:貫徹溝通的火爐原則——教務處長的說服藝術
一、說服校長和書記
二、說服教師
三、說服學生
四、說服下屬
五、參與溝通
六、溝通體會
評述
案例十六:一切尊重制度**
一、注重制度建設
二、一切尊重制度**
評述
案例十七:彌補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缺陷
一、板塊分工與環節分工相結合
二、約法三章
三、多替對方說好話
評述
案例十八:明確分工自動溝通
一、校長與黨委書記的分工
(一)誰決策誰負責
(二)誰負責誰決策
二、校長與副校長之間的分工
(一)校長做好預算和政策制定
(二)校長要抓大放小
三、處長想辦法,校領導拿主意
四、校長要考慮教學關鍵和科研方向
評述
案例十九:建立組織溝通機制
一、全校思想的引領者
二、建立組織溝通機制
(一)進行思想引領
(二)反復宣講他的思想
(三)全校思想大討論
(四)做案例
三、統一教師思想
(一)思想大討論
(二)入職培訓
(三)不換思想就換人
四、與學生溝通:信息反饋
(一)新生入學第一課
(二)與學生直接溝通
(三)聽課溝通
五、文化溝通
評述
案例二十:營造有效的網絡式協調溝通機制
一、高效的協調溝通機制
二、學校目標分享
(一)員工的培養和培訓
(二)實行愿景領導
(三)積極宣傳和分享學校愿景
三、網絡式大學管理結構
四、弱化行政權力
評述
第四部分 文化溝通
案例二十一:用文化進行溝通
一、了解大學文化
二、用學科統一思想
評述
案例二十二:習慣于尊重和欣賞他人
一、教授就是大學
二、做教師的朋友
三、堅持原則,有擔當
四、注重機關處長的意見
五、溝通體會
評述
綜述:提高大學管理溝通的有效性
一、不同溝通主體運用的溝通方式不同
二、不同溝通對象所使用的溝通方式不同
三、不同溝通目的使用的溝通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