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新課標課外經典閱讀叢書》取材于一個蘇格蘭水手獨自在荒島生活五年的真實故事,是一部回憶錄形式的冒險小說,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出身于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可是他卻擁有一顆勇于冒險的心,他渴望航海,希望在遠洋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抱負。終于,他鼓起勇氣瞞著父親出海。在他前幾次的出海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可是他并不甘心,決定再次出海。
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
第一章 癡迷航海踏上險途
第二章 劫后余生落難荒島
第三章 建造住所撰寫日記
第四章 拾起信仰建房拓荒
第五章 環島航行發現腳印
第六章 建造工事防御野人
第七章 夢境成真邂逅“星期五”
第八章 激戰野人絕處逢生
第九章 奪船大戰重返家園
第十章 歸途歷險舊地重游
1632年,我出生在約克市一個上流社會家庭。我的父親是德國不來梅市人,經商發家后定居在約克市,并在那兒娶了我母親。母親娘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姓魯濱遜,因而給我取名叫魯濱遜·克羅伊茨內。由于英國人一讀“克羅伊茨內”這個德國姓發音就走樣,所以大家都叫我克羅索。
我有兩個哥哥:大哥是駐佛蘭德英國步兵團的中校,在敦刻爾克附近與西班牙人作戰時陣亡了;至于二哥,他的下落我至今仍一無所知。
我是家里的小兒子,雙親沒讓我學謀生的手藝,于是從小就喜歡胡思亂想的我,一心想出海遠游。父親曾送我去寄宿學校就讀,還讓我進免費學校接受鄉村義務教育,一門心思想要我將來學法律,但除航海外,我對其他一切都沒興趣。
我完全不顧父親的意愿,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腦子里總想著圓自己的航海夢。冥頑不靈的天性,似乎已注定了我未來命運的不幸。
父親預料到我的想法必然會給我帶來不幸,便給予我許多嚴肅而真誠的忠告。當他生病在家休養時,還特地抽時間把我叫進他的臥室,對我進行了一番勸解。他說我們的社會地位屬于中間階層,既不必像下層大眾那樣辛苦勞作、疲于奔命,也不會像上層人物那樣驕奢淫逸、鉤心斗角而最終弄得心力交瘁。這是一種人人羨慕的階層,許多帝王都感嘆其高貴的出身所帶來的不幸,恨不得自己出生于像我們這樣的中間階層。明智之人也都認為,中間階層的人才最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圣經》中的智者曾祈禱:“讓我既不貧窮,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都多災多難,唯中間階層災禍最少,不會有他們那樣瞬息萬變的盛衰榮辱。
接著,他說,如果我的生活多災多難,那完全是由于我自身的過錯。因為他知道我的航海計劃必將會給自己帶來諸多苦難,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總而言之,他答應,如果我聽他的話留在家里,他一定盡力為我做出安排。他根本不同意我離家遠游,因為他不想看到我因自己的一意孤行而受罪。談話結束時,他告訴我應以大哥為前車之鑒,他說他也曾同樣懇切地規勸過大哥不要去佛蘭德打仗,但血氣方剛的大哥還是決意加入了軍隊,結果喪了命。他還對我說,雖然會永遠為我祈禱,但如果我執意采取愚蠢的行動,那么,他敢說,上帝一定不會保佑我。還斷言說,將來當我呼救無門時,一定會后悔沒有聽他的忠告。
這次談話讓我很受感動。真的,誰聽了那樣的話會無動于衷呢?我下決心不再想出海的事,打算聽從父親的勸告,留在家里。可是,沒過幾天,我就把自己的決心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出外航海的想法又完全占據了我的腦海。我并沒倉促行動,我決定先說服我的母親。我在她心情較好的時候告訴她: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見見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親最好索性答應我,要不然我就離家出走。我已經十八歲了,無論去當學徒,或是去做律師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絕對相信,即使自己去當學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滿師便會逃離出去航海。如果她替我向父親說情,讓他答應我乘船出海一次,等我回家后覺得自己并不喜歡航海,就會加倍努力彌補我所浪費的時間。
母親聽了我的話后大發雷霆。她對我說,她知道無論怎么說,父親也毫不理會,他決不會答應我去做這種冒險的事。她表示難以理解,在父親與我進行了那樣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后,我怎么還想離家遠游。她說,如果我執意自尋絕路,那就別指望誰會來幫助我。
盡管母親嘴上說不愿意向父親轉達我的話,但事后,她還是把我們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父親聽了深為憂慮,嘆了一口氣說:“這孩子若留在家里,也許會很幸福;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他沒答應我的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