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務承載力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伴隨著近年來的城鎮化高速發展,城市規模急劇擴張,城市公共服務壓力持續加大,“城市病”日益嚴重,亟需創新城市治理體系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實現公共服務資源均衡優化配置,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公共服務承載力是指伴隨著城市功能的調整和發展的需要,公共服務資源在供給規模和供給結構與市民需求規模和需求結構的動態均衡。這不僅需要政府主體的財政投入保障,更需要良善的城市治理框架保障,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公共服務承載力的核心要素。研究思路:1.厘清城市公共服務承載力的理論基礎和概念內涵;2.梳理我國城市公共服務承載力的變遷和特征;3.測度我國城市單元及其內部行政區劃單元和重點區域單元的承載力總量和結構,識別不同城市單元公共服務的結構性短板,分析城市公共服務承載力的空間特征;4.探究城市公共服務承載力提升的制度障礙;5.從學理上,探討提升公共服務承載力的城市治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