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普惠金融: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共分為九章,具體包括:第一章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起源,追溯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介紹了數字金融對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以及數字普惠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第二章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研究綜述,在分析大量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地梳理了目前有關普惠金融、數字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文獻,總結現有研究的脈絡體系,并從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歸納與評價,從而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該書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剖析的切入點,為研究提供整體的構架和思路。第三章數字金融的普惠機理,在分析數字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機理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一手數據,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第四章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評價,這一章首先分析現有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優缺點,其次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分別設計了跨國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指標體系和省級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對105個國家/地區和我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進行了評價。最后運用空間計量方法通過計算莫蘭指數對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空間自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第五章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驅動效應,以內生增長理論為基礎,將數字普惠金融拆解為技術進步和政府干預構建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引入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等中介變量,剖析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提出相應假設并進行模型設定。第六章時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從時間維度出發分別在跨國層面和省級層面采用傳統計量分析方法進行基準回歸分析,然后進行異質性分析和穩健性分析,實證一個地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夠促進本地區經濟增長。第七章空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從空間維度出發在跨國層面和省級層面首先分析經濟增長水平的空間自相關性,其次分別使用空間滯后模型、空間誤差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進行估計,最后選擇空間杜賓模型分析得出數字普惠金融水平對周邊相鄰地區經濟增長會產生空間溢出效應。再分析不同分維度指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針對我國省級層面又進行了分區域研究,探討不同區域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空間溢出效應的差異。第八章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路徑實證分析,運用中介效應模型分別驗證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從而打開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黑箱。第九章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總結了該書主要研究結論,提出通過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水平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續的研究方向。
數字技術的飛躍式升級為普惠金融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數字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正在改變著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2016年G20杭州峰會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在《全球標準制定機構與普惠金融——不斷演變中的格局》中正式提出數字普惠金融及高級原則,各國普惠金融發展從傳統普惠金融階段升級到數字普惠金融時代。與依托實體銀行的傳統普惠金融相比,數字普惠金融不受地域限制,具有精準、高效、便捷的優勢,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能夠通過數字普惠金融體系多渠道、低成本地獲得多種金融產品,進而增加創新動力與就業機會,推動投資與消費,并提高收入與產出,最終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圍繞數字普惠金融的研究逐漸增多,但是對于數字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卻相對較少,難以對普惠金融實踐提供有效指導。因此,本書試圖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剖析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將對于各國完善普惠金融體系,以數字技術促進金融普惠、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書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①如何評價一個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②數字普惠金融是否影響經濟增長?③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是什么?是否存在多個傳導路徑?④各級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通過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水平促進經濟增長?
全書共分為九章,具體包括:第一章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起源,追溯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介紹了數字金融對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以及數字普惠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第二章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研究綜述,在分析大量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地梳理了目前有關普惠金融、數字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文獻,總結現有研究的脈絡體系,并從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歸納與評價,從而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書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剖析的切入點,為研究提供整體的構架和思路。第三章數字金融的普惠機理,在分析數字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機理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一手數據,采用PLS偏最小二乘法構建了一個由互聯網使用、數字金融產品使用、金融素養及普惠金融組成的結構方程,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第四章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評價,這一章首先分析現有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優缺點,其次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分別設計了跨國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指標體系和省級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對105個國家/地區和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進行了評價。最后運用空間計量方法通過計算莫蘭指數對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空間自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第五章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驅動效應,以內生增長理論為基礎,將數字普惠金融拆解為技術進步和政府干預構建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引入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等中介變量,剖析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提出相應假設并進行模型設定。第六章時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從時間維度出發分別在跨國層面和省級層面采用傳統計量分析方法進行基準回歸分析,然后進行異質性分析和穩健性分析,實證一個地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夠促進本地區經濟增長。第七章空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從空間維度出發在跨國層面和省級層面首先分析經濟增長水平的空間自相關性,其次分別使用空間滯后模型、空間誤差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進行估計,最后選擇空間杜賓模型分析得出數字普惠金融水平對周邊相鄰地區經濟增長會產生空間溢出效應。再分析不同分維度指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針對我國省級層面又進行了分區域研究,探討不同區域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空間溢出效應的差異。第八章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路徑實證分析,運用中介效應模型分別驗證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從而打開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黑箱。第九章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總結了本書主要研究結論,提出通過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水平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續的研究方向。
本書的創新性工作及結論如下:
第一,構建了跨國層面和地方層面兩個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F有文獻沒有專門對跨國數字普惠金融水平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而國內對數字普惠金融評價的指標體系主要是根據支付寶的使用情況設計,未能涵蓋傳統金融產品及服務。本書的研究首先根據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征,在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增加能夠反映數字金融特性的指標,基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公開調查數據構建了可用于跨國比較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其次以中國為例采用經濟和金融統計數據設計了一個既包含傳統金融和數字金融產品及服務,又能夠在一國國內地區間進行比較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此為基礎計算出了跨國(105個國家/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和省級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這一創新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并從更全面的角度評價了我國各。ㄗ灾螀^、直轄市)的數字普惠金融水平。
第二,構建理論模型深入剖析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并實證分析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中介作用。目前學術界圍繞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研究尚有不足,尤其是對影響機理和路徑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書的研究提出了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三個驅動效應,然后以內生增長理論為基礎,運用生產函數構建了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框架,接著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直接作用和間接傳導路徑,并運用中介效應模型通過實證分析驗證了信貸約束、創業、投資和城鄉收入差距這四個中介變量的效用,打開了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黑箱。
沈燕,西安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西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會與金融系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十多篇科研論文,其中兩篇英文論文被SSCI檢索。擔任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學術期刊評審專家。主持參與省部級項目十余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主要研究方向:數字金融、家庭金融和區域經濟。
第一章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起源
一、從金融排斥到普惠金融
二、數字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實現飛躍
三、數字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
第二章 數字普惠金融相關研究綜述
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相關文獻綜述
二、數字普惠金融相關文獻綜述
三、數字普惠金融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相關文獻綜述
四、小結
第三章 數字金融的普惠機理
一、數字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水平的機理分析
二、基于PLS的數字金融與普惠金融關系分析
三、小結
第四章 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評價
一、現有相關指標體系
二、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三、跨國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評價
四、省級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的評價
五、小結
第五章 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
一、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驅動效應
二、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的直接作用
三、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間接傳導路徑
四、模型構建及數據來源
五、小結
第六章 時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跨國層面傳統計量模型的估計
二、省級層面傳統計量模型的估計
三、小結
第七章 空間維度視角下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跨國層面空間計量模型的估計
二、省級層面空間面板計量模型的估計
三、小結
第八章 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路徑實證分析
一、信貸約束傳導路徑的實證分析
二、創業傳導路徑的實證分析
三、投資傳導路徑的實證分析
四、城鄉收入差距傳導路徑的實證分析
……
第九章 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互聯網及互聯網金融使用狀況調查
附錄2 高收入國家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指數
附錄3 中高收入國家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指數
附錄4 中低收入國家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指數
附錄5 低收入國家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分指數
附錄6 31個省份原始數據描述性統計(按年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