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最早被稱為《左氏春秋》,是對孔子刪訂“五經”之一——《春秋》之經文進行內容及事實補充之傳,與《春秋》經互為表里。直至西漢,《春秋》學見于官者清一色為《公羊》《穀梁》之學,《左傳》在西漢屬于私學,直至西漢末劉歆治《左氏》,而在劉歆之前,《左傳》在經師儒生心目中不占地位,當然談不上研究。 “左氏”之學曾于西漢末立于學官,后復廢,東漢復又立。直至宋末儒家經典“十三經”格局正式確立,《春秋左傳》一直作為儒家經典重要經書之一,歷代研究者不乏其人。然觀其研究熱度,對《春秋》的研究熱度始終不及《詩》《書》《禮》《易》,作為對“五經”之一《春秋》的傳解,對“春秋三傳”的研究又次之。宋儒講倫常,所以《春秋》很合宋人的口味,《春秋》講尊王,講復仇、攘夷,很適合內憂外患的宋王朝的需要,所以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故宋代講《春秋》的人很多。然宋儒研究《春秋》經傳的方向在于窮究微言大義,終歸不離《公》《穀》二傳,《左傳》偏重記事,專門研治的人相對較少。
至有清一代,受害于宋學的空疏及清初文字獄的大興,促使了清代考據學的興起,恢復東漢古文經學的樸實學風。對《春秋左傳》的研究一時大盛,清代有名的經學大家基本都有關于《春秋左傳》的研究著作,或傳注、或評點、或考實,僅留存下來的相關著作就有二百多部。但直到目前,尚未有著作左傳研究的經典著作進行系統的梳理編目。
《春秋左傳敘錄》一書以春秋左傳學為核心,收錄清代春秋學著作的解題目錄;以著作的內容為基礎,兼顧清代春秋左傳學的學術發展史,對所收著作按類劃分;詳細介紹所收著作版本、版式、作者信息及內容特點。此書填補了《春秋左傳》研究史上重要研究時期清朝《春秋左傳》學研究目錄學研究方面的空白,書稿本身反映了這一時期《春秋左傳》研究的現狀,同時也為今天相關研究者提供歷史材料線索,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羅軍鳳,湖南邵陽人。文學博士,2010年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訪問學者,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春秋左傳學、域外左傳學,著有《清代春秋左傳學研究》等著作。
目 録
序 1
凡 例 1
一 《春秋》經義類 1
二 糾補胡安國《春秋傳》或蒐輯《春秋》三傳以解經類 68
三 《春秋》史學類 108
四 蒐輯考證《春秋左傳》古注古疏 125
五 補苴《春秋左傳》杜注 143
六 《春秋左傳》專題研究 180
(一)典章制度考證 192
(二)人物姓氏職官考證 208
(三)文字音韻校勘 239
(四)地理考證 246
(五)《左傳》古經及《春秋》異文考釋 262
(六)今古文之爭 286
(七)《左傳》經義 294
七 《左傳》評點與科舉讀物 351
八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