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好好睡覺怎么辦?寶寶不好好吃飯怎么辦?寶寶亂砸東西怎么辦?寶寶亂發脾氣怎么辦?孩子自私霸道怎么辦?孩子固執、任性怎么辦?孩子缺乏耐性怎么辦?……
很多家長感嘆,把孩子養大容易,可把孩子教好卻很難。其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問題,就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真正懂得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同時輔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這樣陪孩子走過黃金關鍵期》作為難得一見、優秀可靠的學齡前科學育兒普及讀物,急家長之需。
◆金牌育兒師教父母這樣陪孩子走過0-3歲
◆錯過了孩子的最初三年,就錯過了孩子的一生
◆紐約時報幼兒教育專欄作者、親子育兒主編深諳兒童心理,科學講述早教經驗
在做兒童心理咨詢師這幾年,我曾遇到過很多因家庭教育不當而發生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霸道、任性,有的膽小、自卑。從孩子出現問題到已形成固有品格這段時間,家長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孩子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發展得很好,長大后也如你所愿成了一個具有健全型人格的人,那么恭喜你,你的家庭教育可能算是成功的。可當你不經意間錯過了孩子成長期積壓成堆的問題,而沒有及時發現,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那么,很不幸,你的孩子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個性格有缺陷的人。當然,很多家長還意識不到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兒,所以,他們會把問題的根源和責任歸結于孩子身上。
很多人都問我,說你是一個兒童心理咨詢師,又是一個育兒專家,那你認為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出色的孩子呢?答案的關鍵在于承擔育兒角色的人身上——父母。古人說:“父不慈則子不孝。”學齡前的父母不僅承擔著“養兒”的角色,也承擔著“育兒”的角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養育”下長大的,其中的“育”字關乎孩子的未來。
我在書中記敘了很多親身遇到過的故事,故事都有一個主旨,就是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多孩子可能天生會有性格內向或外向的表現,他們在3歲左右會特別擅長模仿父母的行為或者說話的口氣,這種模仿會促成他們今后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要謹言慎行。如果你經常批評苛責孩子,那么他可能會表現出對別人的挑剔和不滿;如果你常常能夠以寬容的心態理解孩子的行為,那么孩子今后可能就會富有同情心,時常能夠體諒別人的難處。
劉星,女,資深育兒教育圖書策劃,紐約時報旗下阿邦網嬰幼兒教育專欄作者,樂幫新媒體內容總監、親子育兒主編,國際注冊認證婚姻家庭指導師,《陽光寶寶》策劃、執行主編,《中國兒童報》特約作者。
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及學齡前心理咨詢工作,曾在國內外報刊、雜志發表多篇兒童心理學、家庭育兒方面的文章,并成功策劃多本育兒圖書,其中在中國畫報社出版的一整套全彩育兒叢書,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現獨立開辦了一家“學齡前兒童心理問題咨詢中心”,幫助諸多家長解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同時,資深的背景也幫助許多家長在如何支持兒童成長方面拓寬了國際視野。
第一章 學齡前是寶寶性格的養成期:寶寶性格有缺限,爸爸媽媽怎么辦?
媽媽,我是個丑寶寶:寶寶自卑怎么辦?
媽媽,我不敢:寶寶膽小怎么辦?
不行,不行,就不行:寶寶任性怎么辦?
玩具都是我的,誰也不給:寶寶自私霸道怎么辦?
就不還給你:寶寶愛占小便宜怎么辦?
小魚死了,我好難過:寶寶有點悲觀怎么辦?
媽媽,媽媽,我要媽媽:寶寶依賴性太強怎么辦?
第二章 洞悉情緒背后的心理問題:寶寶情緒不穩定,爸爸媽媽怎么辦?
為什么小美的衣服比我的漂亮:寶寶有嫉妒心怎么辦?
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寶寶有些敏感怎么辦?
不給我,我就哭:寶寶亂發脾氣怎么辦?
我偏從高處往下跳:寶寶出現逆反心理怎么辦?
媽媽,不要關燈:寶寶怕黑怎么辦?
花瓶不是我打碎的:寶寶愛撒謊怎么辦?
我只跟小螞蟻做朋友:寶寶和媽媽不親近怎么辦?
第三章 你了解寶寶行為背后的心聲嗎:寶寶行為有偏差,爸爸媽媽怎么辦?
第四章 與寶寶的壞習慣過過招:寶寶養成壞習慣,爸爸媽媽怎么辦?
第五章 你的孩子孤獨嗎:寶寶在群體中被孤立,爸爸媽媽怎么辦?
第一章 學齡前是寶寶性格的養成期:寶寶性格有缺陷,爸爸媽媽怎么辦?
3歲之前寶寶已經開始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性格也正處于養成期。這段時期,寶寶是能長成一個性格樂觀健全的乖寶寶,還是一個缺陷多多的“小麻煩”,全賴父母的引導和教育。教育之路任重道遠,但走好前3年,讓寶寶擁有一個好性格,孩子勢必會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媽媽,我是個丑寶寶:寶寶自卑怎么辦?“虎哥”名字霸氣,年紀卻不大。五歲的小家伙,見面之前,我以為一個是個調皮搗蛋的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的,沒想到見面后,寶寶的性格居然跟我預想中的大相徑庭。
整個見面過程,“虎哥”始終躲在媽媽的大腿后面,偷偷地露出兩只小眼睛瞄著我。我蹲下來和他打招,他就迅速躲到媽媽身后蒙住臉。虎哥媽在旁邊一個勁地鼓勵說:“這個是劉老師,不要怕,來,和老師打聲招呼。”可不管媽媽怎么勸,他就是不肯露面,而且越說越委屈,到最后差點兒哭了出來。“孩子都5歲了,一點都不懂禮貌。一見到陌生人就躲到我懷里,哪像別人家的孩子,看到叔叔阿姨都會熱情地打招呼。”
寶爸寶媽聽我說:
寶爸寶媽們一定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做比較,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自卑感。隨后,虎哥媽和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簡單溝通了一下虎哥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虎哥只要經過客廳,都要蹭著墻壁走,而且一旦發現我在看他,就迅速跑到臥室或者我看不到的地方。虎哥媽說:“虎哥從小還算省心,不怎么哭鬧,剛學會拿東西的時候,一個塑料碗也能玩一天,他不像其他孩子活潑好動,整天上躥下跳,又瘋又鬧的。有時候我還想,這孩子是不是傻了。”其實,有過這種擔心的家長我見過不只虎哥媽一個。但事實上,大人和孩子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塊積木,一個杯子他們都能好奇地研究很久。成年人也無法理解在他們的王國里構建自己的城堡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只看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而隨意做出判斷是很不理性的,孩子如果出現問題要探究行為背后更深層的心理活動,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虎哥已經上幼兒園了,每次課間都蹲在角落里自己玩。老師曾多次嘗試并引導他加入和其他小朋友的游戲當中,可虎哥就是不配合,還老是被同學嘲笑自己有個寬額頭。有一次孩子回家后哭著跟我說:媽媽,同學們笑話我的額頭寬的像板凳,我不想上幼兒園了。由于這件事情虎哥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的,每天早上都是癟著嘴被送到幼兒園。孩子每天都不開心,我也很苦惱。”我們聊了有半個小時,整個過程,虎哥都很敏感,他能捕捉到我看他時的目光并及時做出反應。然后,半個小時后,爸爸下班回家了。虎哥媽簡單跟爸爸介紹了一下我這次來訪的目的后,爸爸只是很冷淡地跟我說了幾句客套話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