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系列: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研究》以公民網絡參與和我國公共政策過程兩個變量為研究對象,試圖回答三個核心問題:公民怎樣在互聯網上參與公共政策過程?公民的網絡參與對公共政策過程產生了什么影響?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內在邏輯是什么?
基于實證案例的考察,《公共管理系列: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研究》認為網絡參與對我國政策過程的確發揮一定作用,在政策過程的不同階段網絡參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政府和政治精英的態度是影響網絡參與效果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我國當前的網絡參與大致存在高效型、低效型、倒逼型、孤立型、受阻型和公敵型等六種基本類型和“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參與機制。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可以依托較為成熟的網絡社團,實現一定程度的網絡直接民主,建立覆蓋公共政策全過程的網絡投票制度,切實保障公民參與權。
《公共管理系列: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研究》可以供從事公共管理學、新聞傳播學學習和研究的讀者參考,亦可供一切對互聯網時代公民參與和公共管理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王法碩,男,生于1984年,天津市人。201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互聯網時代公共管理。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論工具與分析框架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六、本書框架與創新之處
第一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背景
第一節 政治背景:政策民主不足與執政理念的更新
一、精英主導:中國式的公共政策過程
二、參與失靈:我國公民參與的傳統模式
三、以民為本:政黨執政理念的更新
第二節 經濟背景:新型經濟形態與我國經濟發展
一、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方興未艾
二、我國經濟發展成就與風險并存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理論工具與分析框架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六、本書框架與創新之處
第一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背景
第一節 政治背景:政策民主不足與執政理念的更新
一、精英主導:中國式的公共政策過程
二、參與失靈:我國公民參與的傳統模式
三、以民為本:政黨執政理念的更新
第二節 經濟背景:新型經濟形態與我國經濟發展
一、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方興未艾
二、我國經濟發展成就與風險并存
第三節 技術背景:互聯網及其政治影響
一、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興起
二、互聯網帶來政治生態變革
第四節 社會背景:中國市民社會的孕育與成長
一、中西方話語中的市民社會
二、網絡參與成為中國市民社會的成長路徑
第二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途徑
第一節 網絡論壇:民意表達的新渠道
一、網絡論壇:虛擬議事廣場
二、網絡論壇的公民參與功能:塑造網絡民意
三、議題與民意表達——對代表性時政論壇的研究
第二節 政府網站:建言獻策的新平臺
一、電子政府:開啟政府E時代
二、政府網站的公民參與功能:推動網絡民主
三、結構設計與績效評估——對三個公民網絡參與平臺的研究
第三節 博客(微博):官民交心的新媒介
一、博客(微博):自媒體的寵兒
二、博客(微博)的公民參與功能:強化政治溝通
三、發聲與傾聽——對代表性政治博客與政務微博的研究
第三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階段
第一節 公民網絡參與政策議程設置:上海“釣魚執法”
一、上海“釣魚執法”事件始末
二、政策網絡運行機制:民與官的博弈
第二節 公民網絡參與政策方案選擇:北京治堵與新拆遷條例
一、北京治堵與新拆遷條例的網絡意見征集
二、政策網絡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政策協商
第三節 公民網絡參與政策執行:微博打拐
一、微博打拐:一場全民解救運動
二、政策網絡運行機制:多元行動者的合作治理
第四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政府應對
第一節 公民網絡參與的雙重效應
……
第五章 公民網絡參與公共政策過程的反思與優化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