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促進高質量發展之路:以金融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定 價:¥79
中 教 價:¥46.61 (5.90折)促銷
庫 存 數: 1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金融業發展在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金融業內部的穩定、相關立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對科技創新板塊的大力支持等,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本選題旨在為現階段我國在金融、房地產及貨幣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以促進金融穩定,防范金融風險,以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構建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設,穩定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債務化問題,加快推動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最終促進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本選題共分為五章,分別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研究、提升金融監管效能、推動金融穩定立法工作、構建房地產新模式、資本項目開放和貨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教訓。第一章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研究。主要分析金融體系助力科技創新發展的情況。從我國科創資金的主要來源與使用情況、我國現階段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國際經驗與啟示、政策建議等方面審視當前金融體系與科技創新的融合度、匹配度不高的根本矛盾,及其中存在的諸多矛盾。深入研究國際上一些在此方面領先的國家的科創支持體系,提出金融支持科創核心思路:破舊、立新、聚合三層次發力,助力我國金融體系更好地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持。第二章為提升金融監管效能。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隨著我國金融規模越來越大,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我國政府越來越難對所有金融風險問題進行兜底,而且長此以往也容易引發道德風險。作者分析了部分經典風險案例,總結了我國金融監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為金融監管應從形式走向實質,并針對性提出八點政策建議,以提升金融監管效能,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國金融業發展。第三章為推動金融穩定立法工作。主要從制定金融穩定促進法的現實考慮、金融穩定立法的基本框架與要素、金融穩定立法中需要處理的重要關系及金融穩定立法應突出解決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明確金融立法工作對促進金融機構健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規范金融風險處置機制、明確金融風險事件問責追責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書中認為《金融穩定促進法》應促進金融體系處于能夠正常發揮關鍵功能的狀態,重點是解決本輪金融風險處置中暴露出的體制機制和規則不足的缺陷,指出金融穩定立法應遵循5點原則,并提出了構建《金融穩定促進法》基本框架的8個要素,同時強調金融穩定立法要處理好8組關系。第四章為構建房地產新模式。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地產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而要建立新模式就需要辨析當前和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找出解決方案。本章圍繞房地產三高(高房價、高負債、高度金融化)問題,梳理其背后的原因,找到最突出的矛盾,提出解決方略,并借鑒國際發達國家的經驗,及其帶來的政策啟示,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設方案,二是穩定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債務化解方案。第五章為資本項目開放和貨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教訓。首先厘清了資本項目開放和貨幣國際化等相關概念的內涵和聯系,詳細評估了人民幣國際化和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下一階段資本項目開放應抓緊推動的幾項關鍵工作:一是實現從通道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的轉變,形成全市場統一的開放制度。二是完善境外機構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債的制度,提高募集資金使用的便利性和規范性,并適時建立境外優質企業境內上市制度。三是擴大衍生品投資者范圍和可投資產品種類。四是逐步滿足境內個人投資國際資本市場的需求。五是建立高效、便利的直接投資制度,完善直接投資的法規體系。六是解決我國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打造良好的、具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
· 本書由張曉慧、黃益平、王毅、張斌、朱雋聯袂打造。從多角度、深層次挖掘金融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方式和路徑,有助于讀者理解金融業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 借鑒全球先進經驗,打造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國際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作者提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核心思路,結合當下我國國情,給出從破舊、立新、聚合三層共同發力的建議;就提高金融監管效能給出了八項建議;給出金融穩定立法應遵循五點原則,并提出了構建金融穩定促進法基本框架的八個要素,同時強調金融穩定立法要處理好八組關系。
張曉慧,經濟學博士,研究員,畢業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高級顧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黨委委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學與經濟學講席教授、副院長和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政策與金融改革。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成員,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王毅,經濟學博士,研究院,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學專業,現任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財政部金融司司長等職務。 張斌,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目前擔任世界經濟預測與政策模擬實驗室首席專家,社科基金政策咨詢點項目主持人。曾獲得浦山優秀論文獎,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 朱雋,現任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畢業于北京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曾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辦公廳和國際司。長期從事金融業開放、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國際金融合作與規則制定、國際經濟金融研究等相關工作。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擔任國際清算銀行經濟學家。
序言1 Ⅴ序言2 XIX前 言 XXV
第1章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發展 006我國科創資金的主要來源與使用現狀 015我國現階段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026國際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041對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建議 053
第2章 提升金融監管效能金融監管與國際改革新進展 081中國金融監管架構的演變與發展 098時刻警惕系統性金融風險 103當前金融監管效能亟待提高 127提升金融監管效能的政策建議 141
第3章推動制定金融穩定促進法制定金融穩定促進法的出發點 161金融穩定立法的基本框架與要素 179金融穩定立法中的幾個重要關系 194
第4章 資本項目開放和貨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教訓資本項目開放和貨幣國際化的相關概念 251貨幣國際化的國際經驗和教訓 262資本項目開放的國際經驗和教訓 285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進展及問題 309
第5章 構建房地產新模式我國房地產業的高房價問題 325我國房地產業的高負債問題 344我國房地產業的高度金融化問題 361日本化解房地產債務的經驗教訓 367我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396
參考文獻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