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人類社會基本的生活單元,社區治理既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礎,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主要的實現場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些正由農村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的過渡型社區,正在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由于過渡型社區的形成背景、人員構成、心理認同、價值觀念等較為復雜,此類社區在轉型為城市社區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治理困境。因此,亟須構建一種針對過渡型社區治理的模式和路徑,實現社區在“硬件”“軟件”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完全地、順利地由農村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為了深入研究過渡型社區的治理狀況和轉型情況,《過渡型社區治理問題研究》綜合使用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開展實地調查,按照不同的轉型階段分析過渡型社區的階段性轉型特征、治理表現和治理困境,力求為過渡型社區的有效治理和更好轉型提供路徑策略。
社區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活單元,社區治理既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礎,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主要的實施領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些城中村、城郊村必然要由農村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而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會出現大量人口異質性明顯、治理模式迥異、治理主體差異較大的過渡型社區。這些過渡型社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區,正在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由于過渡型社區的形成背景、人員構成、心理認同、價值觀念等較為復雜,此類社區在轉型為城市社區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治理困境。因此,亟須構建一種針對過渡型社區治理的模式和路徑,實現社區在“硬件”“軟件”以及治理模式等方面完全地、順利地由農村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為了深入研究過渡型社區的治理狀況和轉型情況,本書綜合使用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以銀川市三個典型過渡型社區為實地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轉型階段分析其階段性轉型特征、治理表現和治理困境,力求為過渡型社區的有效治理和更好轉型提供路徑策略。
本書立足于過渡型社區變遷性、過渡性的特征,按照社區位置、社區人口構成、主要治理主體、治理模式、治理狀態、轉型動力等的變遷,將所選擇的銀川市三個典型過渡型社區進行轉型階段的劃分,深入、透徹地分析過渡型社區在轉型初期、轉型中期和轉型后期的治理狀況。分析每一個轉型階段的治理狀況時,結合實地調查情況,選擇轉型階段的基本情況、治理的主要表現和階段性治理困境三個主要維度進行論證,詮釋過渡型社區在三個轉型階段中經歷的社區居民情況、治理主體、治理方式、公共服務供需、居民參與等方面的變遷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全面分析過渡型社區治理困境的基礎上,本書為過渡型社區順利轉型為城市社區提供了治理路徑。首先,明確過渡型社區治理的目標——實現過渡型社區轉型為成熟的城市社區,與城市社區并軌;其次,在治理思路上,根據每個轉型階段的時期特征和治理困境,使用階段性、針對性的治理策略;最后,過渡型社區治理需要完善的制度銜接和制度供給,實現公共服務的供需平衡,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治理手段,厘清治理主體的責任,構建多元參與的治理格局。
過渡型社區治理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在充分滿足社區成員需求的基礎上,促進此類社區順利轉型為城市社區,實現真正的城市化。從實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來看,社區在每個轉型階段存在治理差異,且社區居民是社區轉型中的關鍵因素,居民的利益訴求、權利意識和參與程度等直接影響社區轉型進程及轉型效果。因此,過渡型社區治理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治理策略,重視社區居民的主體性,按照轉型階段的不同,在轉型初期、轉型中期和轉型后期明確治理目標、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模式、細化治理思路,有效解決治理困境,以階段性轉型促進整體性轉型,最終實現社區有效治理的和諧與穩定。
馬輝,女,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師,民族地區公共行政管理專業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層治理、應急管理。入選寧夏第一屆基層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承擔多項科研項目,發表核心期刊文章多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及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述評
一、國外研究綜述
二、國內研究綜述
三、現有研究述評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相關理論及核心概念界定
一、相關理論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過渡型社區概述
第一節 過渡型社區產生的背景
一、城市化的被動催生
二、某些地方政府的利益推動
三、城鄉均衡發展的必經階段
第二節 過渡型社區的特征
一、環境轉換的過渡性
二、社區治理的復雜性
第三節 過渡型社區的治理目標
一、實現社區外在要素的轉型
二、實現社區內在要素的轉型
三、實現社區治理模式的轉型
第三章 過渡型社區治理的現狀考察
第一節 基于銀川典型過渡型社區的調查
一、案例選取的主要考慮
二、所選案例的基本情況
三、三個社區轉型階段的劃分
第二節 銀川過渡型社區的治理現狀
一、社區基本情況
一、主要治理主體
三、公共服務的供給情況
四、居民參與情況
第三節 銀川過渡型社區治理現狀考察的啟示
一、過渡型社區治理存在特殊性
二、過渡型社區不同轉型階段的治理差異
……
第四章 過渡型社區轉型初期的治理
第五章 過渡型社區轉型中期的治理
第六章 過渡型社區轉型后期的治理
第七章 過渡型社區的治理策略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社區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的單元,社區的穩定與和諧對整個社會乃至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社區治理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任務及核心環節。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傳統農村社區因被動失地或拆遷而被安置在城市范圍中或城市社區內,由此產生的由農村社區轉型為城市社區的過渡型社區不斷涌現。這些社區在實現轉型的過程中經歷著多重變遷,雖然在空間結構上已和城市社區差別不大,但由于傳統農村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固有觀念的影響、差異化的公共服務水平、政府等相關治理主體的關注程度不夠等原因使這類社區并未完全實現轉型,由此導致過渡型社區在人口素質、生活觀念、公共服務的供給、社會保障程度、公共參與方式等方面和成熟的城市社區相差甚遠,實現社區轉型舉步維艱。過渡型社區出現了社區結構變遷、生活方式變遷、人口構成變遷、居民交往關系變遷等一系列變化,在這樣的變遷與轉型過程中,過渡型社區遭遇了多重治理困境,面臨各種治理問題,已成為當前政府、市場和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必須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過渡型社區這類特殊性社區給予高度關注.確保實現社區轉型,為和諧穩定發展服務。在過渡型社區治理過程中,需要明確治理目標即實現社區轉型,那么如何實現有效轉型?如何解決社區治理中遇到的現實困境?如何通過各個治理主體的協同合作有效發揮其作用以促進過渡型社區的順利轉型?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本書的選題緣由所在。
二、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本書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由傳統農村居民聚居社區將要轉為現代城市多元主體雜居社區的特殊型社區。這類社區由于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完善、制度不完整、屬性不明確、居民自身身份認同差異、生活方式差異、治理主體關注度不夠以及職責缺失等,變成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夾心層”,處于“亦城亦鄉”的尷尬位置,發展方向和治理狀態極不明確。而這一切并未引起公共部門及其他治理主體的足夠重視進而使相關問題一直無法徹底得到解決,有關這一話題的學術研究也較為缺乏。目前僅有的一些學術研究只集中于分析此類過渡型社區產生的背景、特征、出現的困境等,研究較為表面化,對如何有效解決問題并沒有進行實地性的、深入的、有價值的研究。本書的理論意義在于,以過渡型社區作為實踐調研對象,準確把握過渡型社區內在與外在的多重特殊性,關注過渡型社區居民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以實現社區轉型為主要目標,發現社區治理中的現實困境,幫助過渡型社區轉型設計一套相對完善、有效的治理路徑體系,以期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理論成果,填補過渡型社區治理研究的學術空白,在此基礎上,進行規范、系統、有效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