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權說指基于唯物史觀和當代社會法律實踐,由以從各種法權利和法權力中抽象出的法權概念為中心的七個基本范疇、相應的基本命題和其他重要命題構成的法現象解釋體系。法權說尚處于發展、完善階段。法權說的初步形成史,也是它包含的學理、原則由本書作者用以分析和解決曾經面對的各種法學問題的過程,其中或多或少涉及法理、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學二級學科。本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法權說的要點及其解說,另一部分主要是法權說在憲法學和部分公法學中的應用,涉及民商法學的文字較少。本書由作者近30年來陸續發表的學術論文或文章按概念統一、原理協調貫通的原則編纂而成,對相關問題的探討有相當的學理深度,是一本知識、理論含量豐富,頗有可讀性的法學學術著作。
童之偉,法學博士(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歷任武漢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曾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巴黎政治學院、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日本中央大學、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訪問學者,并數十次應邀到歐美、亞太諸多著名教育學術機構做學術演講。代表性著作有:《國家結構形式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憲法與部門法關系管窺》(法律出版社2017); Right, Power, and Faquanism: A Practical Legal Theory from Contemporary China(trans.Xu Ping,Brill 2018)。致力于法的一般理論和憲法學研究,主要學術志趣在于從各種法權利、法權力中抽象出法權(faquan)概念,進而提出和較系統論述法權說(faquanism)并將其用于解釋中外今古各種法現象,促進現實社會的權力限制和權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