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學術新視角叢書: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研究》以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快速發展為背景。主要討論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內涵、計量、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等問題,特別關注了投資者決策需求視角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內涵和計量方法。金字塔股權結構、多元化經營對于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以及內部控制有效性對機構投資者持股決策、大股東利益侵占以及內幕交易的經濟后果!督洕芾韺W術新視角叢書: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研究》可作為財務、內部控制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資料。也適合內部控制實務工作人員參考閱讀。
鄧德強,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MBA教育中心主任,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博士,南京大學博士后,中國會計學會高等T科院校分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匿名評價專家以及《南開管理評論》等多個期刊的匿名評審。長期從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近期特別關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模型、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等問題。近年來在《會計研究》、《管理評論》、《財經問題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等課題項目,作為主要參與人參加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項目、財政部重點會計科研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意義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與計量相關文獻綜述
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相關文獻綜述
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經濟后果相關文獻綜述
第四節 研究思路、結構與概況
一、研究思路
二、本書的結構與概況
第二章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相關制度背景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的發展歷程
一、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發展階段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的演化與具體要求
第三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的執行情況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規范的執行情況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鑒證規范的執行情況
第三章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評價模式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注冊會計師審計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一、注冊會計師財務報表審計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二、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第三節 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一、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目的
二、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主體與客體
三、基于要素的整體層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過程
四、基于流程的業務層面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過程
第四節 投資者決策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一、投資者決策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理想體系
二、投資者決策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現實選擇
第四章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與現狀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標準
一、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內涵
二、內部控制有效性度量標準的選擇
第三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現狀:基于內部控制缺陷
一、內部控制缺陷的總體概況
二、內部控制缺陷的分類現狀
第四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現狀:基于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及意見
一、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及意見總體概況
二、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及意見分類現狀
第五章 金字塔股權結構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基于大股東利益侵占的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假設發展
一、金字塔股權結構相關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主要變量定義與計量
二、研究模型與樣本數據來源
第四節 我國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權結構特征現狀
一、金字塔股權結構的顯著特征: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
二、我國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權結構現狀
三、我國上市公司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現狀
第五節 實證檢驗結果
一、單變量均值檢驗
二、相關性檢驗
三、回歸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與討論
第六章 多元化經營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基于業務復雜性的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相關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主要變量定義與計量
二、研究模型與樣本數據來源
第四節 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現狀分析
一、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程度分析
二、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趨勢分析
第五節 實證檢驗結果
一、單變量均值檢驗
二、相關性檢驗
三、回歸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與機構投資者持股決策:基于機構投資者異質性的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假設發展
一、相關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發展
第三節 我國機構投資者持股現狀:基于異質性的視角
一、不同機構組織視角下的機構投資者持股現狀
二、不同持股數量視角下的機構投資者持股現狀
三、不同獨立性視角下的機構投資者持股現狀
第四節 研究設計
一、主要變量的定義與計量
二、研究模型與樣本說明
第五節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單變量檢驗與相關分析
二、回歸分析
第六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第八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大股東利益侵占:基于控制權私利的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大股東控制權私利相關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主要變量定義與計量
二、研究模型與數據來源
第四節 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益侵占之現狀描述
一、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益侵占的手段
二、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益侵占的水平
第五節 實證檢驗結果
一、單變量檢驗
二、回歸分析
第六節 本章小結與討論
第九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內幕交易:基于高管與大股東減持的視角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內幕交易相關文獻綜述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主要變量定義與計量
二、研究模型與樣本數據來源
第四節 我國上市公司內幕交易的存在性分析
……
參考文獻
《經濟管理學術新視角叢書: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研究》:
為識別重要賬戶、列報及其相關認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從下列方面評價財務報表項目及附注的錯報風險因素:賬戶的規模和構成;易于發生錯報的程度;賬戶或列報中反映的交易的業務量、復雜性及同質性;賬戶或列報的性質;與賬戶或列報相關的會計處理及報告的復雜程度;賬戶發生損失的風險;賬戶或列報中反映的活動引起重大或有負債的可能性;賬戶記錄中是否涉及關聯方交易;賬戶或列報的特征與前期相比發生的變化。
在識別重要賬戶、列報及其相關認定時,注冊會計師還應當確定重大錯報的可能來源。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考慮在特定的重要賬戶或列報中錯報可能發生的領域和原因,確定重大錯報的可能來源。
。4)了解潛在錯報的來源并識別相應的控制。
注冊會計師應當實現下列目標,以進一步了解潛在錯報的來源,并為選擇擬測試的控制奠定基礎:了解與相關認定有關的交易的處理流程,包括這些交易如何生成、批準、處理及記錄;驗證注冊會計師識別出的業務流程中可能發生重大錯報(包括由于舞弊導致的錯報)的環節;識別被審計單位用于應對這些錯報或潛在錯報的控制;識別被審計單位對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正未經授權的、導致重大錯報的資產取得、使用或處置的控制。
穿行測試通常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有效方式。注冊會計師在執行穿行測試時,通常需要綜合運用詢問、觀察、檢查相關文件及重新執行等程序。在執行穿行測試時,針對重要處理程序發生的環節,注冊會計師可以詢問被審計單位員工對規定程序及控制的了解程度。實施詢問程序連同穿行測試中的其他程序,可以幫助注冊會計師充分了解業務流程,識別必要控制設計無效或出現缺失的重要環節。為便于了解業務流程處理的不同類型的重大交易,在實施詢問程序時,注冊會計師不應局限于關注穿行測試所選定的單筆交易。
。5)選擇擬測試的控制。
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每一相關認定獲取控制有效性的審計證據,以便對內部控制整體的有效性發表意見,但沒有責任對單項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被審計單位的控制是否足以應對評估的每個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形成結論。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選擇對形成這一評價結論具有重要影響的控制進行測試。對特定的相關認定而言,可能有多項控制用以應對評估的錯報風險;反之,一項控制也可能應對評估的多項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沒有必要測試與某項相關認定有關的所有控制。在確定是否測試某項控制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該項控制單獨或連同其他控制,是否足以應對評估的某項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而不論該項控制的分類和名稱如何。
另外,注冊會計師應當測試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如果某項控制由擁有有效執行控制所需的授權和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執行,能夠實現控制目標,從而有效地防止或發現并糾正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錯誤或舞弊,則表明該項控制的設計是有效的。注冊會計師還應當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如果某項控制正在按照設計運行、執行人員擁有有效執行控制所需的授權和專業勝任能力,能夠實現控制目標,則表明該項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如果被審計單位利用第三方的幫助完成一些財務報告工作,注冊會計師在評價負責財務報告及相關控制的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時,可以一并考慮第三方的專業勝任能力。
第三節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
雖然是審計師最初開始關注內部控制,但是內部控制之所以存在與發展,卻并不是因為審計師的意愿,而是企業自身管理的需要。管理和控制是相依相存的,內部控制是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內部控制系統既然存在,就有必要對其進行監控和評價,通過監控和評價結果判斷其有無缺陷、執行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隨環境變化而始終有助于滿足企業自身的管理需求以及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在本節中,我們將首先討論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目的以及評價主體和客體,然后分別從內部控制要素和內部控制業務流程兩個角度來說明此模式的評價過程。一、管理層管理需求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目的回顧以往,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財務舞弊、會計丑聞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公司失敗,雖然其表面原因各不相同,但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除去經濟低迷、市場動蕩等宏觀的、不可控的因素導致的失敗案例,大部分公司的失敗都是因內部控制的缺陷造成的:有些可能是由于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缺陷,而另外一些則可能超出了這個范疇,源于管理控制的薄弱?傊瑢τ谄髽I而言,無論其是否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點毋庸置疑——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是維持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企業成功的動力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