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收入作者已出版的美學著作和已發表未收入著作的部分論文,分為四卷,大致按照著作出版時間排列。文集內容涵蓋美學原理,美學史、比較美學、文藝美學等領域,在審美學學科建設、審美經驗理論、藝術審美理論、中國傳統與現代美學、西方近代與現當代美學、中西美學比較等諸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獨到的見解。作者倡導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審美學,運用多學科交叉和系統方法論,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審美經驗的特質和審美心理的構成,提出了審美心理有機整體論、審美心理特殊結構方式論、美感發生中介機制論、審美生成主客體動態互動論等獨特觀點,構建了原創性的審美經驗理論體系,是審美心理學時代化中國化重要成果之一;以新的時代眼光審視西方美學史,對西方近代經驗論和理性論兩大美學思潮和派別作了開拓性的綜合比較研究,深入揭示了兩派美學分歧的實質和各自特點,科學概括出由不同學說構成的兩大美學理論體系并作了創新性闡發,填補了我國西方美學史研究中一個重要空白。
彭立勛,1937年1月生于湖北。1960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7年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學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被評為教授。1987年至1988年由國家教委選派至英國劍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1988年調往深圳,歷任深圳市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研究員、教授,被聘為華中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學研究,著作有《美的欣賞》《美感心理研究》《審美經驗論》《審美學現代建構論》《西方美學名著引論》《趣味與理性:西方近代兩大美學思潮》《美學的現代思考》《中西美學范式與轉型》等,參與汝信主編《西方美學史》(四卷本)編著,任副主編和第ニ卷作者。此外,主編《鄧小平經濟特區建設理論與實踐》《深圳文化藍皮書》等。獲得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深圳經濟特區十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等。1992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